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6个月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急诊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血糖<11.0 mmol/L)、第2组(血糖≥11.0 mmol/L)。结果: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6个月病死率较高。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合并高血糖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以便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将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以下两组:血糖正常组,血糖≤6.0 mmol/L;血糖升高组,血糖>6.0 mmol/L.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升高组患者中,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糖,则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注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否增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风险,及风险是来源于CTO病变自身抑或是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较合并及不合并CTO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急诊介入手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接受急诊PCI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STEMI患者185例,其中合并CTO病变(CTO)组20例(10.8%).住院期间,CTO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无合并CTO病变(无CTO)组的37.6%(P=0.02);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机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的构成比为85.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93.3%(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511土0.12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0.582±0.995(P=0.02);MACE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无CTO组的10.9%(P=0.02).CTO病变不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发生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CTO病变的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广泛及严重,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增加,因此导致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但它不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李文涛  刘蕊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290-1291
目的:观察入院血糖升高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43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血糖>11 mmol/L,55例)和血塘正常组(血糖≤11 mmol/L,188例),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血糖正常组患者显著增加(14.5%比5.3%.P=0.009),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亦显著增多(32.7%比20.7%,P=0.026).结论:急性STEMI高血糖患者院内死亡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入院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 46例急诊入院STEMI行PCI患者,分为实验组(替罗非班+PCI)2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可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将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观察组)与血糖控制较差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7 d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随访6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好,且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差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积极调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提高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的波动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和餐后3h平均血糖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年龄、EF、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影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RACE积分的相关因素.结论 日间血糖波动幅度增加了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龄老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的冠状动脉特点、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治疗现状。 方法 比较536 例≥ 80 岁ACS 患者与568 例60-70 岁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治疗现状,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分析病变支数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 80 岁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 <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增高(P <0.05),多支病变、左主干、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增多(P <0.01),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用普及,β 受体阻断剂和ACEI/ARB 应用率下降(P <0.01)。在0、1、2 支及多支病变组,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显著(P < 0.01)。随着病变支数增多,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增高(P < 0.01),严重狭窄和完全闭塞的比例增高(P < 0.01)。 结论 高龄ACS 患者病变复杂、合并疾病多,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是高龄老人ACS 的危险因素,与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将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右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 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中42例做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或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分别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疗效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空腹血糖>7.0 mmoL/L组(n=117)和空腹血糖≤7.0 mmol/L组(n=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P=0.0001).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0.05).结论 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与老年患者比较,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单支病变多见,多累及左前降支。青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肥胖是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老年患者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6年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病例499例,对各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冠脉狭窄度、病变血管的累及支数等情况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空腹血糖与冠脉狭窄度相关.高血压、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累及冠脉的血管支数相关,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累及的支数呈正相关.结论(1)高龄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有多支病变;(2)有高血压史的病人易出现多支病变;(3)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多表现为冠脉的弥漫病变;(4)吸烟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发生多支病变;(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病人容易出现多支病变,且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相关;(6)空腹血糖的增高可以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急性肾损伤(AKI)风险中的意义。方法:将222例STEMI患者按照入院时MPV水平分为MPV增高组(80例)及MPV正常组(140例),记录两组入院后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AKI发生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MPV在预测AKI发生中的风险。结果:MPV增高组Killip分级、冠脉梗死支数、血清BNP、Scr、cTnI均高于MPV正常组(P<0.05),而eGFR、LVEF低于MPV正常组(P<0.05);MPV增高组AKI发生率高于MPV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MPV是STEMI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V水平增高可能是STEMI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一定的风险预测价值,临床应当密切监测MPV水平的变化,以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03例,均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糖尿病诊断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收集以下资料: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致死及非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后按空腹血糖7.0 mmol/L为界限分成2组,比较这两组之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血脂、纤维蛋白原、EF、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P= 0.000 1)。在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并且该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值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苏广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80-2781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AMI123例纳入研究。记录基线时各指标及入院时的血糖值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数。按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组3.9~6.9mmol/L、B组7.0~11.09mmoml/L、C组≥11.1mmol/L。比较组间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住院期间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的变量分别是入院时血糖水平、心肌梗死面积(CK-MB值评估)、心肌梗死范围(MIS)、ST段抬高、再梗死率、心率。各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等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11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2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30例。分别测各组发病后入院时随机末梢血糖以及第2 d空腹血糖,记录患者血糖水平及其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UA组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和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在3组中均最低,NSTEMI组居中,STEMI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血糖最高的STEMI组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危险程度与血糖水平程度以及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高血糖是ACS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中应用GP域b/芋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疗法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入选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20 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患者进行GP域b/ 芋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联合疗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PCI 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4% 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监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 术中应用GP域b/ 芋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心肌灌注较佳,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发生管腔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或CTO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各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PPCI资料、住院期预后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5例急性STEMI患者中共有185例(53.6%)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110例(31.9%)为双支血管病变,75例(21.7%)为三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合并CTO病变20例(10.8%),占同期PPCI总量的5.8%(20/345)。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0.01),原发性高血压、心源性休克、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值均<0.05),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IRA)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心力衰竭构成比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1),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间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总体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10.4%(36/345),病死率为8.1%(28/345),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5)。单支血管病变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间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脑卒中发生率、MAC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CTO病变患者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患者中年龄≥75岁、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合并CTO病变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者(P值分别<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回归系数=2.15,OR=8.58)和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回归系数=1.97,OR=7.14)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而年龄≥75岁、男性、发生心力衰竭和合并CTO病变均不是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对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而合并CTO病变的患者PPCI术后IRA血流恢复差,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且短期预后不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急性STEMI患者合并CTO病变是确定高危患者的有力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256例≥60岁的老年AMI患者依入院次晨血糖水平分为FBG≥7.0mmol/L组(136例)和FBG<7.0mmol/L组(120例).记录入院后3d、7d空腹血糖值.7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住院期间病死率,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既往病史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FBG≥7.0mmol/L组中女性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多,7d后21%患者血糖未回到正常.本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期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FBG<7.0mmol/L组[50%vs40%,(2.12±0.83)vs(1.88±0.53),12%vs0%,12%vs4%,61%vs34%].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潜在糖尿病多,伴高血糖者预后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185例,无不良预后组25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不良顸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比例更低,体重更轻,心率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心肌酶、肌酐和血糖更高,血红蛋白、LVEF更低,前壁梗死、Killip 2 ~4级、既往患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则是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三者比值比分别为3.1090、2.552 0和0.960 8(P <0.05).结论 心功能差、既往患糖尿病患者发生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