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虚性泄泻证辨治体会浅谈康艳丽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虚性泄泻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肝肾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湿盛可影响脾之运化,但脾气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肠道微生态及舌象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6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为研究对象,60例病人随机分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菌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60例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舌部(腻苔)的菌群构成与健康(薄白苔)有差异。治疗后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及舌部菌群改善明显,说明贝飞达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平衡的作用。结论:结论:1.脾虚湿盛泄泻病人存在肠道和舌部微生态异常,二者具有相关性。2.贝飞达对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失调均有调整作用、改变舌象,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的升脾阳法对于泄泻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虚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或兼湿盛,或兼寒积,脾虚则清阳不升,正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治疗以补脾健脾为本,根据不同的病机或补益脾肺,或燥湿健脾,或攻逐寒积,或健脾升阳。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余绍源教授认为,慢性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而肾虚肝乘亦互为影响,病程中虚实夹杂,常兼夹湿滞风邪等病理因素;临证分为脾虚湿盛、脾肾虚泻、肝郁脾虚、肠风飧泄4个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舌象及舌部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9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为研究对象,90例病人随机分为健脾渗湿汤治疗组30例,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健脾渗湿汤治疗组和贝飞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治疗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舌象异常(腻苔)、舌部菌群构成与健康人(薄白苔)有差异。治疗后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白腻苔及舌部菌群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舌象和舌部菌群失调的作用。结论: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舌部微生态失调、恢复正常舌象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泄泻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泄泻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和肠结核等,按中医辨证论治分为脾气虚弱型,脾虚挟湿型、肝郁脾虚型、脾阳虚衰型、肾阳虚衰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唐尚友主任医师临证治疗泄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泄泻病机的关键是以脾虚为本、湿盛为标,初发以标实为主,湿盛多兼热邪;久泻以本虚为主,脾虚可伤及肾阳。治疗应病证互参,以中医药治疗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西药,同时应重视饮食宜忌。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以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腹泻,以病因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暑湿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总的原因与脾虚湿胜有关。着以辨证施治,散寒、清热、湿运、导滞,结合化湿、燥湿、利湿、渗湿与和中等法,使湿去中和脾阳得以振奋,肠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泄泻可止。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同志:我常常感觉肢体困倦,看了中医,说是脾虚有湿,请问饮食方面应该如何调理?四川杨××杨读者:脾虚有湿,是一个中医学术语,多指脾虚湿困和湿困脾阳两种情况。脾虚湿困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皖满闷,大便泄泻,甚或恶心呕吐,口黏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贴敷对胆囊切除术后脾虚湿阻型泄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大便稀溏情况、大便次数、明显减轻应答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患者腹泻症状及明显减轻应答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足三里穴位贴敷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脾虚湿阻型泄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健脾涩肠饮治疗小儿泄泻350例临床观察李来秀,郑云,邓苏平,宁秀琴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472000)主题词腹泻/中医药法,%健脾涩肠饮/治疗,应用,儿童泄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尤以秋季发病率较高。一般以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究其原因,多为“脾虚湿盛,肠...  相似文献   

12.
简介陆上清老师经验方“小儿止泻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陆上清老师经验方“小儿止泻灵”青海省中医院儿科(810000)张永霞泄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小儿脾常不足,或责于脾虚不运,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肠道及舌部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90例及健康人30例,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四种肠道常驻菌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和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舌部(腻苔)的菌群构成与健康人(薄白苔)有差异。治疗后中药组和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及舌部菌群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平衡的作用。结论:1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舌部菌群改变,并且两者具有相关性。2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失调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3.健脾渗湿汤是一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可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与益生菌合用可达到合生元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可起到边抗边调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丁甘仁先生认为外感泄泻与"脾、湿"关系密切,治疗外感泄泻,从"脾、湿"入手,再据兼挾之不同邪气佐以不同治法。脾虚常致食滞、气滞,故予健脾、祛湿、消食、和胃、理气之法。丁甘仁先生对于本病辨证准确,处方精当,用药醇正,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5.
杂合以治小儿久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无湿不成泻,小儿脾常不足,故脾虚湿盛为小儿泄泻的基本病机,其日久不愈者,脾气更伤,运化维艰,进食稍多,易致积滞;脾虚则肝血失养,肝不藏魂,易致惊惕;久泻者又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混合污于大肠,中气易随而下陷,故久泻每多夹滞、夹惊、夹陷,单纯治脾难见速效,应注意兼症采用适宜的方法综合治之,以获佳效.  相似文献   

16.
认为《时病论》对泄泻的辨治主要体现了辩证求因、审固定性、据性论治的特点,治疗上也强调了补脾虚利水湿的原则。并结合临床体会,指出了该辨治特,点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舌象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9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为研究对象,90例病人随机分为健脾渗湿汤治疗组30例,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菌的变化情况.结果: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舌象均为白腻苔、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舌象及肠道微生态的作用.结论:(1)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舌象及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2)健脾渗湿汤是一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可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与益生菌合用可达到合生元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可起到边抗边调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黎老治婴幼儿泄泻的几点经验之谈,认为婴幼儿泄泻,其证虚实易变,寒热挟杂,故湿热并见,清温共进宜慎苦寒;脾虚湿盛,除湿勿忘扶中运脾,气虚不固,早用补涩不碍祛邪。  相似文献   

19.
隔山消对脾虚泄泻大鼠血中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隔山消对脾虚泄泻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采用200%大黄煎液制造大鼠脾虚泄泻模型,以妈咪爱作为对照,用不同刺量的隔山消进行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含量。结果脾虚泄泻模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明显下降,隔山消中(5g/kg)、高(6.7g/kg)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均显著升高,隔山消中、高剂量组和妈咪爱对照组大量血浆MTL含量均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脾虚泄泻大鼠均存在GAS和MTL分泌明显减少,隔山消治疗脾虚泄泻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GAS和MTL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胡国俊认为脾虚湿蕴、肾虚腑涩、水泛毒结、肠胃积滞是慢性泄泻的常见病因病机,治疗应常运用消导通调之法,"通因通用",清洁肠腑,恢复其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