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迅速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PTCA是用球囊挤压的原理,使冠状动脉狭窄段病变内膜和粥样斑块撕裂,粥样斑块压缩、中层延长,使血管腔扩大。血管内金属支架的植入则起到支撑血管壁,防止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但经长期研究表明,PTCA并冠脉内金属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率仍高达约20%。药物洗脱支架的开发和应用能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27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经随访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绍辉  高瑜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2):110-1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远期的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而冠状动脉内支架种植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再狭窄中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和血栓问题,使术后3~6个月的再狭窄率明显下降,但是仍然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近 2 0年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理想的非手术血运重建技术 ,其成功率高 (>90 % ) ,并发症发生率低 (<5 % )。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 5 %~ 30 % ,阻碍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PTCA后支架置入能扩张管腔 ,防止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和痉挛 ,封闭撕裂的内膜和夹层 ,防止血管重构 ,可以降低PTCA后再狭窄率的10 % [1] ,成为目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主要的干预手段 ,但支架术同样可能发生再狭窄。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机制和防治措施不尽相同。本文就此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有:①血管弹性回缩;②血管重建;③血管内皮增生。支架植入术可以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所引起的再狭窄的发生,但却加剧了血管内皮的增生。这是因为支架植入引起了血管损伤及排异反应,从而启动了血管壁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死(MI)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可明显减少PTCA的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本文报告20例安放30个血管支架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介入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解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是术后3~6个月有30%~5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影响冠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40%[1].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支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率,但支架同样面临着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更易发生再狭窄[1].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和裸支架相比,DES使6个月的再狭窄率降至0%~9%[2、3].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为186例病人行PCI术,80%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金花  李琴 《中国病案》2004,5(1):40-40,25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支架降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介入治疗后即刻的管腔扩大,能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并通过外力使斑块固定在管壁与架之间.  相似文献   

9.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1],支架的应用后仍有30%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豪 《医学综述》1995,1(10):435-437
1977年GruentzigAR等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en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开辟了心脏介入治疗的新纪元[1]。由于其无须手术而疗效显著,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的经验积累,球囊成形术的不断改进,新的成形术如激光、切削、旋切等发展[2]。PTCA成功率达90%以上,严重并发症在40~45%以下[3],尽管如此,成功的PTCA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多年来无变化,约30~50%,平均33%,而且,目前尚无解决此问题的良策,故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4]。针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在很多方面已取得…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机械性的介入治疗手段,于1986年开始在临床应用.它是将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经球囊扩张方式支撑住血管壁,以保持冠状动腔的开放.与其他介入治疗方法如旋切、旋磨或激光等相比,支架是处理PTCA急性血管闭塞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支架放置后,由于获得足够大的管腔,减少了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从而使再狭窄率降低至10%~20%,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领域,冠状动脉支架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 Grentzing首次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用于治疗冠心病 ,目前 PTCA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但尚未下降的再狭窄率已成为目前的重要问题 [1 ]。PTCA术后 3~ 6个月的再狭窄率约 3 0 %~ 40 % ,虽然冠脉支架置入术、冠脉旋切术等的应用使再狭窄率有了一定下降 ,但再狭窄率仍在 15 %~ 2 0 % ,一些预防再狭窄的药物已不断试用于临床。目前仅报道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抗氧化剂有一定预防再狭窄作用 ,但效果均不理想 ,血管紧张素 型受体拮抗剂作为新型降压药物 ,其在预防 PTCA…  相似文献   

13.
磁化支架防治犬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磁化支架对 (PTCA,Percutaneoustranslum 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2 0只健康杂种犬 ,超大球囊反复扩张损伤靶血管 (前降支或旋支中段 )制备 PTCA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模型 (大于 5 0 % )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只 ,对照组靶血管置入普通 Palmaz支架 ,实验组靶血管置入磁化 Palmaz支架 .手术前、后不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术后 6 mo冠状动脉造影并处死犬 ,切取靶血管 3cm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对照组 30 % ,实验组 0 ;组织病理学检查靶血管平均内膜厚度 [对照组 (2 .98±0 .5 6 ) m m,实验组 (1.13± 0 .4 1) mm ]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磁化支架对犬 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相似文献   

14.
自从 1977年第 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成功实施以来 ,PTCA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PTCA术后有 30 %~5 0 %的病例发生再狭窄[1,2 ] ,尤其是在PTCA术后 6个月内。因此 ,如何有效地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课题。至今尚无药物治疗确切有效的报道。而支架植入术被认为是目前唯一对PTCA术后再狭窄有效的治疗方法[3] ,但是支架植入术后仍有 2 0 %的病例发生再狭窄[4 ] ,而且支架的植入可能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栓形成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对PTC…  相似文献   

15.
c-myc基因mRNA核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荣华  贾国良  李伟  贾战生  连建奇 《医学争鸣》2002,23(22):2102-2103
0 引言 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然而 PTCA术后 6 mo球囊扩张动脉段再狭窄的发生率达 30 %以上 ,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向内膜下迁移是再狭窄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 [1 ] .研究表明 ,c- myc基因属于速发 -早期基因 ,编码产物为核内DNA结合蛋白 ,在核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促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开放 ,产生细胞增殖效应 ,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触发和调控因素 ,在再狭窄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3] .我们在计算机辅助下设计了特异性切割c- myc基因 m RNA的…  相似文献   

16.
戴秋艳 《医学综述》1996,2(11):593-595
<正>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是由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壁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过程.如血栓形成、血小板沉积、平滑肌细胞(SMC)增生、迁移细胞基质合成等冠状动脉重构过程.针对这些病理变化,研究人员进行各类药物干预治疗,以期阻止PTCA后冠脉再狭窄的形成或发展.抗凝剂不仅抑制血栓形成,还可作用于再狭窄形成的早期反应;如血小板沉积、各种生长因子作用及血管SMC增生.因此,抗凝剂应用对预防再狭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经典药物有肝素,新近研究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尚有水蛭素及衍生物凝血酶合成肽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介入性方法。但是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20%~49%,如何防治再狭窄是当前介入性心脏病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 RS的定义及临床表现按照国际心血管病学社团联盟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关于PTCA工作要领...  相似文献   

18.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 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避免了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1994年以来,支架置入术联合应用噻氯匹定和阿斯匹林以及应用高压扩张技术、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 lar ultrasound,IVUS)指导置入技术,进一步改良了支架置入术,使支架达到理想扩张,从而使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远低于1%.这表明支架术急性期临床结果优于常规PTCA[2],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3,4] ,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从26年前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对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术后3~6mo再狭窄率高达30%~50%,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仍高达10%~20%左右。所以,PTCA、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预防  相似文献   

20.
简文婕  梁冬梅  邱晓芩 《广西医学》2004,26(12):1868-1869
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作为冠脉内介入性治疗 ,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但与PTCA相关的急性血管闭塞发生率仍在 2 %~ 10 % [1] ,而冠状动脉支架是处理急性血管闭塞最有效的手段 ,它可保持冠脉管腔的开放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死亡率 ,使再狭窄率降低 1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