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中药复方药效是方中药物整体作用的结果,组效关系研究即是剖析中药各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变化之间的关系。只有采用多药效指标才能更全面地评价中药质量,而要寻求多个指标的同时最优化,即构成多目标优化问题。因此,多目标优化问题是中药组效关系研究及组方设计中所要面对的较为常见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多目标优化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权重系数法和第1、2代进化算法,概述其基本原理和在中药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可以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方法对某一生物、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代谢组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医药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给中医药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在阐明中医整体思维、辨证论治及中药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展示了优势地位,对于研究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等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代谢组学在中药制剂体内评价中的研究现状。方法:收集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代谢组学在中药制剂体内评价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代谢组学在中药制剂体内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药整体药效评价、物质基础的研究、毒理学、药动学研究等。结论:代谢组学是中药制剂体内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药和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通常发生广泛代谢,因其代谢途径的复杂性以及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作用的特点,现已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代谢产物及其药效机制的研究中。但是,由于代谢组学研究要求获得生物体液中大量外源性与内源性代谢物信息,这就对分析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中药代谢物和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液质联用技术,并对PubMed检索到的23篇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归纳与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不同种类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UPLC-Q-TOF/MS的优势,以期为中药代谢组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思路的开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逐渐从宏观(血浆和组织)拓展到微观(细胞药代动力学)、从单组分体内过程(化学药的单一组分)跨越至复杂组分体内过程(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从单靶点(药物的靶向分布)延伸到多靶点(内源性物质的整体调节,即代谢组学)。本文将从细胞药代动力学、中药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阐述药代动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方剂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将为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提供新方法;而代谢组学的研究成果,则可能为建立新型的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评价的技术平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特色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控作用来系统纠正疾病造成的机体失衡。中药在治疗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某些复杂疾病方面相对西药(通常是单一化学成分药物)有独到优势。但以天然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在质量控制和疗效科学依据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中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目前,组合治疗现代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会。提出应用现代组合成分药物和组合治疗新概念,科学阐明中药药效的学术观点;并提出综合应用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新兴科技从中药中开发现代组合成分新药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有研究资料,探讨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中药代谢组变化评价上市后中成药,即探讨已上市中成药有哪些成分进入体内代谢并可能治疗特定病、证的科学问题。部分中药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来发挥作用;不同中药成分的代谢吸收可能存在物种差异;疾病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机能和改变器官功能状态,从而影响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对于中药复方的代谢研究,还存在解析技术与实验方法的制约。通过研究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中药代谢组差异,探讨疾病因素对药物作用过程的影响,能系统阐明已上市中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规范、合理、安全用药及节约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组合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抗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低以及较小剂量等特点,对治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疾病和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有着独到的优势,是新药研发的重要领域;中药方剂是发现新组合药物的优良资源,多维组合是基于中药方剂的组合药物研发的可行途径。具体的研究路线是:以药效为导向,通过零水平的实验设计,筛选出对药效有贡献的可分离的最小药效物质单元,在部位、组分、成分三个层面上优选药效物质的最佳配伍和最佳配伍比例,以发现中药多维组合药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医药文化,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它置身于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热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发展,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阐述中药现代化的概念与内容,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探讨中药现代化,思考中药现代化之路如何走,中药现代化之路的突破口。从而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思路:走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现代化之路,为中药现代化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网络药理学的背景与涵义,探讨中医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共性和个性;综合分析中药药理学、毒理学、中药饮片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并比较传统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药理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医药的现代内涵,使传承与创新结合,深入了解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结果: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理念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低选择性的特征以及方剂中君臣佐使、七情配伍等原则,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及系统调控的思想,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建立网络中药药理学、网络毒理学、网络中药饮片等,为提高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网络药理学超越单靶点思想的束缚,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大量本土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本科医学教育中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何优化课程内容,把握课程深度和广度,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高等学校药物化学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应着重于传病微观辩证,增强理论的自然科学属性,提高诊疗手段的科技含量和临床疗效的飞跃等方面,正确把握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中药产业在国家中药现代化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发展壮大,在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该文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药产业加速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基层中医医院存在着临床中药使用率低;临方炮制、药引、制剂工艺的缺失;中西药联合用药不合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进度缓慢;中药人才地位偏低等问题。笔者从上述几方面阐述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选择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终点指标的研究较少,终点指标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不清,终点指标的选择缺乏依据和方法指导等问题。基于终点指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中医药"复杂干预""整体调节"的特色,借鉴西医选择终点指标的经验,推荐使用联合指标全面评价临床疗效。针对终点指标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主观性选择方法不适合终点指标的选择,且单一选择方法难免存在偏倚,宜结合多种选择方法,如首先采用文献调查法初步筛选,然后借助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数据,最后运用数学模型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集合。本文通过对终点指标选择思路与方法的探讨,为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