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15,36(11):1325-132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 TKA 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 静脉给予15 mg/ kg 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 氨甲环酸+20 mL 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 FIB、PT、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 Hb 及 Hc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 TKA 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 Hb、Hct 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UKA组(28例)和TKA组(49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凝血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UKA组术后1 d、手术前后差值及比值低于TKA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T、TT、APTT、IN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KA组术后1、3 d低于UKA组(均P<0.05)。UKA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少于TKA组(均P<0.05)。UKA组DVT发生率低于TKA组(P<0.05)。结论: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同拔管时间对术后总失血量及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确定最佳引流及拔管时间。方法对收治初次行TKA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12 h拔管)和试验组(24h拔管),每组各40例。于术后24 h记录2组总失血量、引流管总引流量及Hb与Hct,并在拔管后做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术后患者引流管切口处渗血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 h总失血量及引流管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 h引流量占24引流量的75%。2组术后24 h的Hb与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出口处渗血者分别有13例和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拔除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TKA后关节腔引流建议在24 h内完成,术后12~24 h拔除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的TKA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力线[下肢机械轴夹角(HKA)和冠状位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HKA、冠状位mLD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周,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KA与冠状位mLDFA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术式,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TKA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5.
杨文明  沈科  孔洁  郭亮  蔡文华  王万垠   《四川医学》2024,45(3):296-300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进行术中关节腔灌洗联合术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失血量及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中给予关节腔氨甲环酸灌洗后,术后根据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剂量分组(10 mg/kg为观察组1、15 mg/kg为观察组2和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术后24 h, 48 h伤口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3天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1和观察组2术后24 h、 48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观察组1和观察组2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术后24 h、48 h引流量也明显低于观察组1,观察组2术后48 h血红蛋白水平也高于观察组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和观察组2术后IFN-γ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不同时间抗凝预防对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26例行TKA患者随机分为4h组、8h组和12 h组,分别于术后4h,8h,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剂量5 000 IU,之后2次/d,持续使用1~2周.同时对三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结果 4h组与8h组、12 h组相比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h组和12 h组相比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DVT形成.结论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4h、8h和12h开始应用LMWH抗凝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治疗均能取得良好预防DVT发生的疗效,而术后4h进行抗凝治疗会增加患者术后失血量,推荐TKA术后12h后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卧床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失液量、术后疼痛评分及卧床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收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失血量、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与改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骨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局部给药,对两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和局部给药不会影响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但后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围手术期失血、隐性失血和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由同一组医师手术的68例初次TKA患者,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止血带时间和体重指数与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的关系。结果初次TKA围手术期失血男患比女患更明显,止血带时间、总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正相关。体重指数与围手术期失血间没有明确关联。总的隐性失血量为总失血量的39%。结论性别、止血带时间及手术时间与初次TKA围手术期失血相关。输血量既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相关,也与术中失血量相关。血液动力学稳定的TKA术后患者,可以把血红蛋白80g/L作为输血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结局分类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髋关节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结局分类。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哈里斯髋关节功能评分(HH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ESCA、HH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结局分类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1g氨甲环酸溶于20 ml生理盐水,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术后第1、2、3、5、7天复查患者血常规(Hct)指标,第3、7天凝血(D-二聚体)指标,并记录每日引流量,术后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的HCT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闭切口前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TKA围手术期可有效改善术后的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且无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 h方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行单侧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90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同时行双下肢静脉彩超,试验组于手术关闭筋膜层后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3 h,对照组关节内注射20 ml 0.9%氯化钠溶液并维持引流管开放,两组患者引流管均于术后48 h拔除。记录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HCT),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质指数、手术时间、ASA评分、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第7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均未发现静脉血栓。结论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 h方案可有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血液丢失,同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该方案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照组静脉注入氨甲环酸止血。观察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两组输血例数、隐性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以局部应用方式应用图单侧TKA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注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奇偶顺序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ERAS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给予ERAS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KA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缝合关节囊完成后仅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对照组不给于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血红蛋白下降率。结果两组患者APTT、PT、纤维蛋白原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血量、总失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结论给予TK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失血量,且未提高术后P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时间应用的止血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松止血带前0.5 h静脉滴注100 ml氨甲环酸;对照组松止血带时静脉滴注100 ml氨甲环酸。比较两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D二聚体(D-dimer,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与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输血率为21.67%(13/60),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25/60),P0.05。手术后,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D-D、aPTT、PT与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氨甲环酸松止血带前0.5 h应用有助于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止血效果,降低输血率,且不同时间应用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围术期体温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86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外科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体温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比较情况,并观察护理后两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比较情况,同时观察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较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Fbg显著升高(P0.05);护理后两组ISS评分分别均较护理前显著减小,且护理后7 d,14 d,28 d,观察组ISS评分(22.15±0.82)分、(20.35±0.79)分、(19.56±0.76)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30%较对照组25.58%显著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存在较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围术期体温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障碍有调节作用。术后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间治疗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按手术先后时间分为参照组(35例)与护理组(35例)。护理组在常规处理上给予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干预措施,参照组给予常规处理上(置管持续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比较两组的术后引流量、疼痛情况、肿胀情况。结果:护理组的术后6h、12h、24h、48h引流量情况均明显少于参照组,术后护理组的24h、48h评分及24h、48h肿胀值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术后护理组的隐性失血量、肢体周径增大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肿胀情况,降低术后引流量,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有利于患者恢复创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A型主动脉夹层(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诊断为AAD并行采用预置包裹止血法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入选,并选择我科同期传统方法行全弓置换的35例AA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预置包裹组和对照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术中情况(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手术、心脏停搏及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用血量)、术后凝血功能{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对比,包括术后第一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K时间、最大血块强度})、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24 h引流量和用血量,再次开胸止血、机械通气时间、血滤治疗例数, 入住ICU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更短,术中使用红细胞量更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在术后早期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浓度、最大血块强度更高,凝血酶原时间及K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的再次开胸止血例数无明显差异,但预置包裹组术后24 h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围术期出血量、保护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以作为临床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