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尿激酶溶栓后早期应用肝素防止再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观察组在应用尿激酶前即刻给予肝素5 000 U静脉注射,并于尿激酶给药12 h后监测凝血时间和(或)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待与治疗前比较其〈1.5倍时,予以肝素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6.54%,对照组再通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后再梗死率为4.44%,对照组血管再通后再梗死率为1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两组升高趋势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尿激酶溶栓后早期应用肝素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减少再梗死率,联合用药具有安全、简便、易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邓华  黄婷  康昭 《中外医疗》2013,32(5):119-119,121
目的探讨研究尿激酶联合辛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6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入院时口服辛伐他汀40mg,待住院24h后2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50万U/d。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及临床再通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再通率为84.5%,血管再通率为72.6%;对照组临床再通率为60.7%,血管再通率为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发生出血8例;对照组共发生出血17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其他心律失常和急性休克等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辛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安全,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英 《中外医疗》2013,(29):5-6
目的 探讨分析尿激酶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 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期出血率为37.5%,治疗组远期出血率为10%,治疗组在出血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远期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上,研究组(94.9%)比对照组(8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发生率分别是:74.4%、2.6%、25.6%、2.6%、12.8%、5.1%,明显的优于对照组(61.5%、5.1%、35.9%、10.3%、20.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其疗效优于尿激酶,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5.
何逢清 《当代医学》2014,(25):139-14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9),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次)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mU/次)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联合普通肝素钠,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冠脉再通36例(92.31%),血管再通37例(94.87%),对照组冠脉再通35例(89.74%),血管再通34例(87.18%),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不良反应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研究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出血率及CKMB峰值时间。结果:(1)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是92.31%(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用药后出血率是3.85%(1/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CK-MB峰值时间是(11.08±1.89)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75±2.6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肯定,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短时透析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中的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短时透析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尿激酶用量、动静脉内瘘再通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并3个月后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再通者血栓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尿激酶用量和再通时间分别为(16.33±2.90)×104U和(1.20±0.64)h,均低于对照组(23.94±3.18)×104U和(3.51±0.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再通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54%(29/31)和77.42%(24/31),高于对照组77.42%(24/31)和58.06%(1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和三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2.90%(4/31)和10.34%(3/29),低于对照组29.03%(9/31)和25.00%(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短时透析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血栓再通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不良结果和复发率,对于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TEMI行尿激酶联合L-Arg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两组,每组各50例。行尿激酶治疗者设对照组,行尿激酶联合L-Arg治疗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cTnT、SOD、CK-MB、LDH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行尿激酶联合L-Arg治疗效果显著并减少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丘德林 《中国医疗前沿》2012,(16):85+87-85,8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疏通恶性肿瘤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2年5月深静脉导管部分和完全堵塞的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200万U尿激酶加入500ml生理盐水(浓度为4000U/ml)进行疏通导管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浓度为2000U/ml的尿激酶进行疏管,观察两组的导管再通率和再通时间。结果 88例导管堵塞患者尿激酶疏通治疗后,共有80例导管再通,观察组总再通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4.6±3.1min,与对照组13.2±2.9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堵塞的恶性肿瘤深静脉导管,采用4000U/ml的尿激酶可有效安全疏通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和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效果。方法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其中应用瑞通立溶栓30例(瑞通立组),尿激酶溶栓40例(尿激酶组),对比分析2组的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岀血发生率。结果瑞通立组血管再通24例,未通6例,再通率80%,再通时间0.5 h~2.0 h,平均(0.95±0.52)h;尿激酶组血管再通23例,未通17例,再通率57.5%,血管再通时间0.90 h~2.7 h,平均(1.95±0.62)h,2组血管再通率与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岀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作用迅速,血管再通率高,出血风险低,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可优先选用。溶栓后需要密切关注心电变化,及时纠正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U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Arg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浆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后cTnT、LDH、CK-MB、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问题,且不良反应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溶栓前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日,首剂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后给予尿激酶100万U,30分钟内滴完;对照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治疗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12小时开始应用。结果:治疗组30例中21例血管再通,再通率77.19%;对照组31例中14例再通,再通率60.32%,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较常规用法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 AMI)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钠治疗。结果:观察组180分钟血管再通率为48例(77.4%),CK-MB峰值862±279U/L,出现时间13.2±4.6h,3周死亡5例(8.0%);对照组180分钟血管再通率为22例(35.4%),CK-MB峰值503+251U/L,出血时间24.2±7.4h,3周死亡8例(12.0%),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CK-MB峰值及出血时间、3周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STE AMI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29例(72.5%)患者达到溶栓标准,对照组6例(15.0%)患者达到溶栓标准。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2.5%(33/4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35.0%(14/4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采取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L-Arg。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第6个月末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PA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采取尿激酶溶栓联合L-Arg,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付敏 《当代医学》2016,(14):141-14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与普通肝素钠75 U/kg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 mU静脉注射与脐部周围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组均在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75~100/d,总治疗时间均为3~7 d。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冠脉再通率(93.8%、90.6%)和血管再通率(96.9%、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和血管再通,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60-61,63
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化学名为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8月~2011年9月收住本院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瑞通立)和B组(尿激酶)各30例,观察两组血管总再通率、在发病3h内及3h后溶栓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2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总的血管再通率(86.66%)高于B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h内较3h后溶栓的再通率有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率、并发症及120dLVEF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中瑞通立疗效优于尿激酶,两组在发病3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均高于3h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STEMI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0.5%,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1.4%,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3.8%,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尿激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刘小英 《中外医疗》2010,29(16):47-47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90、120、180min内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51.7%、66.7%和76.7%,对照组分别为18.3%、33.3%和36.7%,2组不同时间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瑞替普酶联合普通肝素治疗,研究组应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ST段回降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回降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理想,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