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变致脊髓机械压迫、缺血,引起脊髓功能障碍,是最严重的一型颈椎病。自1952年首次报道脊髓型颈椎病(CSM)以来,临床上对CSM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本文结合CSM的研究近况,主要探讨关于CSM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前路还是后路?2前路重建术的选择。3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对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前路组(42例)与后路单开门组(45例)。前路组全麻后采取前路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或病变节段椎间盘切除术,后路单开门组行椎管扩大成形与钛钢板固定联合术,两组均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电话随访及患者复诊时统计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优良率,术前、术后1 a内Cobb角及复发率。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37±23.59)min、7.14%,与后路单开门组(118.15±20.34)min、1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为(318.32±125.79)ml,明显少于后路单开门组(452.40±174.91)ml(P<0.05);前路组术后JOA评估优良率为76.19%,显著高于后路单开门组55.56%(P<0.05);两组术后1 a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路组术后1 a内Cobb角为(18.12±2.36)°,较后路单开门组(16.32±1.78)°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后路单开门术式相比,前路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更好的近远期疗效,但实际诊疗中仍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与颈后路两种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的前路组37例,行颈后路椎管成形术(LP)的后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随访时间、受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前路组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前路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增加,而后路组术后生理曲度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与颈后路手术治疗M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明显改善,前路手术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建议对MCSM患者应综合考虑其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术式,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4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及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分析植骨融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2个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率100%,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发生,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脊髓功能恢复采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6.5±1.2)分,术后(12.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平均改善率74%,手术优良率83%.结论 对于脊髓前后均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一期进行前后路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最大限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该科于1999年8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45例进行随访。16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5例行前路多节段分段减压,4例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再予前路减压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评价前路减压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颈椎曲度改变情况。结果术前症状皆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5.3%,颈前路减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颈椎曲度(Cobb角)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受压方向,受压程度决定手术方式,以达到彻底减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均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多种多样,主要有颈前路入路,后路颈椎开放式椎板成形术,颈椎后路双开椎板成形术,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本文回顾了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发展,并对手术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术式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80例.手术疗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平均提高4~7分,65例患者四肢麻木消失,束带感基本消失.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1目的 通过量化计分 ,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 2方法 应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ACDF)及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PCEML) ,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各 12例 ,于术前 1d,术后 14,90 d及 2年进行了随访 ,对脊髓功能进行量化计分 ,并加以比较。 3结果 前路与后路手术术后 14,90 d及 2年的平均感觉障碍分值、肌力障碍分值及体征分值均逐渐下降 ,改善率相应逐渐增高 ,前路手术术后 14,90 d及 2年对感觉异常的改善率均高于后路手术 ;对肌力障碍的改善率除术后 90 d差别无显著性外 ,其他高于后路手术 ;前路与后路手术术后 14,90 d及 2年体征的改善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术后 14d前、后路手术总改善率差别无显著性 ,术后 90 d和 2年前路手术的总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后路手术。 4结论 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前路和后路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但前路手术的远期疗效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2 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96例施行颈后路主椎板扩大成形术 ,80例施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植骨融合术 ,其中 5 0例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总结颈椎前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结果 颈前路手术改善率 82 .8%。颈后路手术改善率 84 .4 % ,随访 6 5例 ,未行钢板固定前 2例植骨块脱落 ,颈椎轻度反弓 ,1例骨不连 ,余 6 2例骨性融合 ,融合率 96 .2 %。颈后路 196例 ,随访 15 6例 ,8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轴性症状 ,12例颈僵 ,5 6例颈椎曲度变直。结论 对短阶段颈椎间盘突出 (1~ 3)或颈椎失稳引起的颈椎病 ,宜选择创伤小 ,并发症少 ,且术后功能恢复好而持久的颈前路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用于远端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清扫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远端胃癌病人88例,随机分为3组行胃癌根治术(D2+经不同手术入路行第12组淋巴结清扫),其中前入路组30例,后入路组26例,右侧入路组32例。针对3组病人的第12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第12组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术中第12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其他2组(P < 0.05~P < 0.01),后入路组术中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P < 0.05)。结论后入路法在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清扫中清扫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行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实施前入路术式,观察组实施后入路术式,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评分、胸腰椎恢复指标水平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伤椎前高压缩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疼痛评分,改善胸腰椎恢复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前、后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经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197.2±25.3)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359.20±45.68)mL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时间(7.76±1.33)d、植骨融合时间(11.23±0.45)周,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Cobb角(6.42±1.03)°、椎体间滑移距离(2.56±0.17)mm明显小于对照组,而JOA评分(15.28±1.26)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9.726,P<0.05);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采用前后路联合方式进行手术稳定性更强,术后近期颈椎解剖结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会增加并发症,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出血量,应在严格把握适应症情况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侧前方入路与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创伤性及预后的影响,期望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19年3月接诊的136例拟行椎间盘切除术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A组采取侧前方入路,B组采取侧后方入路;记录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组住院时间为(10.81±2.04) d,短于A组的(13.57±2.79) d,术中出血量为(550.18±32.27) mL,少于A组的(746.81±23.29) mL,术后引流量为(144.75±30.92) mL,少于A组的(214.01±21.8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3、40.738、15.076,均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变化趋势相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症状明显缓解,未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复发病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侧前方入路和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后者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上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CSM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入路、病变节段、基础疾病情况、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变化、生活质量(QOL)、并发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和ROM均明显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有效改善CSM病人术后康复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QOL指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ar muscle block, QLB)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组(QLB腰方肌与腰大肌之间的筋膜平面入针)、外侧路组(QLB外侧入针)、后路组(QLB后路入针)和对照组(常规静脉自控镇痛),每组各32例。对比4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对比4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对比四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对比4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前路组、外侧路组及后路组3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和首次下床活动则均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外侧路组及后路组3组PC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A组采用经胸大肌前方入路,B组采用经胸大肌后方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随访5~29个月,观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大肌重度萎缩发生率、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A组术后8周生存质量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 < 0.01)。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47±4.56)个月。2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大肌前方入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经胸大肌后方入路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且肿瘤控制效果未受明显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