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SD)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方法:①连续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的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9 例AD 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②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根据评测结果将患者分为SD 组(PSQI≥7 分)及非睡眠障碍(NSD)组(PSQI<7分)。③完成认知功能量表的评定。④对睡眠障碍与认知进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89 例AD
患者中71 例(79.78%)存在睡眠障碍。②AD-SD 组和AD-NSD 组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起病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AD-SD 组和AD-NSD 组PSQI 量表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因子:睡眠质量(P<0.01)、睡眠潜伏期(P<0.01)、睡眠时间(P<0.01)、睡眠效率(P<0.05)、睡眠障碍(P<0.01)、使用睡眠药(P<0.01)及日间功能障碍(P<0.01)。④AD-SD 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AD-NSD 组明显降低(P<0.05),MoCA 子项目中延迟回忆及语言领域具有差异(P<0.05)。⑤睡眠障碍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AD 患者SD 的发生率较高;AD-SD 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差、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睡眠障碍严重、使用睡眠药情况较多、日间功能障碍明显;伴发SD 的AD 患者睡眠障碍更严重,整体睡眠质量更差。认知功能损害更明显,以延迟回忆及语言障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赵冬云 《中外医疗》2011,30(5):61-62
目的观察舒适性护理干预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评分情况。方法连续选择79例近期住院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舒适性护理干预包括疏导心理情绪、认知干预、渐进性放松干预等内容,干预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结果 2组对象干预前评估,PSQI问卷各项成分评分及总分无明显区别,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大部分成分指标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舒适性护理干预可以明确改善ACS患者主观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加松弛疗法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按压加松弛疗法,对照组每晚睡前30 min口服艾司唑仑,3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减低(P<0.01),且治疗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按压加松弛疗法对脑卒中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其发病机制。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MCI患者(MCI组)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睡眠质量的检测,同时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的检测,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间MMSE评分与PSQ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MCI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MMSE得分和PSQI得分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②MMSE得分和PSQI得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MCI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认知功能减退与睡眠质量下降呈正相关,表明睡眠障碍可能是导致MCI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吴起浩 《西部医学》2018,49(5):74-75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加味方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予黄连阿胶加味方治疗,均连续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睡眠效率、SAS评分及PSQ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睡眠效率、S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效率、S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阿胶加味方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抗抑郁药(米氮平)联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4名慢性失眠症成年患者自愿受试者, 随机分成3组, A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米氮平治疗,B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治疗,C组接受单纯认知行为疗法。记录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8周末的睡眠质量问卷评分(PSQI)、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睡眠障碍因子分及副反应评分。结果: 治疗2周末, A组PSQI总分、睡眠潜伏期及总睡眠时间比B组及C组有显著性的好转(p <0.05),B组的睡眠潜伏期、HAMD及睡眠障碍因子分比C组有显著改善(p <0.05);治疗8周末时, A组的睡眠质量各项指标及HAMD评分更好于其他两组(p <0.01);C组睡眠指标比B组好(p<0.05);治疗8周末对患者的失眠和抑郁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A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和C组。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米氮平治疗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及长期效果均好,并对与患者失眠相关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也有改善;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组在早期治疗中有一些短期疗效,单纯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改善有辅助治疗的长期效果, 故应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7.
吴云萍  胡罗燕 《广东医学》2020,41(21):2225-2230
目的调查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6例急性加重高风险慢阻肺患者资料,患者于出院前1 d晚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记录患者肺功能、Epworth嗜睡评分(ESS)、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结果等临床信息。将PSQI评分>5分定义为睡眠质量下降,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慢阻肺组12例和重叠综合征组14例。入选同期睡眠室检查者27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对照组13例和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14例。比较4组患者的主、客观睡眠参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6例急性加重高风险慢阻肺患者中23例存在睡眠质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慢阻肺患者PSQI总分、ESS评分、觉醒次数、睡眠期总觉醒时间明显升高(P<0.05),总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综合征组患者PSQI总分、客观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明显高于OSAHS组(P<0.05);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重叠综合征患者慢波睡眠明显减少(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ESS评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睡眠期总觉醒时间与CAT、mMRC评分呈正相关;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与FEF 25%~75%、PEF%呈正相关,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负相关。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均较差,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较罹患单一疾病患者更差,PSQI与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ESS评分相关,客观睡眠参数与气流阻塞程度、CAT评分、mMRC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慢性病发病风险上升,而睡眠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近年糖尿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调查贵阳市中老年(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睡眠特征及糖尿病现患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10月,在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四个区县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其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运动频率、三餐规律饮食情况、生育史、绝经状况、高血压患病、体质量情况、中心性肥胖、午睡、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等情况,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 758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进行分析。其中,自我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50例,自我报告患病率为5.4%。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且非在婚、汉族、运动频率≥1 d/周、三餐规律饮食、已绝经、高血压患病、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午睡、夜间睡眠质量差所占比例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626,95%CI(2.463,5.337),P<0.001〕、中心性肥胖〔OR=1.782,95%CI(1.111,2.858),P=0.017〕、午睡情况〔OR=1.727,95%CI(1.161,2.569),P=0.00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682,95%CI(1.140,2.482),P=0.009〕是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非高血压患者午睡〔OR=1.888,95%CI(1.038,3.435),P=0.03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993,95%CI(1.115,3.563),P=0.020〕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而中心性肥胖者的午睡情况〔OR=1.588,95%CI(1.033,2.442),P=0.035〕也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超重或肥胖与夜间睡眠质量差〔OR=1.759,95%CI(1.098,2.820),P=0.019〕、中心性肥胖与午睡〔OR=1.186,95%CI(1.254,2.628),P=0.002〕两项交互项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夜间睡眠质量差、午睡行为可能是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肥胖可能在睡眠特征与糖尿病的关联中发挥修饰作用,糖尿病防制策略的完善应注意综合考虑睡眠障碍、肥胖、高血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芩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66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治疗组(n=35)。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芩连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潜伏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实际总睡眠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效率提高(P<0.01);对照组患者的N2期时间显著延长(P<0.01),治疗组患者的N1期、N2期与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芩连温胆汤与艾司唑仑片对痰热扰心型失眠均有一定疗效,但芩连温胆汤对改善失眠中医证候积分、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及白天功能紊乱的效果更显著,并可延长N1、N2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治疗1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PANSS评分、睡眠质量以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DNF、NGF、NT-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首次确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探讨男性T2DM与睡眠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40岁的男性T2DM患者,对照组为>40岁非T2DM的男性患者,共156对。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睡眠质量及相关睡眠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与男性T2DM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6个因子分值及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进入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睡眠相关行为因子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总体睡眠质量(PSQI测评总分)等,与男性T2DM发病存在关联。结论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男性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男性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IAD)者认知功能和睡眠状况的改变,阐明IAD者认知与睡眠相关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青少年IAD者(病例组)和40例非成瘾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ERP主要分析N1、P2、N2、P3波潜伏期(PL)及P3波幅(amp),PSQI主要分析睡眠质量(SQ)、入睡时间(SL)、睡眠时间(ST)、睡眠效率(SE)、睡眠障碍(SD)、催眠药物(SP)和日间功能障碍(DD)7个因子分及总分值,并将病例组ERP中P3PL、P3amp与
PSQI中的7个因子分及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ERP中的N2 和P3波PL延长(P<0.01),P3amp降低(P<0.01);在PSQI测定的各因子得分中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Q、SL、ST、SE、SD、DD因子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P3PL与PSQI测定中SQ、SL、ST、SE、SD、DD因子分和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6、0.43、0.51、0.40、0.48和0.54,P<0.01),而P3amp与以上各因子分和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0.45、-0.49、-0.38、-0.38和-0.50,P<0.01)。结论:青少年IAD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异常和睡眠障碍,且认知功能异常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2型糖尿病(T2DM)与睡眠相关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首次确诊的女性T2DM患者,对照者为同期住院并住同一医院的非T2DM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女性患者。病例与对照各192例,按1∶1匹配。采用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采用t检验及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睡眠质量及睡眠相关行为与女性T2DM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1)。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睡眠相关行为——打鼾情况、睡眠质量、夜间睡眠情况及午睡情况与T2DM发病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5.749、5.738、3.923、3.600;95%CI分别为(3.034,10.275)、(3.421,9.624)、(2.413,6.378)、(2.197,5.899)〕。结论女性睡眠相关行为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午睡缺乏、打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可能是女性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女性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睡眠质量较好的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素得分均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0.01)。在催眠药物与PSQI总分两项上,社会支持高分组和低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SRS总分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得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提高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对改善其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压电位疗法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比较其与短期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罹患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70例,年龄66-92(81.0±7.4)岁,随机分为2组.高压电位疗法组采用30kV,25-30min/次,1次/d,5次/周,10-15次/ 疗程;认知行为治疗组采用睡眠卫生指导、睡眠行为干预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成分评分下降(P<0.01);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评分下降(P<0.05),而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电位疗法组在PSQI总分和各成分评分的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除入睡时间(P=0.055 8)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压电位疗法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其短期疗效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功能导眠仪对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单纯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天在服用阿普唑仑的基础上,接受多功能导眠仪治疗;对照组仅用阿普唑仑。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阿森斯量表评分及疗效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与阿森斯量表评分有显著降低(P<0.01),疗效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多功能导眠仪对单纯性失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睡眠障碍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调查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共105例的睡眠状况,根据睡眠质量评分将病人分为睡眠障碍组和睡眠正常组。同时应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所有病人进行反流症状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应用洛杉矶分类法对所有病人进行内镜下食管炎分级。结果合并睡眠障碍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均高于睡眠正常组病人(P < 0.05~P < 0.01)。C/D级食管炎病人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A/B级食管炎病人(P < 0.01)。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反流症状评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2,P < 0.01)。结论合并睡眠障碍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容易伴随焦虑抑郁,且睡眠质量与食管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注和解释疗法对化疗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宁夏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0周的关注和解释疗法。干预前、干预10周时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采用肿瘤患者疲乏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定。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两组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1)。进一步作简单效应分析,干预后10周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两组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得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1),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催眠药物使用得分方面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进一步作简单效应分析,干预后10周[PSQI总分(6.83±2.46)分,(10.79±1.01)分;睡眠质量(1.00±0.22)分,(1.24±0.82)分;入睡时间(0.91±0.26)分,(1.40±0.86)分;睡眠时间(1.00±0.20)分,(2.02±0.72)分;睡眠障碍(0.79±0.22)分,(1.60±0.59)分]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关注和解释疗法能有效缓解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疲乏,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长春市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现状的基线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为制定科学的睡眠障碍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2008年9-11月本文作者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宽城区、南关区和农安区居民共3 285人,在调查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人群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SQI总分≥8分者判定为睡眠质量不良,描述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率;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况等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睡眠质量是否存在关联。 结果:长春市居民PSQI总均分为(4.43±2.70)分,睡眠质量不良率为12.6%;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人口来源(城/乡)、职业类型(脑力/体力)、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及腹部肥胖、吸烟与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有冠心病史、有躯体疼痛症状、有身体疲劳感、自我满意度低、家庭成员间冲突多和情绪不良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体质量指数(BMI)、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尚未见与睡眠障碍有显著性关联。 结论: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现象较为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农村人口、体力劳动者、婚姻状况不好者等睡眠质量不良的高危人群,提倡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