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雌 /孕激素受体 (ER/PR)在肺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研究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DNA含量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癌组织ER/PR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  4 0例肺癌ER检测阳性 2 3例 (57.5% ) ,PR检测阳性 16例 (4 0 .0 % ) ,异倍体者 31例 (77.5% ) ;受体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并与病理类型有关 ;ER阳性者DI值较低 ,以二倍体多见。结论 肺癌组织中存在雌 /孕激素受体 ,能用以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联合检测激素受体和DNA含量可为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00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3.53±12.60)岁;浸润性导管癌占80.5%。绝经后ER阳性者显著多于绝经前,且临床分期较早(P<0.05);绝经前后ER/PR双阳性与双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R阴性、ER/PR双阴性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ER阴性或ER/PR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ER阳性或ER/PR双阳性者(P<0.05)。结论ER、PR、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ER、PR表达状态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标本中ER、PR.结果 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56.1%,其中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类型.ER、P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水平有关,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无关.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ER、PR,可将其作为激素辅助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4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结果ER、PR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5%、62.59%和54.72%;ER、PR的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复发转移及生存相关,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三者的表达状况与年龄、绝经与否及病理类型均无关;ER与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ER、PR和C-erbB-2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i-67、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子宫肌瘤标本和52例瘤旁正常子宫肌层标本中Ki-67、ER及PR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ER及PR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ER、Ki-67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P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ER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P<0.01)。结论 PR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ER与子宫肌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意义.方法: 回顾98例乳腺癌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绝经后ER、PR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意义.结果:ER 和PR 在乳腺癌绝经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16%、66.33%.ER、PR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乳腺癌绝经后患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1 0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 00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3.53±12.60)岁;浸润性导管癌占80.5%.绝经后ER阳性者显著多于绝经前,且临床分期较早(P<0.05);绝经前后ER/PR双阳性与双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R阴性、ER/PR双阴性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ER阴性或ER/PR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ER阳性或ER/PR双阳性者(P<0.05).结论 ER、PR、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ER、PR表达状态与患者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简称DCC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为0.565,测定PR的符合率为85.7%,相关系数为0.563(P值均<0.05).高、中分化的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的内膜癌.以上提示,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SP法和DCC法测定ER、PR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将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肿瘤之首。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细胞、组织、分子水平上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为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提供临床有效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 B-2癌基因的表达,结合现有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研究资料,探讨C-erb B-2癌基因与ER、PR表达的关系及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0.
482例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乳腺癌的ER或PR的单一阳性表达率为 5 8.7% ;低危组肿瘤 <1cm者的ER和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危组肿瘤 >3cm者 (P <0 .0 5 ) ;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型、有无腋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乳腺癌至少有 1/2为激素依赖型 ;肿瘤的大小与ER和P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836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836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ER(+)、PR(+)、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39岁年龄组E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绝经后ER(+)率高于绝经前患者(P<0.001),PR(+)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01);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01),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表达有一定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亚型(Estrogen Receptor,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ɑ亚型(ERɑ)、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显色系统二步法(EnVision系统)测定7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Rβ与ERα、PR的表达,并对临床诊断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β阳性表达率为53.33%(40/75),共同表达46.66%(35/75),ERα和ERβ共同表达,二者无相关性(P>0.05),ERβ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ERβ表达与乳腺癌高危患者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不能通过ER、PR及ERα联合测定来代替ERβ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77-157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基因、TopoⅡα表达的关系及其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年龄分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及组织学分级中ER、PR、Her-2、TopoⅡα表达率的差异。结果:各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ER 61.3%(76/124)、PR 50.0%(62/124)、Her-2 41.9%(52/124)、TopoⅡα30.6%(38/124)。ER、PR、Her-2及TopoⅡα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负相关(P<0.05),Her-2、TopoⅡα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Her-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R、PR、Her-2、TopoⅡα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PR、Her-2、TopoⅡα的测定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以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 0例胃癌根治术后标本检测ER、PR。结果 ①ER、PR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32 .5 %、30 .8%,两者共同阳性2 8.3%;②ER、PR在胃癌中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1) ,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 (P >0 .0 5 )。结论 ER、PR阳性表达的胃癌具有激素依赖性 ,测定胃癌中ER、PR对临床判定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癌基因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2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 ①ER、PR、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42.9%(78/182)、53.8%(98/182)、50.5%(92/182).②C-erbB-2在ER、PR均阳性组的表达低于二者均阴性组的表达 (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③ER的表达与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ER、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ER、PR和C-erbB-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PR 及C-erbB-2的测定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可以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thelial receptor-2,CerbB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ER,PR,CerbB2呈阳性表达者分别为84例(67.2%),83例(66.4%),25例(20.0%).ER,PR阳性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相关,CerbB2阳性表达与患者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1).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4.9%和62.0%,中位生存时间6.9年.结论:ER,PR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而CerbB2阳性表达率低,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较好地反映老年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并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4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PCNA的表达.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62.5%、7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0%、42.5%,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中PCNA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PR、PCNA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PCNA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6):540-541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妇科肿瘤标本分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组(实验组)、卵巢浆液性腺癌组(对照组1)、子宫内膜腺癌组(对照组2),应用抗雌孕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法).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在卵巢颗粒细胞瘤,ER表达为阳性者,PR表达也多为阳性.原发肿瘤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复发肿瘤.ER、PR表达同时阳性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10年生存率高.结论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性索间质类肿瘤ER.PR的表达与临床期别、肿瘤复发有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ER PR及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Her-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的表达.结果:E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复发呈正相关.结论:ER、PR、Her-2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锡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甲状腺肿瘤标本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甲状腺肿瘤中ER及PR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ER和PR在PTC及F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R、PR在PTC及FTC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P<0.01)。ER、PR在PTC及FT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025,P=0.018;r=0.278,P=0.035)。结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ER及PR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