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252例,入院后24h内进行修订的Rankin量表评分,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等涉及到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分别以SIRS符合项数、预后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组,观察SIRS符合项目数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以及凝血功能在存活组与死亡组、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之间的变化。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危重病例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也明显增高,PT、TT、APTT、DD亦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PLT与SIRS符合项数间无明显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PT、TT、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危重组的PT、TT、APTT、DD高于非危重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SIRS存在明显的凝血机制的变化,形成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反应。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病情越重,凝血功能紊乱就越显著,预后愈差,病死率也越高。SIRS应早期干预,阻断SIRS的发展,防止DIC的发生,可降低危重急性脑卒中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IRS3(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 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TP、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汪江萍 《华夏医学》2006,19(2):193-19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 IRS诊断标准的60例新生儿患者,分别以S IRS符合项数及预后分组,另选同期病房中非S IRS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6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随着S 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PLT、F 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S 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 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40例、重度组38例,其中重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6例。检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比较轻中度组、重度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与病死率,同时比较重度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结果重度组PT、aPTT、TT(均明显较轻中度组长(P0.05),Fbg(较轻中度组低(P0.01)。重度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重度组病死率42.11%显著高于轻中度组5.00%(P0.01)。死亡组PT、aPTT、TT均明显较存活组长(P0.05),Fbg较存活组低(P0.05)。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轻、中度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重度患者死亡与存活亦存在明显差异,故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对重度脓毒症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以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n=15)、慢性肝炎组(n=26)、肝硬化组(n=10)、重症肝炎组(n=9)。检测四组凝血四项指标及D-D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急性肝炎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Fbg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肝硬化组,Fbg水平低于肝硬化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PT、TT、D-D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相关(r=0.483,P<0.001;r=0.672,P<0.001;r=0.235,P=0.012;r=0.267,P=0.005);Fbg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现负相关(r=-0.320,P=0.001)。结论aPTT、PT、TT、D-D、Fbg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存在联系,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凝血4项检测在评价急性胰腺炎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凝血4项检测对预测急性胰腺炎(AP)病情的价值.方法 将112例AP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非SIRS组与SIRS组、轻型组与重型组,比较各组SIRS发生情况的变化;比较非SIRS组与SIRS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非SIRS组与SIRS组、SIRS符合项数组与正常对照组(NC)凝血4项的变化结果重型组SIRS发生情况比轻型组严重(P<0.05).死亡组SIRS发生情况比存活组严重(P<0.05).SIRS组CRP值高于非SIRS组(P<0.05).SIRS组凝血四项比非SIRS组延长(P<0.05).AP患者随着SIRS符合项数增加,凝血4项延长(P<0.05).结论 AP患者SIRS发生情况与预后有明显关系.同时,发生SIRS的AP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反应越重,凝血系统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2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及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Fbg、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T、aPTT、T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Fbg、D-D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PT、aPTT、TT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NSCLC组Fbg、D-D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Fbg、D-D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水平(D-D)在胃癌患者临床检测中的意义,对疾病临床诊疗有一定借鉴作用。方法取2016.4至2017.8期间具有明确诊断的50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取同期体检健康45例志愿者,纳入健康组,对比两组受检对象凝血功能(PT、aPTT、Fbg、TT)与D-D水平。结果胃癌组PT、aPTT低于健康组,Fbg、D-D水平较高于健康组,差异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T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期胃癌者Fbg、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者(P0.05);TT、PT、aPTT差异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凝倾向,加强对凝血功能与D-D水平的检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危重症患者95例,测定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关系.并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死亡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PT、INR、APTT、TT、D二聚体阳性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越重,凝血功能越差,血小板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的凝血功能与易栓症的相关性。方法本院血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00例(A组骨髓增殖性疾病30例,B组骨髓瘤20例,C组淋巴瘤50例),测定其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多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BPC),并与健康者对比。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D-D较正常对照组的检测值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的PT,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疾病组血栓发生率:A组骨髓增殖性疾病为6/30(20%);B组骨髓瘤为2/20(10%);C组淋巴瘤为8/50(16%);而对照组无血栓发生。结论血液恶性肿瘤应定期观测凝血指标,D二聚体异常增高者要警惕有血栓形成,宜进一步加以排查,确诊后立即采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AOPP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AOP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AOP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弹力图(TEG)AOPP组凝血反映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高于对照组,血凝速率(Angle角)、血块强度(M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aPTT、PT、TT、Fbg、D-D、FD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R值、K值低于死亡组,Angle、MA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AOPP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机体处于低凝状态,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异常程度与AOPP患者的预后存在联系,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凝血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80例急性白血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组Fbg差异有显著性(P0.01),PT、aPTT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急性白血病的凝血指标能为有效应对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其血小板计数(BPC)。结果对照组患者的PT、TT检测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TT结果较对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bg、BPC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食管癌Ⅰ~Ⅲ期患者与食管癌Ⅳ期患者相比,凝血四项与BPC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g与BPC结果的升高显示食管癌患者相比正常人来说更易发生血栓,且随着其结果的增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也将转移的更快,因此,监测食管癌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孕妇为对象,以同期80例非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凝血指标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早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及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临产组(P<0.05)。早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结论妊娠期检测D-D、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孕妇的高凝状态,预防孕妇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脑钠肽(BNP)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52例作为肺心病组,均处于急性加重期,入院后均给予2周的对症治疗,选取同期医院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BPN、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肺心病组急性期BNP、CRP、IL-6、Fbg、D-D水平明显高于肺心病组缓解期、对照组(P0.05),肺心病组缓解期、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肺心病组急性期TT、aPTT短于肺心病缓解期、对照组(P0.05),肺心病缓解期、对照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BNP与CRP、IL-6呈正相关关系(r=0.612、0.658,P0.05);BNP与Fbg、D-D呈正相关关系(r=0.775、0.763,P0.05),与TT、aPTT无明显相关性(r=0.158、0.165,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BNP水平与炎性水平、凝血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凝血功能水平与后期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集133例口腔鳞癌作为口腔鳞癌组,同期入医院体检正常人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口腔鳞癌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bg、D-D、vWF、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PT、aPTT长于转移组、复发组,Fbg、D-D、vWF、PLT低于转移组、复发组(P0.05),转移组、复发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参与肿瘤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同时根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及GC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轻型、中型、重型组及对照组入院时凝血功能、空腹血糖(FP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PT、aPTT、Fbg、D-D水平,并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GCS评分、FPG及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PT、aPTT、FPG、D-D水平: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而Fbg、PLT随病情加重降低(P0.05),即重度组中型组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PT、aPTT较预后不良组短(P0.05),预后良好组的FPG、DD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PT、aPTT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与FPG、D-D呈正相关(P均0.05),Fbg则与GCS呈正相关(P0.05),与FPG、D-D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与损伤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可将其作为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和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361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凝血功能检测,并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标准(APACHEⅡ)将研究组患者分为APACHEⅡ评分<12分组(108例),12~25分组(157例)、> 25分组(96例),另外,根据研究组患者存活或死亡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57例)及死亡组(104例),对比各组间TT、PT、APTT、D-D、Fg、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g、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PACHEⅡ评分> 25分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 APACHEⅡ评分为12~25分组> APACHEⅡ评分<12分组,APACHEⅡ评分> 25分组患者Fg、PLT水平相似文献   

19.
李云  李雪梅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31-231,23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bg明显减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观察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 )、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PT、aPTT和TT均长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了解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情况、凝血功能状况及协助判断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