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并发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原体感染肺炎并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悬混液雾化吸入 , 比较和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3.63±1.15天、咳嗽消失时间5.79±1.53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12±1.47天、喘息消失时间6.38±1.59天,分别优于对照组的4.51±1.36天、7.04±2.25天、8.26±2.48天、7.75±1.82天(P<0.05);观察组儿童治疗后FEV1、PEF、FEV1/FVC反映通气状况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C反应蛋白浓度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控制感染,显著改善气道反应,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梅  陈晓华 《四川医学》2012,33(6):979-98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比较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与MP-IgM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MP-IgM阳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基础上加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阳性率42%(2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患儿的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应常规行支原体检查,阿奇霉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刘宝凤 《当代医学》2013,(28):81-8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88例、肺炎患儿98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使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E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48.97%)明显高于肺炎患儿的MP-IgM阳性率(3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儿童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的患儿阳性率(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患儿的血清总IgE(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更高,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6.
和新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32-32,7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3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检测外周血MP-lgM、血清总IgE水平,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51.2%,对照组血MP-IgM阳性率为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P〈0.05);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魏学琴 《吉林医学》2015,(7):1333-133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就诊的200例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为普通感冒患儿,而观察组的患儿为支气管哮喘患儿,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所获得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发病早期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有利于指导尽早确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6例(哮喘组)、肺炎患儿86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26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总IgE。结果 (1)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51.9%,明显高于肺炎组的33.7%(〈0.01);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0.01)。在各年龄段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尤学龄儿童最高。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0.01)。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其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IL-4及IFN-γ水平。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为42.9%。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IL-4水平均显著升高,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IL-4水平更高,IFN-γ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及IFN-γ水平为支气管哮喘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两者均为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4例(哮喘组),肺炎患儿78例(肺炎组),分别送检血清支原体抗体IgM(MP-IgM)及血清总IgE。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4%vs 30.8%)(P0.05)。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总IgE显著升高[(327.7±124.2)U/ml vs(189.4±113.6)U/ml](P0.05)。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中,MP-IgM阳性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437.4±58.2)U/ml Kpa vs(323.8±103.2)U/ml](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与支原体感染有关,支原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赵芬桃 《黑龙江医学》2006,30(6):442-442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者30例为观察组,3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者MP-1gM。结果观察组MP-1gM阳性12例,阳性率40%;对照组阳性4例,阳性率为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014,P<0.01)。观察组MP-1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基保滴度≥1:320者占33.3%,而对照组较低,仅1例最高滴度为1:320。12例CVA并MP感染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口服,总有效率81.2%,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CVA患者应常规检测MP以排除MP感染,阳性者在按哮喘常规治疗同时予抗MP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IL-6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息儿31例,肺炎患儿34例,健康儿童30例。采用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G、MP-IgM特异性抗体;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③细胞因子(CK)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儿血清MP-IgG、MP-IgM检测:哮喘组用PCR法或IgM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及肺炎组患儿血清IL-6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6在哮喘及肺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MP及其特异性抗体检测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急性感染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之一,IL-6与MP感染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 (IL-5)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辽河油田总医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8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MP-IgM)检测;将观察组分为MP-IgM阳性组与MP-IgM阴性组,并检测观察组所有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IL-5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90%比1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96,P<0.01);MP-IgM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457.47±73.51) IU/mL比(314.20±48.27) IU/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组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417.32±43.78)×106/L比(248.36±35.26)×106/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MP-IgM阳性组血清IL-5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308.34±58.69)ng/L比(87.96±13.42) n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外周血IL-5水平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组(观察组,n=63)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2),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NIPPV并加气道给药。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部分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迅速缓解,治疗4h、24h后血压、心率、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4h后pH值、PaCO2及FEV1%、PEF均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较快捷、明显,减少了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概率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41例儿童哮喘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9例为对照组,检测MP-IgM,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儿童哮喘进行对症+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雾化吸入(观察A组单独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B组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分析疗效。结果儿童哮喘组MP-IgM的阳性率(43.26%)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41,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在疗效总有效率、气促缓解时间、最大峰流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肺部啰音缓解时间上观察B组的疗效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相关,为诱发病因之一。治疗上应及时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加用异丙托溴铵,联合用药疗效好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拓展医生和患儿之间的沟通渠道,实时便捷的传播与更新哮喘防治知识,采用新型社交媒体对儿童哮喘进行管理,并评估其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哮喘防治中心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20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分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新型社交媒体管理模式(112例),如微信公众号《海南省医陈实团队的儿童哮喘管理群》来管理儿童哮喘患儿,对照组依照传统患儿管理模式(108例),评估两种管理模式对患儿哮喘防治知识的改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结果 在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哮喘基本知识、过敏原知识、雾化吸入知识、应急处理知识得分分别为(6.29±0.14)分、(6.42±0.10)分、(5.89±0.13)分、(6.26±0.12)分均低于观察组的(8.11±0.07)分、(8.26±0.06)分、(7.47±0.11)分、(7.74±0.0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71.19%、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AQLQ各维度(症状、活动、情感)的得分分别为(5.63±0.09)分、(6.04±0.06)分、(5.83±0.05)分,观察组分别为(6.51±0.06)分、(6.37±0.08)分、(6.19±0.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与急诊次数分别为(5.23±0.08)次、(3.87±0.06)次,观察组分别为(3.37±0.11)次、(2.12±0.0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社交媒体管理模式有助于普及哮喘的防治知识,显著提高了哮喘患儿的疗效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肺炎支原体组(MP组)和非肺炎支原体组(哮喘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含量和ET-1水平,并与5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MP组和哮喘组TNF-α与ET-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MP组较哮喘组显著升高(P<0.05);2组TNF-α与ET-1均呈正相关(r=0.976,P<0.05和r=0.741,P<0.01)。结论:TNF-α与ET-1水平高低可作为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徐文付  杨红  谷强  陈志刚 《农垦医学》2011,33(5):393-395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阐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8月支气管哮喘发作并MP感染患儿48例、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45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6水平.结果:外周血IL-6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并MP感染发作组(13.86±12.46 pg/mL)明显高于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组(7.94±8.51 pg/mL),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并MP感染患儿外周血IL-6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表明MP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