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房延缓形成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比较常见 ,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行小梁切除术 78例85眼 ,其中 2 1例 2 1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 78例 85眼 ,其中单眼 71例 ,双眼 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5 5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83岁 ,平均 6 4岁 ) ;急性闭角青光眼6 3例 ,慢性闭角青光眼 10例 ,开角青光眼 5例。前房延缓形成 2 1例 ,均为单眼 (男性 7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小4 3岁 ,最大 76岁 ,平均 6 0岁 ) ;急性闭角青光眼 16例 ,慢性闭角青光眼 4…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如处理不当可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我科自1975~1989年间治愈6例6眼,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5~76岁,平均64.5岁,其中5例急性闭角青光眼,1例慢性闭角青光眼,术式中1例为虹膜周边切除术,5例为深层巩膜咬切术。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时的眼压范围在0~0.78kPa。术后可用眼底镜直接观察到脉络膜脱离者4例,2例因角膜水肿混浊而未能窥见眼底。2 处理方法 5例以药物治疗,常规采用睫状体麻痹剂,用1%阿托品局部滴眼,一天3次;20%甘露醇500ml静脉滴注;球结膜下注射确炎舒松0.4ml或地塞米松2.5mg;50%葡萄糖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地塞米松0.75mg,一天3次。采用前房形成术治疗1例,切开巩膜放出脉络膜下积液,前房注入生理盐水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3.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一般在术后1~2d前房形成,国内殷汝桂于1981年对前房延缓形成者首次用速尿静脉推注法治疗3例取得满意结果。我院于1988年1月至1990年4月对此类患者用速尿静脉推注治疗1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经常规治疗无效而采用速尿静脉推注治疗,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8~77岁,急、慢性闭角青光眼各3、7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  相似文献   

4.
李彩芳  杜云宏 《河北医学》2001,7(5):437-43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前房延缓形成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可导致脉络膜脱离、虹膜周边粘连、房角闭锁、角膜失代偿、滤过泡消失和晶状体浑浊。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对发生的原因探讨十分重要。我们随机选择了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 72眼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 72眼。其中男 2 3例 ,女4 9例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4 6例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18例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8例 ;术后前房 5d形成者 4 4眼( 61.11% ) ,6~ 14d者 2 8眼 ( 38.89% ) ,14d以上者无一…  相似文献   

5.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术后滤过瘢痕化。某些抗代谢药物可以抑制术后滤过处的过度增殖。其中 5-氟尿嘧啶 ( 5-Fu)已逐渐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中及术后。从 1 997年 4月~ 1 998年 5月对 1 6例 2 2只眼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术后应用 5-Fu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 997年 4月~ 1 998年 5月对住院病人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 1 6例 2 2只眼 ,其中男 5例 ;女1 1例 ,年龄 33岁~ 67岁 ,平均 ( 4 6.72± 1 1 .51 )岁。其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6例 6眼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6例 1 1眼 ,继发青光眼 3例 3眼 ,新生血管性…  相似文献   

6.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结探讨临床病例的治疗方案 ,为今后正确妥善处理和预防浅前房具有重要性。1 临床资料回顾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患者共 44例 (5 1眼 )。其中男 1 1例 (1 5眼 ) ,女 33例(36眼 ) ,平均年龄 6 3岁。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1 3眼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1 8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1 6眼 ,继发性青光眼 4眼。按 Speath分级法 [1]将浅前房分为三型。浅前房 型 40眼 , 型 9眼 , 型 2眼。浅前房形成原因有 :引流旺盛 2 1眼 ,虹膜睫状体炎 1 7眼 ,脉络膜或睫状体脱离 9眼 ,虹膜色素上皮层未切 1眼 ,晶体…  相似文献   

7.
前房延缓形成或消失是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术后5天前房不恢复或浅前房以及恢复后又消失者称为前房延缓形成。作者对21例30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病例,针对病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30眼,男7例10眼,女14例20眼。年龄皆为40岁以上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2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5眼。因脉络膜脱离所致术后浅前房5眼,占本组病例16.67%;滤过过强20眼占66.67%;结膜瓣破裂,房水渗漏3眼占10%;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2眼占6.67%。  相似文献   

8.
滤过性抗青光眼术后常发生前房迟缓形成,虽经西医降眼压、局部加压等方法治疗,效果欠佳.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2例滤过性抗青光眼术后前房迟缓形成的病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自本院青光眼住院病例,均为闭角型青光眼,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8岁.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1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9例.   诊断标准:(1)前房超过5天不能形成或形成又消失者;(2)滤过太强,眼压低于10mmHg除外.……  相似文献   

9.
王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21-22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52岁~83岁,平均62岁。眼压38~69mmHg,平均48.3mmHg。经术前准备,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压眼14~20mmHg.平均眼压16.2mmHg。前房深度平均增深1.2倍,前房角增宽,视力〉0.5达39眼。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术式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能有效降低眼压,恢复视力。增加前房深度,减少角膜散光。术中注入粘弹剂能预防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和房角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小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持续性浅前房。我院1997~ 2 0 0 0年对住院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手术 35 8例 386眼 ,其中 114例 12 4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 ,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 114例 12 4眼 ,男 34例 38眼 ,女 80例 86眼 ,最小年龄 2 0岁 ,最大年龄81岁 ,平均年龄 6 0 1岁。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4 2例 ,4 2眼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6 0例 ,6 6眼 ;开角性青光眼 12例 ,16眼。手术方法均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 ,均施行显微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 ,明确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  相似文献   

11.
闭角型青光眼在发作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1〕。往往被误诊为神经血管性及颅脑等疾病。笔者 1988~ 1999年曾遇到 12例被误诊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性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38~ 6 8岁 ,平均年龄 4 7岁。全部病例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2〕符合闭角型青光眼诊断 ,并排除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开角型青光眼和胃肠系统疾病。本组病例出现头痛等症状来到我院就诊时间最长 1年 ,最短半月。曾在院外就医 10例。分别误诊为偏头痛 5例 ,神经血管性头痛 3例 ,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浅前房的原因、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3年1月~2001年10月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持续性浅前房并最终通过手术恢复前房的22例(22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滤过引流过盛13例,脉络膜脱离6例,结膜瓣渗漏2例,巩膜瓣破损1例,22例均通过手术恢复前房.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极少数患者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查明原因,通过手术恢复前房,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原发性、继发性青光眼无光感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例无光感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眼外伤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10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效果,随访3~6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胀痛消失,生活质量改善,其中有3例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恢复了数指以上的视力.1例原发性患者经手术后恢复了手动视力.结论:无光感的青光眼经及时的冶疗可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部分病人可获得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眼科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眼压状况、前房深度和视力恢复程度。结果经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明显下降,手术后前房深度比手术前加深;经手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恢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视力,减少眼部压力,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起到了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1%毛果云香碱球结膜下注射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年来 ,对 2 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均采用 1 %毛果云香碱球结膜下注射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 0例急性闭角青光眼 ,均为住院患者 ,男 5例 ,女 1 5例。年龄最小 4 0岁 ,最大 82岁。病期 1~ 3d 1 8例 ,1d内 4例 ,首次发病者 1 8例 ,多次发病者 2例。入院时所有病例眼压均在 5 0mmHg以上。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用 1 %丁卡因表面麻醉后 ,用 1 %毛果云香碱球结膜下注射 0 2ml,3h后复查 ,如瞳孔直径缩至 4~ 5mm ,角膜水肿消失 ,前房恢复正常为最佳效果。如瞳孔收缩不良 ,直径为6mm左右 ,前房浅 ,6h后可…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995年 7月— 1999年 8月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共176例 ,2 47眼 ,其中术后浅前房 2 1眼 ,现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术后浅前房 2 1例 2 1眼 ,其中男 8眼 ,女 13眼 ,年龄 42~7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例 ,继发性青光眼 2例。房水渗漏而致浅前房 10眼 ,滤过作用过强8眼 ,脉络膜脱离 2眼 ,恶性青光眼 1眼。2 讨论青光眼术后 1~ 2d前房恢复正常 ,由于球结膜瓣、巩膜瓣、筋膜囊愈合欠佳 ,房水分泌失调 ,最迟 5d内前房完全恢复。若 5d后前房仍未形成或形成后变浅 ,即为术后浅前房。术后浅前房与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的损伤 ,虹膜的前后粘连 ,促进白内障进展加快及恶性青光眼等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视力。本文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迟缓形成的原因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998年 1月~ 12月 ,我院共收住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共 55例、78眼。其中男 2 1例、32眼。女34例、4 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8眼 ,慢性闭角青光眼 14眼 ,开角型青光眼 6眼。所有病例术前经 3~ 5天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 ,待患者充血减轻 ,角膜水肿好转 ,眼压降低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60眼)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及前房深度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5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视力≥0.5共30只眼,占50%,视力0.2~0.4合计25只眼,占41.7%,视力≤0.1合计5只眼,占8.3%。术后1d、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前房深度分别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明显降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观察颢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合并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2只眼),入院用药物控制眼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均行颞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果 术后46只限(88.5%)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8只眼(73.1%)眼压低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1_95±0.41)mm、(3.54±0.50)m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所有房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和开放,粘连范围缩小或消失,无1例浅前房、低眼压和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结论 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经济、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优点,可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和保留角膜上方青光眼手术位置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5例(45只眼),年龄53~81岁,平均(62.35±8.7)岁,全部患者中有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8例(21只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7例(24只眼),以上患者均房角粘连<180°,视野缺损<100.采用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6±3.1)个月.结果 随访患者眼压为(14.57±5.1) mm Hg,比术前控制眼压(19.23±5.25) mm 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术后41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占手术患者的比例为91.1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