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3~2001年间诊断的淋巴瘤病例189例,应用WHO新分类进行分类. 结果189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5.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94.2%).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160例(89.9%),T细胞淋巴瘤18例(10.1%).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117例(65.7%),但其组织细胞学呈明显异质性.胃部约有1/3的病例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未见T细胞淋巴瘤;而肠道可见到25.0%的病例为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结论本地区霍奇金淋巴瘤少见;结外NHL多于淋巴结,且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它类型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PB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多,而霍奇金淋巴瘤(HL)则罕见。PBL的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原发性乳腺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更好地掌握其诊断标准,本研究对1例原发性乳腺DLBCL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长期随访、预后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3.
刘东  何剑  沈健  祝跃明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7):800-802,F0004
目的探讨卵巢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淋巴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结果 6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为继发性卵巢NHL,1例为原发性卵巢NHL。盆腔双侧肿块2例,单侧肿块4例,共8个肿块,病灶最大者约18cm×15cm×14 cm,最小者约9 cm×6 cm×5 cm;所有肿块边界均较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各2例,分叶状2例;原发性卵巢NHL与继发性卵巢NHL的MRI表现基本一致,均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亮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卵巢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1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诊断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复查随访资料,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8个月至91岁),男 ∶女=1 ∶2.15,女性多见。40例(97.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4例,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4例,其他类型少见,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仅占1例。Ann Arbor ⅠE~ⅡE期37例(90.2%),ⅢE~ⅣE期4例(9.8%)。7例(17.1%)淋巴瘤由干燥综合征恶变而来,均为MALT淋巴瘤。平均病期为20.7月,78%的患者以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不同治疗方案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全部患者均经5~149个月随访,其中9例(21.9%)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4.5%,5年总生存率为81.3%。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肿物加速生长史(P=0.005)和肿物有无包膜(P=0.011)为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物有无包膜(P=0.041)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结论:腮腺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型NHL,MALT淋巴瘤与DLBCL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腮腺区局限性肿块,临床上需与腮腺良性肿瘤相鉴别。干燥综合征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预后比其他恶性肿瘤相对较好,肿物无包膜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78.26%(18/23),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4.35%(1/2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结节状生长,瘤细胞弥漫排列,染色质粗颗粒状;CD-20肿瘤细胞均呈阳性,均不表达CD-3和Cyclin Dl。结论:DLBCL属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掌握其病理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6例均为术后明确诊断,中位年龄47.8岁,均为右乳。6例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占4/6。结论PBL以B细胞来源的NHL占绝大多数,右乳首发多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宜选择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189例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3~2001年间诊断的淋巴瘤病例189例,应用WHO新分类进行分类。结果189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5.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94.2%)。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160例(89.9%),T细胞淋巴瘤18例(10.1%)。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117例(65.7%),但其组织细胞学呈明显异质性。胃部约有1/3的病例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未见T细胞淋巴瘤;而肠道可见到25.0%的病例为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结论本地区霍奇金淋巴瘤少见;结外NHL多于淋巴结,且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它类型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蒙古族患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WHO(2008)新分类的实用性。方法:复查371例既往经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观察其形态学、免疫组化及临床特点,按WHO(2008)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定性和分类,对其中126例有随访的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317例中,319例NHL(85.98%),其中B细胞肿瘤67.08%,T和NK细胞肿瘤32.9%,52例(14.0%)为CHL。前六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周围T细胞淋巴瘤(PT-un)、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滤泡性淋巴瘤(FL)、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LB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青少年中最常见为LBL、DLBCL淋巴瘤。不同类型NHL的生存情况在总体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与SLL的预后最佳,LBL与PT-un的预后最差,DLBCL与FL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WHO(2008)新分类实用性强、便于掌握,各亚型的形态学、免疫学指标可靠,结合临床能较好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WHO分类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定义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巨噬细胞核,或超过两倍正常淋巴细胞.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约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近十多年来国外对DLBCL有很多深入的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种病,本文对DLBCL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在白种人为主的人群中,原发性泪囊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获取原发性泪囊淋巴瘤的组织标本及临床随访资料,并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和欧洲眼科病理协会(EOPS)成员组成眼肿瘤工作队对资料进行分析。标本全部进行H E染色及抗白细胞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当5位有经验的病理医生根据W H O分级系统意见一致时,方可作出诊断。在诊断和分析研究时,组织病理学的表现必须与相关临床资料相结合。结果:15例原发性泪囊淋巴瘤中,5例(33%)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例(33%)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1985年我国成都NHL分类和WHO新分类进行组织学分类。结果:14例均经手术治疗无并发症。随访5年生存率为42.8%,其中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3例(21.4%),中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T细胞性及分类不明的淋巴瘤各l例。结论: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收治的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便、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消瘦等, 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 1 例为外周T 细胞性淋巴瘤;49 例为B 细胞性淋巴瘤, 其中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di 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34 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 13 例, DLBCL 合并MAIT 淋巴瘤2 例。50 例胃原发淋巴瘤患者中共12 例接受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49 例DLBCL 患者中14 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 35 例单纯化学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85.7% vs 77.1%, P<0.05)。临床分期I~II 期的患者2 年总生存率优于临床分期III~IV 期的患者(90.9% vs 71.4%, P<0.0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但无特异性, 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治疗选择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是否联合美罗华化学治疗相关。治疗后50 例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达80.0%。  相似文献   

13.
肖海波  王淑华 《海南医学》2008,19(6):137-139
目的根据WHO(2001年)淋巴瘤的新分类标准,对湖南湘西地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已病理诊断的200例恶性淋巴瘤(ML),复习其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200例中有5例为误诊,确诊195例中霍奇金淋巴瘤(ML)12例(6.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83例(93.8%),183例NHL中发生于淋巴结者40.4%,结外占59.6%。分型B细胞肿瘤63.9%,T和NK细胞肿瘤32.8%;前5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滤泡性淋巴瘤,共占NHL的74.3%。结论我国湖南湘西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NHL以DLBL和NK/T-L为最多见。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但滤泡性淋巴瘤和B小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DLBC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按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31例乳腺原发性DLBC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并进行诊疗随访。结果: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1例,Ⅳ期1例。镜下多呈现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分布,呈"哨兵样"排列,残存乳腺结构。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31例患者中29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5年,其中16例存活,13例死亡,生存时间5~41个月。结论:乳腺原发性DLBLC免疫表型多为非GCB型,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为宜。  相似文献   

15.
韩香萍  汪洋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2):140-14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占临床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0%左右,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的30%~40%,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1994年首次定义了DLBCL分类,2001年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又补充了新的亚型;2008年在WHO新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B细胞淋巴瘤中幽门螺杆菌(Hp)毒力决定簇vac A(s1、s2、m2)、cag A及ice A 1的表达以及各致病基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方法分析49例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胃肠B细胞淋巴瘤标本.结果:49例胃肠B细胞淋巴瘤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14例(胃8例,肠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5例(胃21例,肠14例).在MALT-L中Hp毒力决定簇vac A s1,vac A s2,vac Am2,ice A 1及cag A的表达分别为50.0%,42.9%,50.0%,14.3%和85.7%;在DLBCL中,分别为57.1%,40.0%,25.7%,5.7%和91.4%.结论:含cagA基因的高毒力Hp菌株在胃肠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Hp的vac A m2基因似乎与MALT-L关系更为密切.临床分期与各毒力基因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方法 复习及统计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收集121例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标本,作一系列免疫组化及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结外NHL的9.93%(67/675)和7.70%(52/675)。67例鼻咽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占68.66%,而80.77%(42/52)的鼻腔鼻窦NHL属于T细胞和NK细胞肿瘤。B细胞性NH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有EBV感染,分别占鼻咽、鼻腔鼻窦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61.90%(13/21)和95.24%(40/42)。82.50%(33/40)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属于NK细胞肿瘤(EBV+CD56+),而61.54% (8/13) 鼻咽部的则为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EBV+CD56-)。结论 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NHL较西方多见。鼻咽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 而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NK/T细胞淋巴瘤100%EBV阳性。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以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而鼻咽者则以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稍多见。目的 比较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方法 复习及统计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收集121例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标本,作一系列免疫组化及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结外NHL的9.93%(67/675)和7.70%(52/675)。67例鼻咽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占68.66%,而80.77%(42/52)的鼻腔鼻窦NHL属于T细胞和NK细胞肿瘤。B细胞性NH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有EBV感染,分别占鼻咽、鼻腔鼻窦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61.90%(13/21)和95.24%(40/42)。82.50%(33/40)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属于NK细胞肿瘤(EBV+CD56+),而61.54% (8/13) 鼻咽部的则为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EBV+CD56-)。结论 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NHL较西方多见。鼻咽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 而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NK/T细胞淋巴瘤100%EBV阳性。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以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而鼻咽者则以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稍多见。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 (PL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 (S P法 )确定肿瘤细胞的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LCA、CD2 0、CD4 5RO、CD30、CD5 6、κ、λ、CK、NSE、HMB4 5。结果 按 2 0 0 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 ,确诊 15例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其中 ,成熟性B细胞淋巴瘤 13例 ,全为黏膜相关淋巴瘤 (MALT淋巴瘤 )。成熟性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 2例 ,其中NK 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各 1例。结论 许多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原发于肺 ,必须结合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与埃 巴二氏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0例鼻腔鼻窦NHL的临床特征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免疫表型 ,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细胞淋巴瘤的EBV情况。结果 鼻腔鼻窦NHL临床上多以鼻阻、涕血为首发症状 ,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鼻腔鼻窦NHL的免疫表型显示T细胞来源占 90 0 %( 3 6/4 0 ) ,B细胞来源占 10 0 %( 4 /4 0 )。T、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 75 0 %( 2 7/3 6) ,B细胞淋巴瘤EBER检出率 2 5 0 %( 1/4 )。结论 鼻腔鼻窦NHL发病与多因素有关 ,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鼻腔鼻窦NHL多来源于T细胞 ,EBV对鼻腔鼻窦NHL的感染可能与细胞的免疫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