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肾气与长寿的理论日趋深入,并用现代科学探讨肾气的本质,本文用系统有序和综合推理的方法探求肾气的实质,说明肾气在保健长寿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阴中求阳"理论及其主方肾气丸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阴中求阳”理论、实验及临床应用的发展与肾气丸的实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认为“阴中求阳”实质的研究对于指导中医临床治疗肾阳虚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血相关学说,阐明了气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气血理论的实质,研究气虚与血瘀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伏暑属于伏气温病,六版和七版温病学教材将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出血热归属于伏暑范围,并以此提出伏暑后期可出现肾气大伤,肾气不固的多尿症,但均未阐明这一病机的演变过程。根据历代医家有关伏暑的论述,从伏暑的发病、邪伏部位并联系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进行探讨。认为气虚是暑邪内伏之因,而邪伏三焦膜原或骨髓可致肾气耗伤,故后期可出现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并指出肾气不固是伏暑后期的转归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可表现为伏暑,但不等同于伏暑。  相似文献   

5.
气虚证舌象的临床观察附:108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气虚证在舌象方面的客观表面与规律,籍以探讨气虚证的内涵与实质,按照通行的、传统的中医脏腑辨证标准,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脏腑气虚偏胜按三焦划分为收肺气虚组、脾胃气虚组、肾气虚组,对住院患者进行诊察 。  相似文献   

6.
气血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阐述了人体的生命活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本文从现代生理学角度,进行探讨研究,以期认识气血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气虚证舌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气虚证在舌象方面的客观表现与规律,藉以探讨气虚证的内涵与实质,按照通行的、传统的中医脏腑辨证标准,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脏腑气虚偏胜按三焦划分为心肺气虚组、脾胃气虚组、肾气虚组,对住院患者进行诊察。观察结果表明气虚证在舌体上的特点是胖大、有齿痕(印),约占气虚病人的2/3以上,其中心肺气虚证者分别占95.65%和100%。气虚证在舌质上以淡白为主,尤其是心肺气虚和脾胃气虚证者都占半数以上,其次是暗红色舌质,主要集中在肾气虚证者,约占60%。气虚证者舌苔有白、黄两种,其中薄白者居多(52.17%~76.47%),且心肺、脾胃、肾气虚3组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心肺气虚组中黄苔数略多于脾胃气虚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肾气虚组薄苔数较脾胃气虚组和对照组少,而厚苔数则较后两者为多。肾气虚组滑腻苔也较脾胃气虚组和对照组为多。提示在临床诊断辨证上,必须四诊合参,否则必致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建国以来,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对证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相继开展了证候规范化、证的实质和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大量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肾精、肾气、肾阴、肾阳”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余年来,对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研究已趋深刻,但对四者的关系阐述未明。为便于教学和科研,很有必要对其明确。一、肾之精、气、阴、阳间关系认识的分歧对四者关系的认识有一种倾向性的看法认为:肾精属阴,又称肾阴,肾气属阳,称为肾阳。也有认为,肾脏精气是肾脏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阴与肾阳实质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的认为肾所藏的先后天之精,“就是肾阴或元阴。肾阴所化生的活动能力,就是肾阳或元阳”。有认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主要由肾气盛衰决定。为了探讨中医“肾气”的实质及肾虚患者的病变机理,本文观察了15例男性肾虚患者性激素(血清T、E_2)浓度的变化,并进行中药治疗前后测定比较,以了解补肾药对肾虚患者血清T、E_2浓度的影响。1.观察对象:正常组30人,均经西医检查和中医辨证无异常者。15例肾虚患者分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所有观察对象年龄在15~55岁间,都未进行过放射治疗和体内核医学检查。2.辨证标准:肾虚的基本症状:头昏耳鸣或耳聋,腰酸膝软,头发早白枯槁或稀疏脱落,牙齿酸痛、松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探讨中医虚证及补益剂对衰老进程的影响为目的,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总结中医虚证及四首经典补益方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衰老的影响,以期为方证关系、证候实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肾气平均"语出《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其认识注解不一,总结诸家的解释,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原文,对"肾气平均"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次揭示,并从生理、病理角度探讨"肾气平均"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对于从肾论治相关病证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素问.举痛篇》说:"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惊恐"伤肾"实乃伤肾精、肾气,而非对肾脏的实质性伤害,通过对肾精、肾气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丸对B6.MRL-Faslpr/NJU自发狼疮小鼠抗ds DNA抗体及狼疮性肾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肾气丸对B6.MRL-Faslpr/NJU自发狼疮小鼠的疗效。方法 B6.MRL-Faslpr/NJU自发狼疮小鼠24只,随机分为金匮肾气丸组、泼尼松组、模型组,分别给予肾气丸、泼尼松、生理盐水灌胃14 d。观测小鼠血清抗ds DNA抗体含量及肾脏解剖病理结果。结果金匮肾气丸组和泼尼松组血清抗ds DNA抗体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金匮肾气丸组与泼尼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金匮肾气丸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泼尼松组病理表现相似。结论金匮肾气丸对B6.MRL-Faslpr/NJU自发狼疮小鼠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肾气丸析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仲景组方原旨的探讨 ,认为肾气丸功效为微微生火 ,即生肾气。其配伍谨遵《内经》之旨 ,取少火生气、阴中求阳、补中寓泻等法 ,故肾气丸应是一首温补肾气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6.
抗老延寿是当前老年医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本文试图用现代免疫学观点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肾气与免疫和衰老、长寿的问题及中医药的抗老延寿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针对衰老本质的水平上解决现代的保健任务,但限于水平,谬误难免,望批评指正。肾气、免疫、寿命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死,与肾气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可见,肾气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肾气充盛,人就处在生机勃勃的青壮年时期;肾气虚衰,人就变老,甚至年龄不大便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经方金匮肾气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膀胱逼尿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造模组、金匮肾气丸经方组、干地黄组和金匮肾气丸经方去干地黄组 ,造模后 6周测各组小鼠膀胱逼尿肌的 SOD活性。结果 :三种不同用药组与 D-半乳糖造模组相比 ,小鼠膀胱逼尿肌 SOD活性都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其中金匮肾气丸经方组的 SOD活性值最高 ,与其它用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 P<0 .0 1 )。结论 :金匮肾气丸有抗逼尿肌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癸实质初探秦晓晨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天癸;精气溢泻;肾气衰天癸是中医特有名词,男女皆有,历来人们把它做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认识上较模糊。作者试从脏腑、经络等方面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其实质作一初探。1天癸的概念《素问:上古...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金匮肾气丸对“恐伤肾“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丘脑、海马部位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惊恐刺激大鼠,造成“恐伤肾“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丘脑、海马c-fo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惊恐刺激可引起大鼠丘脑、海马c-fos基因表达增高,而金匮肾气丸对这种高表达有控制或降低的作用趋势.提示金匮肾气丸对惊恐刺激大鼠丘脑、海马中c-fos基因表达有控制和降低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环五点”教学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一环五点”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为基于临床这一重要环节,突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五大要点,即基于临床阐明其特点,基于临床确立其重点,基于临床攻克其难点,基于临床弥补其漏点,基于临床杜绝其盲点;对照组采用系统讲授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为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地讲解,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临床案例分析等对“一环五点”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基于“一环五点”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增进师生彼此交流;临床案例分析显示,“一环五点”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环五点”教学法有助于完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水平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