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分析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分析导管异位与置管方式、置管静脉以及患者体位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90例PICC置管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包括7例贵要静脉置管患者和2例头静脉置管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置管血管、置管方式、患者体位、护理人员置管熟练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治疗依从性均与导管异位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选择头静脉,建议借助B超等进行探查,采用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和维护,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置管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均有助于降低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在导管异位发生后可以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同时配合呼吸运动等对异位进行及时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 置管致导管异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一例PICC置管致导管异位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结论在置管操作过程中规范送管的方法和患者体住的配合,更有效的避免导管异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与否分为送管通畅组和送管困难组,观察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结果 61例早产儿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其中发生导管异位8例,导管异位率为13.11%,34例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其中发生导管异位20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5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3,P〈0.01)。结论置管前认真评估,置管中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郭淼  梁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35-1536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2月~2009年2月200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14例,发生率7%,其原因主要与穿刺静脉的选择、测量留置长度及体位摆放等有关.结论:护士在置管时应正确评估留置长度,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摆放正确体位,能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发生异位后应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褚贵丽  李菊  冯生慧 《吉林医学》2013,(32):6864-6865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98例PICC置管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8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2例,占置管总数据的16.2%,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脱出、破损与滑脱、血栓形成、穿刺处渗血、穿刺处渗液。结论:预防和维护不及时是发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加强健康教育,及时有效的预防、维护和处理是降低并发症,提高PICC导管留用时间的重要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症状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2007年12月-2010年8月396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正位处理方法.结果 其中38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9.6%.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3,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正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再送等.38例导管异位患者37 例正位成功,1例失败后重新置管,正位成功率为97%.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正位方法,避免盲目的 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8.
张敬慧  李波  王敏  杨平  王海云 《中外医疗》2010,29(31):43-4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的原因及纠正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适当的体位、推注冰盐水等方法纠正异位。结果 16例病人中,异位拔出导管15~20cm后一次回纳成功13例,成功率81.2%,2例2次回纳成功,1例回纳失败,改由对侧穿刺,成功置于上腔静脉。结论 PICC置管异位后的纠正应注意异位的血管长度,实施纠正的体位,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发生,确保病人置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脉冲式冲管在调整新生儿中心静脉(PICC)置管导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3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PICC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式进行PICC置管。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不同体位脉冲式冲管进行PICC置管的异位纠正。观察两组患儿导管异位发生率、调整次数、导管异位纠正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仅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观察组调整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采用不同体位脉冲式冲管可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异位导管纠正率,减少调整次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PICC置管送管时不同体位法致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探讨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放疗二科行PICC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采取半卧位送管(研究组)和常规平卧位送管(对照组)。结果:研究组PICC的头端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取半卧位方法,在不借助现代影像学仪器导入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异位的复位处理方法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共17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复位处理方法。结果17例中19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在送管复位等。19例导管异位患者18例正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5%。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复位方法,避免盲目的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置入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其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1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经其他部位置入PICC的1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送管困难、第一次置管时导管异位及异位纠正成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送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纠正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与其他部位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及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成功率,也能降低送管困难的发生率,值得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吴燕琴 《求医问药》2014,(19):114-11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使用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腹外科进行PICC置管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86例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然后,观察这86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的时间、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结论 :这86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为95.3%。这些患者置管的时间为7~210天。导致这8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原因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异位、皮肤过敏和导管置入困难等,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为:对机械性静脉炎患者使用局部湿敷及外涂软膏进行治疗,对导管堵塞患者使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或尿激酶进行冲管处理,对穿刺点出现渗血的患者进行局部按压处理,对导管出现异位的患者进行部分退管处理,对皮肤过敏患者进行相应的脱敏处理,对导管置入困难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8例产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38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经相应护理后均痊愈。结论PICC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PICC异位病例,对年龄?性别?置管途径与导管异位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临床经验提出相关护理策略?结果: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人群PICC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置管途径的人群PICC异位率存在差异,其中左上肢与右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上肢贵要?正中?头静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右上肢贵要?正中?头静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与PICC异位无关?结论:PICC异位与患者年龄和置管途径选择有关,而与性别无关;为减少PICC异位的发生,置管部位宜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多数PICC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缩唇式腹式呼吸配合减少PICC置管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PICC置管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侧头行缩唇腹式呼吸配合。置管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统计2组PICC导管异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PICC置管异位8例,发生率5.33%;对照组28例,发生率18.67%;观察组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1)。结论在PICC置管中患者配合以缩唇式腹式呼吸,可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加速血液回流,能有效减少导管异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收集整理一段时间内云南省肿瘤医院PICC置管患者留置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研究各个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发生原因,探讨相对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渗血、渗液,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每项并发症都有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应该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管道的使用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王位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5-230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PICC置管和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与留置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12例(15.38%),导管异位8例(10.26%),渗血、血肿8例(10.26%),导管置入困难6例(7.69%),导管堵塞、导管滑出、皮肤过敏各4例(5.13%),穿刺点感染2例(2.56%)。经过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李远芳 《大家健康》2013,(11):129-130
目的探讨50例PICC置管操作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50例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和程序进行回顾总结,对置管期间发生的静脉炎、导管堵塞、过敏反应、导管脱出、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次置管成功率84%,2次置管成功率98%。平均留置管时间78d。结论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时、有效的导管维护和健康教育能预防导管堵塞;规律活动正确的封管能预防血栓的形成;重视对患者的指导和教育能预防导管脱出,可以有效延长PICC置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耿红梅 《当代医学》2010,16(32):123-123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的原因、概率,提出改进对策。方法对2009年08月~2010年07月136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找出导管异位的发生与疾病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样本中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率为10.5%,其中2例异位无法纠正,导致中途拔管。结论肺癌病人PICC置管异位发生与静脉通道途径受瘤体及肿大淋巴结的压迫、上腔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有关,详细有效的术前评估对置管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