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来自同一祖先的两株不同亚克隆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在两种不同小鼠体内经不同途径接种所得的转移率和转移部位显示有差别:C3/he小鼠皮下组,F呈现高淋巴道转移(80.0%),而P未出现转移,C3H/he小鼠尾静脉组,F在卵巢(28.6%)和淋巴结(28.6%)有较低的转移率,P权出现一例(14.3%)卵巢转移,然而,在裸鼠体内却出现了异常的变化,F呈现高血道(肺脏71.4%)转移而不出现淋巴道和其他部位转移,但P却出现高淋巴道转移(85.7%)兼有低血道(肺脏28.6%,卵巢14.3%,肾脏28.6%)转移。体内实验结果提示:HCa细胞中含有转移、浸润能力不同的亚群;F细胞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浸润力与转移力,且有淋巴道转移的倾向;P细胞的浸润力和转移力则低于F细胞,但若给其提供适当的到达器官的通路,完全能形成实验性转移灶。C3H/he小鼠也是HCa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理想宿主。  相似文献   

2.
HCa/16A3-F及HCa/A2-P两株小鼠淋巴道转移肝癌细胞系的特性研究凌茂英,王明辉,郭伶伶,王波为了克服肿瘤异质性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所造成的困难,我们从自建的615小鼠肝癌细胞系(HCa-F25/L)中分离出高、低转移力克隆(HCa-F2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d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d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SF组、注射对照病毒AdlacZ/5FC组或PBS组。结果:与接受AdCD/5FC、AdGM-CSF、AdlacZ/5FC或PBS治疗的荷瘤小鼠比较,经联合治疗后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经AdCD/5FC/AdGMCSF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瘤体内或瘤周有大量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浸润,黑色素瘤细胞表达MHC-Ⅰ和B7-1分子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细胞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杀伤功能增强。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GM-CSF基因转移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两者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系(Hca-F25/L-16A3)和低转移细胞系(Hca-F25/L-A2)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并应用体视学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ca-F25/L-16A3细胞剖面平均直径、核质比较均Hca-F25/L-A2大。Hca-F25/L-16A3细胞的分裂相、核畸形、核仁边集较多见,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较丰富,细胞表面微绒毛较多。表明不同转移能力的Hca瘤细胞在形态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HCa-F和HCa-P是同源且转移能力不同的肝癌细胞系,P为低转移(转移率〈30%),F为高转移(转移率〉80%)。经Sp法免疫组化染色发现:FasL在F原发瘤中的表达显著强于P原发瘤(P〈0.01),Bcl-2在两者均为强阳性,无显著性差别,提示FasL可能赋予F细胞杀伤免疫细胞的能力并与其较强的转移力相关。  相似文献   

6.
杜德伟  周永兴 《广东医学》2000,21(4):283-285
目的 观察IL-2真核表达载体(pWRG3169)对HBV-SDNA疫苗(pCR3.1-S)诱导Balb/c小鼠(H-2^d)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P815-HBV-S)成瘤性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DNA疫苗,背部皮下接种P815-HBV-S细胞,观察成瘤情况,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结果 对照组、pCR3.1-S及共同免疫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冰冻切片粘附结合实验法和MTT法,观察白血病患者尤其是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粘附小鼠MLN高内皮小静脉(HEV)的活性变化及患者骨髓血单个核细胞(BMMC)体外粘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SC)的活性变化,结果:1B-ALL患者PBMC粘会HEV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组;2.经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  相似文献   

8.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提取的家兔大网膜脂质血管生长因子(Lipidangiogenicfactor,LAF)初品,注射于昆明种小白鼠背部皮下,每天一次共五次,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最后测定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LAF对小鼠的血清溶菌酶的产生无明显影响:总体水平(CH50)在LAF中剂量250μg/ml时明显下降(P<0.01);低剂量(25μg/ml)和高剂量(2500μg/ml)的LAF对小鼠脾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0.
抗乙肝胎盘特异转移因子的特异免疫活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提取自HBVM一Ag阴性、HBVM一Ab阳性胎盘的特异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证明经本剂注射的小白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亦明显增加.进而脂酶染色证明75%属T一样淋巴细胞,25%属Thy一样淋巴细胞。此外,用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体外转移特异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豚鼠或小鼠注射PSTF体内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再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作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特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小鼠足掌注射试验,均可得到明显阳性结果,说明PSTF对HBV具有特异免疫活性,阳性供体可将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转移给阴性受体。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冠心病(CHD)、恶性实体瘤(MPT)病人和正常对照(NC)者血浆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显示,CHD组(19例)Lp(a)水平(mg/dl)为22.07±12.65,MPT组(26例)为23.28±11.80,两者均显著高于NC组(40例)的16.65±7.61(分别为P<0.05,P<0.01)。CHD组TG、TC和ApoB均高于NC组者,ApoA-I则低于NC组者。MPT组TG、TC、ApoA-I和ApoB均低于NC组者。作者结合文献分析认为,Lp(a)在CHD的发生发展以及MPT的增殖与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三型及其受体(TβR-Ⅰ)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增生(BAH)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示,大部分BAC和BAH病例均有一种以上TGF-β亚型和TβR-Ⅰ表达;BAC的TGF-β1和TGF-β3阳性率明显高于BAH;有二种以上TGF-β表达的BAC病例,其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高。提示增生和癌变的细支气管肺泡细胞均可合成和分泌TGF-β和TβR-Ⅰ,且TGF-β对BAC的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药物诱导狼疮9drug-induced lupus,DIL)的动物模型,研究狼疮诱导药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方法:用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Pca)、盐酸肼苯哒嗪(hydralazine,Hyd)和2,2’-偶氮-双(3-乙苯基-噻唑啉-6-硫酸)诱导DIL的动物模型。用^3H-TdR 参人法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法分析细胞表型。结果:Pca和H能诱导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14.
贺海平  田春林  周德南 《广西医学》1999,21(6):1088-1090
采用活体内生长SP2/0骨髓细胞为融合伙伴,用SP2/0细胞与甲胎蛋白免疫的BALA/C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AFP单克隆抗体的小鼠杂交瘤株。冻存两年后复苏,仍稳定地分泌特异抗体。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达10^-3,腹水效价达10^-6,HMA215和HMA64识别抗原表位不同,HMA215和HMA64均属于小鼠IgG1亚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A3,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榄香烯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对Hca-F25/Cl-16A3细胞周期的影响、DNA含量的分析以诱导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榄香烯可以明显抑制Hca-F25/CL-16A3细胞的增殖,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榄香烯对CO/GI期细胞无明显作用,主要作用于S期,阻止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可以GO/GI期前出现一个凋亡特异  相似文献   

16.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发生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情况,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号和16号染色体上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对F和P细胞系进行分析。结果:F和P细胞系有信息的微卫星位点其等位基因与C3H相同,且存在多位点MSI。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冰冻切片粘附结合实验法和MTT法,观察白血病患者尤其是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粘附小鼠MLN高内皮小静脉(HEV)的活性变化及患者骨髓班单个核细胞(BMMC)体外粘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SC)的活性变化.结果:1.B—ALL,患者PBMC粘附HEV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组;2.经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一1(LFA—1)单克隆抗体(McAb)封闭后,B—ALL患者PBMC对HEV的粘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PBMC经同样处理组及自身PBMC末处理组。抗LFA一1McAab封闭也能使正常对照PBMC粘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下降;3.各型ALL患者BMMC与患者骨成SC的粘附率低于正常对照,各型患者组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9.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0.
应用α—珠蛋白3′—HVR探针进行小鼠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HVR探针及Southern杂交技术应用于实验小鼠遗传质量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人源α-珠蛋白3′-HVR探针,应用ECL试剂盒,以HRP标记进行Southern杂交,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5种近交系小鼠(BALB/c、DBA/2、T739、TA1、615)、1种封闭群小鼠(KM)及2种免疫缺陷小鼠(BALB/c-nu/nu及C.B-17SCID)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