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AMI患者(A组,43例)及单纯冠心病AMI患者(B组,158例)在临床表现、心律失常、AMI类型、肌酸激酶-MB(CK-MB)及肌钙蛋白T峰值等方面的异同,显示前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再AMI率、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A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5.6%vs60.1%,P<0.01),A组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48.8%vs20.2%,P<0.01和20.9%vs8.8%,P<0.05);A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B组(65.1%vs18.9%,P<0.01和25.6%vs10.7%,P<0.05);与B组相比,A组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发生率相对较高(30.2%vs17.1%),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MB和肌钙蛋白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再AM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于B组(23.2%vs10.1%,P<0.05和16.2%vs6.3%,P<0.05)。结论:COPD合并AMI患者胸痛发生较少,较易出现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追踪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79例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按行急诊PCI前即刻血糖(blood glucose,BG)水平分为3组:BG≤7.0 mmol/L为A组68例、7.0 mmol/L<BG≤11.0 mmol/L为B组74例和BG>11.0 mmol/L为C组37例.3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并观察了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及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入院即刻BG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入院即刻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C组病变血管支数高于A、B组(P<0.05);而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37.8%和20.7%,B组27.0%和4.1%,A组16.2%和2.9%,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升高预示院内病死率及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资料完整的251例AMI患者,依入院时(6h内)红细胞比积(Hct)水平分为3组:A组,Hct≤0.33(33例);B组,0.33相似文献   

4.
段玉柱 《河北医学》2003,9(7):601-603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 (WBC)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WBC计数水平将 90例AMI患者分为A组 (WBC计数≥ 10× 10 9/L)和B组 (WBC计数 <10× 10 9/L) ,对照观察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并发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 :A组并发症如严重心力衰竭 (KillipⅢ~Ⅳ )、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 (P分别为 <0 .0 1、<0 .0 5和 <0 .0 0 5 )。结论 :WBC计数能够评估AMI的近期预后 ,可作为AMI危险分层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预后。方法:选取90例AMI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AMI)28例、试验组A(AM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30例、试验组B(AMI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术后3个月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A与试验组B的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A高于试验组B(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处于危重,预后极为不良,是预测病情恶化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菲 《中国病案》2011,12(9):71-72
目的研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AMI(A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3例老年AMI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明显高于B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低于B组,但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胸痛症状典型,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中青年发病以男性为主,多有明显诱因,症状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以及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BNP的相关性,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 AMI组、UAP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 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 < 0.01);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P < 0.01),2支病变与3支或左主干病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浆BNP水平独立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独立相关(P < 0.05),与住院期间、出院后30天和3个月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P < 0.01)。结论: ACS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变化可能独立于各因素预测ACS患者30天和3个月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琦 《吉林医学》2011,32(15):3112-311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地区(A地区)与汉中地区(B地区)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做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病死率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在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中,A地区心肌梗死患者吸烟率高于B地区,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及糖尿病中,两组心肌梗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地区患者组无明显胸痛者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A地区,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地区病死率高于A地区,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了降低终末事件的风险,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戒烟、在血压、血脂达标等方面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疗,应用方法应因地区而异,逐渐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9例青年AMI患者和82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患高血压、糖尿病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2组患者比较,青年组发病多有明确诱因(P0.05),临床表现典型(P0.01),并发症相对较少(P0.01~P0.05),病死率低(P0.05),预后较好。结论:青年AMI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苏广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80-2781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AMI123例纳入研究。记录基线时各指标及入院时的血糖值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数。按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组3.9~6.9mmol/L、B组7.0~11.09mmoml/L、C组≥11.1mmol/L。比较组间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住院期间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的变量分别是入院时血糖水平、心肌梗死面积(CK-MB值评估)、心肌梗死范围(MIS)、ST段抬高、再梗死率、心率。各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等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AMI患者和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CRP水平,并随访和监测AMI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AMI组CRP水平为(33.5±10.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8±2.3)mg/L(P<0.01);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13.0%,3个月总MACE发生率24.6%;发生MACE患者CRP水平(42.67±11.5)mg/L,明显高于无MACE者的(22.47±6.63)mg/L(P<0.01)。结论:CRP升高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CRP水平对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纤颤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AMI住院期间资料,其中房颤组35例(早发12例,迟发23例),非房颤组327例,比较房颤组与非房颤组之间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及临床情况,比较房颤早发组与迟发组的梗死部位差异.结果:房颤组高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多见(P<0.0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梗死部位相似(P>0.05),房颤早发组多见下壁AMI,迟发组多见前壁AMI(P<0.05),房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住院死亡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是AMI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房颤发生时间与梗死部位有关,AMI并发房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14例初发AMI患者,按既往有无心绞病史分为A组(有心绞病史)、B组(无心绞痛史)2组,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A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B组(P<0.05)。2)A组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Killip 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无明显差异。3)心功能情况: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好,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IP)机制有关,既往心绞痛对AM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74例CHF患者分为2组:cTnI阳性组(A组)78例和cTnI阴性组(B组)96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平均每h单个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总数,24h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均明显高于B组的CHF患者(P<0.01);A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因不良心脏事件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TnI浓度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有关,对判断估测老年CHF患者预后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86例行PCI治疗的初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MIP分为MIP阳性组(A组,n=87)和MIP阴性组(B组,n=99),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冠脉病变、侧支循环、血管开通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评估MIP对行PCI的AMI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A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住院期间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指标CK、CK-MB峰值、QRS积分、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B组低;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指标LVEF比B组高,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比B组低;住院近期预后比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B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伴有高血压史, B组无高血压史.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压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颤、再梗的发生率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AMI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别。方法 :对 3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既往病史中 ,女性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高于男性组 (P <0 0 5 ,P <0 0 1) ;男女组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女性组血糖、血脂均高于男性组 (P <0 0 1) ;女性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男性组 (P <0 0 5 ) ;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男女患者中 ,男性年龄较女性提前 (P <0 0 1) ,男性溶栓再通率高于女性 (P <0 0 1)。结论 :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女性AMI患者的危险因素 ,绝经后女性AMI发病率增高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男性 ,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差 ,女性AMI患者近期预后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18.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住院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年龄≥75岁的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高龄组AMI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②高龄组症状不典型AMI占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龄组无Q波型AMI占43.5%,多部位AMI占5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龄组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63.9%,58.3%,4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⑤高龄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分别为75.9%、48%、17.6%、26.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AMI患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较中青年AMI更多表现为无Q波型心肌梗死和多部位心肌梗死,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感染等,病死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高龄AMI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住院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年龄≥75岁的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高龄组AMI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②高龄组症状不典型AMI占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龄组无Q波型AMI占43.5%,多部位AMI占5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龄组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63.9%,58.3%,4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⑤高龄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分别为75.9%、48%、17.6%、26.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AMI患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较中青年AMI更多表现为无Q波型心肌梗死和多部位心肌梗死,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感染等,病死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高龄AMI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超 《吉林医学》2012,33(22):4771-4772
目的:观察入院时即刻血糖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13例非ST段抬高的AMI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的随机血糖分为三组:A组血糖<7.8 mmol/L,B组血糖7.8~11 mmol/L,C组血糖>11.0 mmol/L。三组患者入院24 h内行相关的临床检查,并观察30 d内病死率及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性别、年龄、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入院后行PCI术比例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义(P>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入院即刻血糖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K峰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0 d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43.8%和12.5%,B组34.3%和5.71%,A组19.6%和2.17%,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升高是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0 d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