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脂软肝方对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去脂软肝方组。去脂软肝方组予去脂软肝方药液灌胃(1mL/200g)共12周;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测定大鼠血清血脂、肝脂、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1水平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肝脏TC、TG)与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脂软肝方组血清脂质和肝组织脂质水平比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vWF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去脂软肝方组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肝组织vWF比模型组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脂软肝方能明显改善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血脂、肝脂及肝组织脂肪变性。减少vWF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瘀化浊法对酒精加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血清胰岛素抵抗(I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脂肪肝模型易复善治疗组、脂肪肝模型中药调脂积冲剂治疗组、脂肪肝模型中药(六味地黄丸)治疗组。采用酒精合并高脂乳剂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以易善复和六味地黄丸为阳性对照,8周后检测TC、TG、HDL-C、LDL-C、ALT、GGT、FBG、血清胰岛素、CRP含量,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其血清中TC、TG、LDL-C、ALT、GGT、FBG、FINS、HOMA—IR、CRP、肝指数均高于正常组,HDL-C低于正常组。调脂积冲剂能降低肝指数.降低CRP、TC、TG、ALT、GGT、TC、TG、LDL-C、FBG、FINS的含量,升高HDL-C的含量,降低HOMA—IR。[结论]CRP、IR参与酒精合并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发生,祛瘀化浊方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肝内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脂康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肝脂康胶囊干预组,每组各8只。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肝脂康胶囊灌胃。药物干预12周末结束实验。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组织TG、TC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脂康干预组大鼠血清AST、ALT、TC、TG和肝组织中TG、TC降低(P〈0.05)。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肝脂康干预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肝脂康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治疗作用,并降低肝脏SREBP-1表达。  相似文献   

4.
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模型血浆和肝脏脂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通过连续给大鼠饲喂高脂饮食建立脂肪肝模型,观察大鼠血浆和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变化。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其余20只用高脂饲料制造脂肪肝模型,待模型造成后,将动物用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测其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另取部分冷冻密封保存备测肝组织TG。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TC、TG,肝脏组织中TG明显升高;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排列正常,脂肪肝模型组则可见多处脂质沉积,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高脂饮食饲料可成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模型大鼠血浆和肝脏脂质含量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高胆固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基因工程小鼠的调血脂作用。方法高脂饮食条件下,以C57BL/6成年小鼠10只(65,早5)为正常对照,载脂蛋白E和脂蛋白脂酶双基因缺陷(apoE^-/-/LPL^+/-)成年小鼠(ELK小鼠)40只(620,早20),随机分为4组:高脂模型组,每天200mg/kg大豆异黄酮提取物,每周阳性对照药0.5mg/kg尼尔雌醇和每天20mg/kg洛伐他汀灌胃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含量。结果与C57BL/6空白对照组相比,ELK高脂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TG和LDL—c含量均极显著增高(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给药4周可显著降低ELK小鼠血清TG含量(P〈0.05),同时使血清HDL—c增加9.3%,而洛伐他汀和尼尔雌醇组分别降低了13.5%和8.7%;高脂诱导的ELK小鼠血清TC、LDL—c水平极度增高,大豆异黄酮、洛伐他汀和尼尔雌醇均不能显著降低TC、LDL-c含量(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有明显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辅以中药治疗,以肝脏的脂质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衡量标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TG,TC,FFA含量显著增加,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壳聚糖加中药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FFA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壳聚糖合并中药可通过减少肝脏脂肪吸收,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脂联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称体重和肝湿重,计算肝指数,行肝脏的病理检查,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计算肝脏炎症积分,生化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甘油三酯(1、G)、总胆固醇(TC)、肝匀浆TG、T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结果:高脂饮食12周后成功建立了NAFLD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中一重度脂肪变性,肝脏炎症积分显著升高(P〈0.01);肝湿重及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血清ALT(P〈0.05)、AST、TC值以及肝匀浆TG、TC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值明显降低(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积分无相关性,与肝匀浆TC呈负相关(r=-0.638,P=0.038)。结论:NAFLD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脂联素在NAFLD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与NAFLD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积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对高血脂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高血脂大鼠抗氧化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体重300~340g,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喂饲高脂饲料 SI(300mg/kg·BW);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喂饲高脂饲料 SI(600mg/kg·BW),喂饲6周,实验期未,空腹12h,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心脏取血制备血清及10%KCl肝组织匀浆,定血清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SI剂量组大鼠肝脏、血清SOD、CAT、GSH—PX、T—AOC含量明显高于高脂组(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高血脂大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00mg/kg植物甾醇灌胃)。分别于实验结束时(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脂水平、肝脏脂肪含量及体脂含量。结果实验结束时,3组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体脂含量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较少(P〈0.05),体脂含量较低(P〈0.05);植物甾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植物甾醇具有预防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高剂量植物甾醇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和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0.
贺丹  李岚  刘慧霞 《当代医师》2014,(7):886-89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吡格列酮干预组,饲养8周;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剩余两组喂饲高脂饲料;吡格列酮干预组于实验第4—8周予吡格列酮灌胃,其余两组同期予蒸馏水灌胃;测定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HE染色分析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观察Kupffer细胞形态变化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空腹FIRI、TG、T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呈以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肝脏Kupffer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其产生的TNF-α、NO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P<0.05);吡格列酮干预组大鼠空腹FIRI、TG、TC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肝脏Kupffer细胞形态及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吡格列酮可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和调节Kupffer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脂性脂肪肝(HFL)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大鼠HFL模型,8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大、小剂量组)和阳性药易善复(PPC)组,每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及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连续给药6周后比较各组间肝指数、血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L)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肝脂质、肝脏组织中SOD、MDA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显著降低HFL模型大鼠肝指数,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G、TC、MDA水平,降低血清LDL-C含量和ALT、AST活性;增加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及HDL-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并可明显减少肝细胞浆内脂滴分布的程度和炎症范围。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改善肝功能及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肝中脂质沉积,减轻肝组织损伤,对高脂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五田保肝液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五田保肝液低、中、高剂量组、易善复组各18只,采用白酒辅以吡唑、玉米油的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12周末取血用于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N和PⅢP的水平;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进一步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情况。结果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表现明显,大鼠体重增长不明显,肝指数增高,中药治疗各组和易善复组病变较模型组轻,且大鼠体重增加,肝指数下降。五田保肝液和易善复还可降低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ALT、AST、TG、TC、LN、PⅢP的水平,并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五田保肝液对大鼠酒精性肝病具有确切的防治作用,尤以中、高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祛痰活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功、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肝细胞核转录因子KB(NF—v,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干预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60只,雄性,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A组)及造模组,其中正常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50只,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组经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将其再次分组并开始按大鼠的体重进行灌胃给药。造模组5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祛痰活血汤低剂量治疗组(L组)、祛痰活血汤中剂量治疗组(M组)、祛痰活血汤高剂量治疗组(H组)、阳性对照组(凯西莱组)共5组,每组10只。B组、A组不用任何药物,灌胃10ml/kg的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自由进食,每2周称重,并根据情况调整药品干预剂量。造模组在分组灌胃给药的第8、9、10周周末,随机抽取1~2只大鼠处死,抽血观察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第1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肝功能、血脂等,并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检测肝细胞NF—I(B表达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肝细胞NF—td3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的升高、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痰活血汤三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者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祛痰活血汤能有效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改善肝功能、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肝组织NF-Id~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肝脂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结束时,检查肝功、血TC、TG,肝脏指数和10%肝匀浆中TC、TG水平。结果:祛肝脂合剂能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体重,降低转氨酶、肝TC、TG,血TC,而升高ALB,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肝脂合剂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和肝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药食两用植物枸杞果防治大鼠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枸杞果液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实验处理持续5周,断头法处死大鼠并取血,测定血、肝生化指标及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枸杞果液高剂量组血清TC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肝组织TC、TG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枸杞果液高剂量组肝组织TC低于模型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枸杞果液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较轻,炎细胞浸润轻于模型组.结论 枸杞果液能降低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的TC含量,减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了解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肝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738例B超检出的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 显示脂肪肝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谷氨酸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说明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甘油三酯(TG)升高合并总胆固醇(TC)升高是脂肪肝患者主要的血脂特点;肝功能指标表明脂肪肝患者确实存在肝细胞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腧穴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形态学影响的观察,筛选治疗高脂血症大鼠的最佳腧穴组方。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及针刺7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电针针刺。连续治疗4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降低(P0.01),说明造模成功。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LDL-C、HDL-C值均不同程度下降,除曲池组外余各针刺组TC降低,曲池+中院+丰隆组TG、ALT、AST降低(P0.05,P0.01)。模型组肝脏有明显病理学损伤,表现为轻至中度脂肪肝。结论:电针不同腧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曲池"、"中脘"、"丰隆"三穴配伍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包括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6周后,将卡托普利高、中、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等体积高、中、低剂量卡托普利和罗格列酮;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6周后取血做血生化检测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测定;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取相同部位的肝组织匀浆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另取肝组织同定做病理检查;其余液氮固定测定 CYP2E1 mRNA.结果 模型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G、TG、MDA、肝指数、CYP2E1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GSH含量下降;卡托普利高剂量组ALT、AST、TC、 TG、MDA、肝指数、CYP2E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 05),GSH含量升高(P<0. 05).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广泛发生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卡托普利高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与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卡托普利可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抑制氧化应激防治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灵芝三萜低、中、高剂量组(GT-L、GT-M、GT-H组)和辛伐他汀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经12周给药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T-AOC的含量;免疫印迹观察NOX2蛋白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病变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T-M组、GTs-H组血清TC、TG、LD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1,GT-H组HDL含量显著增加(P〈0.05);GT-M组、GT-H组肝匀浆中MDA含量较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LP〈0.05或P〈0.01),SOD,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上升(P〈O.05或P〈0.01)。GT-H组可明显下调NOX2蛋白表达(P〈0.05)。GT-M组、GT-H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灵芝三萜能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脂水平,其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