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波  彭志红  姜军 《重庆医学》2003,32(11):1510-15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IL-MA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胃肠道MAL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7例患者平均年龄57.2岁,男女比例2.1:1。以腹痛和发热为主。病变分布为胃32例,小肠4例,回盲部及盲肠5例,大肠6例。内窥镜下息内型15例,溃疡型25例,弥漫型7例。除1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瘤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居多,临床误诊率较高。内窥镜下多次多点活检、深凿活检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肠道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形态,避免漏诊.提高早癌发现率.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间于该院就诊的98例印戒细胞癌患者为对象,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活检标本,行常规包埋、脱水处理、HE染色并用光镜进行观察.结果 经病理检验证实,98例活检标本中98例存在癌胚抗原阳性(100.0%),其中Cerb B阳性59例,CEA弥漫阳性者85例,P53阳性者69例;糜烂型17例(17.3%)、弥漫浸润型32例(32.7%)、溃疡型49例(50.0%);发生于胃窦31例(31.6%)、胃角26例(26.5%)、胃体14例(14.3%)、贲门5例(5.1%)、胃体及胃底6例(6.1%)、胃体及胃窦13例(13.3%)、全胃5例(5.1%).结论 胃窦、胃角是胃肠道印戒细胞癌易发部位,常见类型为溃疡型;印戒细胞浸润性强、转移率高,应结合病理形态诊断并治疗.若采用胃肠粘膜活检的方式取材,所取材具有浅表性,所获得的组织也较小,所获得的印戒细胞不具备明显的异形性.而固有层的浅层细胞,有着完整的上皮覆盖,在其背景下也能见到许多炎性细胞,所以易于与印戒细胞混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IM3和bcl-2。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胃恶性淋巴瘤37例,对其内镜检查、活检材料及手术病理进行复查,内镜诊断率41.2%,活检诊断率44.1%。内镜下可分为溃疡型、隆起型及混合型。溃疡型周边陡峻,底平滑,或多发性溃疡呈圆盘状,多位于胃体大弯侧;粗大粘膜呈结节样隆起,上有糜烂,称隆起型;既有溃疡,又有粗大粘膜隆起为混合型;可看做胃恶性淋巴瘤的内镜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由Isaason和Wigt于1983年首次提出,2000年WHO分类将其作为独立的疾病类型,命名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型)。病变可发生在胃肠道、肺、甲状腺等部位,以胃肠道多见,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40%。此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生物学特征,是一组惰性的低度恶性淋巴瘤,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转化为高度恶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43例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43例临床诊断为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的女性患者,取活检,其病变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部分标本制作电镜样品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病变皮肤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完全,颗粒层细胞减少,棘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钉脚增多、紊乱,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减少,15例患者皮肤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呈瘤细胞样改变。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为临床预测病变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胃肠粘膜标本的快速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消化科病人在做胃镜或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可疑病变 ,需要取材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其病变性质 ,然而常常要等三四天以后才能得到病理报告 ,这样既不利于临床的及时治疗 ,又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我们根据胃肠粘膜标本比较细小的特点 ,在术中快速石蜡切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胃肠道粘膜标本的快速制片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院内窥镜室胃肠粘膜活检标本 5 0例 ,直径 0 .2cm左右。试剂 :4 %甲醛溶液、95 %乙醇、无水乙醇、石蜡 (熔点 5 8℃~ 6 0℃ )。仪器设备 :PTH 4 0 0病理样品快速超…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肠镜检查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24例临床、病理确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胃肠镜表现,其中电子胃镜检查11例,均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并行黏膜活检送病理检查和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14例,6例达回肠末段,8例达回盲部,并行黏膜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变分布特点:胃镜检查11例中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胃窦(5例)及十二指肠(4例),共9例,占81.8%;肠镜检查14例中回盲部受累7例,占50%,为最好发部位;多为多发病灶(21/25),孤立病灶少见(4/25)。内镜下表现:11例胃镜下最常见的表现为溃疡8例,占72.7%,圆型或椭圆型,其中多发溃疡5例,以浅溃疡为主,薄白苔,孤立溃疡3例,多较深,白苔,直径均≤1.0cm。其次为散在多发糜烂7例,占63.6%,黏膜水肿7例,占63.6%;皱襞增厚6例,占54.5%。隆起病变7例,占63.6%,表现为疣状隆起、结节样及匍型。14例肠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和隆起病变,溃疡为多发浅溃疡(7例)占50%,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圆型及不规则型,散在分布,直径0.3~1.0cm,伴黏膜水肿、皱襞增厚、散在多发糜烂,局部肠腔狭窄;隆起病变(7例)占50%,表现为结节状,最大直径约4.0cm。黏膜活检病理检查:黏膜层均可见较多或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共5例,占45.5%(5/11);阴性6例,占54.5%(6/11)。结论 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以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重要方法,而通过内镜检查行黏膜活检证实胃肠道黏膜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任小琼  张瑞 《甘肃医药》2014,(8):638-639
食管鳞状细胞癌与胃间质细胞瘤并存在临床少见,我科曾收治1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下段溃疡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胃肠道恶性间质细胞瘤。经术后化疗并中药治疗,疗效评价达完全缓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胃假性淋巴瘤是发生在胃的十分少见的良性淋巴样组织增生。因局部常形成溃疡或与溃疡病并存,临床、X 线及胃镜检查易误诊为胃溃疡病、溃疡恶变或胃癌;因组织学改变颇似某些高分化恶性淋巴瘤,病理组织学上常将其误诊为胃恶性淋巴瘤。在文献上胃假性淋巴瘤有多种名称,如胃良性淋巴组织增殖,胃反应性淋巴网织细胞增生,胃淋巴样增生,慢性淋巴性胃炎,滤泡性胃炎,胃肠道假性白血病,淋巴息肉,胃良性淋巴瘤等。本病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