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森田疗法在社区不同性别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各80例。两组均行8周改良森田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后,男性组SDSS中的职业与工作、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均低于女性组,家庭职能评分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量表、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女性组明显低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应用于社区不同性别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各异,可降低男性患者SDSS中的职业与工作、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可改善女性患者的阳性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57-160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32.3±7.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1.2±8.4)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31.6±6.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1.3±7.5)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9.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7.27±3.41)、(23.37±4.34)、(11.32±2.3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9.51±2.12)、(27.29±3.27)、(15.26±3.27),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耻感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以及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等缺陷感量表(F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回避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1-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耻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积极应对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干预后PANSS总分和SCL-90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对两组患者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组干预8周末MRSS、SDSS评分分别为(31.4±18.1)、(4.1±2.4)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其疾病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干预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assess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skill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SSSI)、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urvey,SCCS)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及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SSSI及SCC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ES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其控制病情,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自我和谐水平和自尊水平,从而大大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维度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和应对方式[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表(CISS-21)]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L-9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任务应对、情感应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逃避应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ESCA评分,改善CISS-21评分,降低SDSS和SCL-90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综合康复训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随访,每半年评估一次。干预组参加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文体活动、健康讲座等),每周2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12、24、36个月各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PANSS、社交技能评定量表、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定,并记录复发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PANSS总评分及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12、24、36个月后,干预组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及PANSS总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PANSS总评分及分量表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社交技能评分、社交适应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及36个月后,干预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干预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综合康复模式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开展此项目可以提高参与综合康复模式的患者比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社会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训练。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精神症状。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始动性和交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1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社区综合康复管理中,按照患者康复期接受的治疗护理措施差异性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护理后,患者精神疾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时间段内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提升后期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CBT,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8.8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62%(P0.05)。结论: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CBT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损害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给予SCIT治疗10周,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组SDSS评分和FA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但物质生活满意度评分在干预前后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定社区综合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演变、自知力、治疗态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维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康复干预(包括社会技能训练和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康复管理治疗等);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维持治疗。干预期为6个月,之后随访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干预后及12个月后干预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0.05),ITAQ、NOSI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配合物理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肢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综合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物理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S、SAF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物理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肢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7,(6):712-715
目的分析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A组,39例)和利培酮组(B组,39例)。A组患者予以齐拉西酮治疗,B组患者予以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头晕、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表分及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QOLI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两者疗效相当,但服用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发生少,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2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n=125)和对照组(n=125),对照组进行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均随访1年,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估,统计分析两组SCL-90、PANSS和SDSS各量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在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观认知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量表(BACS)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用于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效果良好,能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主动式社区干预对阳性、阴性量表总分与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主动式的社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PANSS评分、ADL评分、SDSS评分以及两组干预后病情恶化率以及复发率。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DL、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化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社区康复过程中采用主动式社区干预的方式,能够促使患者的阳性、阴性量表总分显著降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其社会功能水平的提升,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对其消极情绪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抓阄法分为A组(120例)与B组(12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统计BPRS评分以及干预前后消极情绪情况,并对比评价。结果 B组缺乏活力、敌对猜疑等BPRS评分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P0.05);干预前,组间对比SAS以及SDS评分情况,P0.05,干预后,B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精神状态,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中进一步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分层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B组单纯药物治疗。于入组基线、6个月、12个月末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结果:入组12个月末,A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总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F=10.175,P=0.002);PANSS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病理症状量表及总量表分亦显著性低于B组(F=6.486,P=0.013;F=10.435,P=0.002)。结论:社区个案管理能减少患者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减退,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