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丹  李路  张庆梅 《广东医学》2008,29(2):179-180
目的比较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差(7.5%≤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20)与NPH组(n=20)。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予晚餐前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NPH组予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NPH,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三餐后服用。对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未达标持续2周者加用诺和灵R餐前皮下注射。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低血糖出现次数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FBG、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NPH组(P<0.01);平均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大于NPH组;加用诺和灵R用量、总胰岛素量及诺和灵R注射次数显著低于NPH组(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有更显著、安全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 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均未应用胰岛素治疗。在原用降糖药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钠4mg,每日2次,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0.5,每日3次,均连用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和8周采血化验空腹及餐后2h静脉血浆血糖、胰岛素、C肽及血脂、肝功。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 罗格列酮钠除明显降低血糖外,尚能够改善脂代谢,HOMA IR明显降低、HOMA口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格列酮钠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亚莫利联合胰岛素治疗长病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莫利(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病程较长的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糖尿病病程均≥13年,平均病程13.5年,且经长期口服促泌剂药物继发失效,血糖控制不佳。入院时均接受胰岛素一日4次的强化降糖治疗,治疗时间长达12周,住院期间能耐受者均加用"二甲双胍、拜唐苹"协助降糖,治疗8周后开始加用亚莫利2 mg 1次/d,然后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加用亚莫利前及加用4周后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血糖波动范围,以及胰岛素每日总剂量,并进行前后各参数的两两对比。结果: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中等剂量的亚莫利后各参数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亚莫利不失为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仍未达标时,于餐前增加1次门冬胰岛素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30例经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但〈9%的患者,于主餐前加用门冬胰岛素治疗12周.结果12周后,患者HbAlc由治疗前的(7.96-t-0.57)%降至(6.83±0.46)%(P〈0.001),其中7例(23.33%)达到≤6.5%,22例(73.33%)达到〈7.0%.不同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组餐后血糖均较前明显降低,HbAlc分别为(6.93±0.41)%、(6.84±0.35)%和(6.52±0.61)%.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无夜间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患者平均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于主餐前增加1次门冬胰岛素可以有效、安全地降低患者血糖,提高达标率,可减少体重增加,而且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睡前加以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天检测4次血糖,观察其疗效。结果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5周后,血糖控制良好,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血糖控制稳定、安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降血糖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55例2型糖尿病人分为两组,A组给罗格列酮2mg口服,1次/d,B组给格华止850mg口服,1次/d,如2周后血糖≥11.1mmol/L,则各组加量至2次/d,疗程8周。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PBG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82.8%,疗效与格华止相近(P〉0.05);能降低FIN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早餐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血脂、体重、血压的变化.结果早餐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后FPG、2hPG、HbAI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3个月FCP、2h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且无低血糖反应.结论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案具有降糖作用佳、安全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64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搪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组+ 格列美脲组(A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格列美脲组(B组),每组各32例.A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R预混胰岛素,B组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两组病人同时合并给予格列美脲口服.共观察6月.观察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幅度更大( P=0.035).A组轻微低血糖和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B组的2.6倍和1.2倍.治疗6个月达到稳定,A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效果更好,但相比之下低血糖的发生率稍高,胰岛素的用量偏大.  相似文献   

9.
苏胜  张红  李锦华  邱宁 《广西医学》2010,32(9):1062-106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和对照组(低精蛋白胰岛素加瑞格列奈),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FBG、2h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73.1%、70.7%(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吴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74-1075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改用诺和灵R3次/d加用甘精胰岛素或诺和灵N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而且病情相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三餐前皮卜注射加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观察治疗12周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两组均无明显不良事件,甘精胰岛素组(A组)无明显低血糖。结论:两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但甘精胰岛素与诺和灵N相比,低血糖发生率稍低,胰岛素用量偏小。  相似文献   

11.
拜糖平与胰岛素联合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拜糖平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37例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加服拜糖了治疗4周,观察加药治疗前后疗效变化。结果 加服眼拜糖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胰岛素明显减少。结论 拜糖平与胰岛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同时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 3 8例 ,18例经 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仅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 2个月 ;另 2 0例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 2组 2周、4周、8周血糖、血脂控制效果。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2周、4周、8周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优于口服降糖药物组 ,2组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近期血糖、血脂控制有良好效果 ,部分患者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亦可使近期血糖得到较好控制 ,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与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采用口服磺脲类加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两组治疗目标HbAlc≤7%,FBG≤7.0mg/L。监测治疗前后的HbAlc、FBG和2hPBG。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FBG和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注射一次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28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1)和中效人胰岛素治疗组(n=7)。前组采用每日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组每日晚上10点注射中效人胰岛素,两组均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中效人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例,9.5%;中效人胰岛素组3例,42.9%。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结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1:2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组HbAlc达标率(29.63%)明显高于诺和灵N组(5.28%)。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N组。结论清晨口服长效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1次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6.
例1,男,71岁,主因全身浮肿3个月以慢性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外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收住院。入院后化验尿糖( ),空腹血糖8.16mmol/L,后2次复查血糖均高于正常,检查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确诊为2型糖尿病。予以普通胰岛素8U、6U、6U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同时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4mg,1日1次,治疗3周后监测7段血糖控制满意,停用胰岛素,通过控制饮食,体育锻炼控制血糖.随访1年2个月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预混胰岛素30 R三次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30 R(诺和灵30 R)三次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②方法选择每天注射两次诺和灵30 R,而空腹血糖(FBG)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在此基础上睡前加用一次诺和灵30 R.同时睡前加餐,观察FBG、早餐后2 h血糖(PBG-2 h)、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另选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30例.比较每天三次预混胰岛素注射与四次胰岛素注射的总胰岛素用量,病人血糖、体质量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③结果诺和灵30 R三次注射后,FBG、PBG-2 h均显著下降(t=23.679、14.929,P<0.01);与每日四次胰岛素注射相比,在FBG水平相同情况下,日胰岛素总量及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有优于后者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预混胰岛素每日三次注射,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且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肥胖和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高血压病与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36例正常血压者,23例单纯肥胖患者,51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及54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M值),同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发现(1)肥胖、高血压非肥胖和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口服葡萄糖75g后,60和120分钟血糖及不同时间点胰岛素值均比正常血压者高(P<0.01);(2)M值:正常人、高血压非肥胖患者、单纯肥胖者、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分别为9.2±1.0、7.6±2.0、6.7±1.5、5.2±1.8mg·kg-1·min-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为87.0%,单纯肥胖为69.6%,高血压非肥胖为41.1%,正常人为2.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舒张压对M值无明显影响,而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M值减少0.42mg·kg-1·min-1,收缩压每增加10mmHg,M值减少0.20mg·kg-1·min-1。结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是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比血压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格华止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情况。方法:选取2型DM病人40例入院开始口服格华止片,在此基础上加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观察空腹血糖。结果:21日内空腹血糖控制率100%。结论:格华止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