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室2015年10—12月参与手术的护士856人次为品管圈前组(A组)。2016年3—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参与手术的护士923人次为品管圈改进组(B组)。比较两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B组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甘美华 《吉林医学》2013,34(23):4831-4832
目的:探究并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月在手术室工作的56例医护人员为A组,调查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找出问题所在,对2012年2月~2012年2月在手术室工作的61例医护人员(B组)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比较两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得分和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掌握知识考核得分。结果:B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得分和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掌握知识考核得分明显优于A组医护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职业暴露是危害手术室护士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预防研究进展进行大致综述,研究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形式、暴露概率、职业分布、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危害等,并从管理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包含加强职业防护管理、规范护士操作、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改进管理模式等。通过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可以有效地保护护士和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情况,探讨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措施。方法:选择24名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群分布、发生环节、暴露源以及暴露后处理情况等。结果: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人群以医生为主(70.83%),年龄<40岁、工龄<3年和≥ 9年以及初级职称血源性职业暴露较多,分别占79.17%、37.50%、33.33%、54.17%。暴露部位以手为主,占91.67%,左手暴露部位拇指和中指较多,右手主要为示指。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主要的方式为锐器伤,占91.67%,手术中分合、传递、操作器械和手术缝针是主要环节,分别占45.83%和37.50%。暴露源病原体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占83.33%。暴露后所有人员均立即作了局部处理,局部处理正确率为83.33%;暴露后18人(75.00%)接受预防用药处理,最主要的方式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其次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明确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环节和锐器物,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必要防护用品以及暴露后正确处理可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2-4月抽取南京市5家三级甲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20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对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知识得分为(7.82±1.69)分,态度得分为(2.91±0.66)分,行为得分为(3.11±0.84)分;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682,P0.01),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729,P0.01),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66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室工龄、学历、职称、月收入是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手术室工龄、学历、职称、月收入是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相关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手术室工龄、职称、月收入是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相关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相关态度和行为水平相对较高,应提高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暴露防护知识并继续提高其态度和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春华  赵跃  李艳萍  赵海燕  张秀玲 《重庆医学》2013,42(10):1139-1141,1145
目的了解该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出2011年8月该院163例工作人员发生了血源性职业暴露,对其高危因素、职业、工龄、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9.14%),其次是医师(15.95%);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建立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检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2009年1~12月94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高危因素、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7.66%),其次是医师(18.09%);2名HIV职业暴露者给予预防用药,无1名因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手术室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对个体健康的伤害。方法培训前后均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针对性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及采取防护措施,统计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并对发生后紧急处理和效果进行追踪对比。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处理率、上报率、血清学追踪随访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干预,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提高防护意识,使用防护设备,建立防护应急预案,明确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职业暴露对个体健康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格林模式为理论基础,调查评估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手术烟雾的防护现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实施干预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为手术烟雾干预策略在手术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78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5月采用常规模式管理阶段作为干预前;将2021年6—9月以格林模式为理论基础,制定并实施干预策略管理的阶段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烟雾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及手术烟雾影响自评得分情况。  结果  干预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烟雾防护知识[(14.17±4.36)分]、态度[(72.89±6.11)分]及行为[(68.34±7.35)分]得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9.16±3.62)分、(64.78±7.24)分及(52.73±6.48)分];手术烟雾影响自评得分[(4.89±1.76)分]明显低于干预前[(6.47±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以格林模式为理论基础的干预策略应用于手术室医护人员,能够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烟雾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改善其防护态度,规范防护行为,降低手术烟雾影响自评得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于物联网的手术室医护人员智能管理系统在手术室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智能管理系统实施前与2018年8月-2019年8月智能管理系统实施后手术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前,9 159台手术采取传统管理模式,80名医护人员。实施后,9 447台手术采取基于物联网的手术室医护人员智能管理系统,82名医护人员。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着装回收率、每日记录完整率、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情况。比较手术开台准点、安全隐患发现及Ⅲ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着装回收率及每日记录完整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开台准点率与安全隐患发现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及医护人员满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物联网的手术室医护人员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升手术开台准点率、优化更衣流程、每日记录完整,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同时有利于发现安全隐患,医护人员满意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使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记录2010、2011两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相关情况。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46例,其中医生14例,护士30例,护生2例。HBV31例为主要暴露源,锐器损伤38例为主要暴露方式,器械分类和手术缝合各10例为主要环节。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46例职业暴露无1例感染。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强化标准预防,做好医院感染环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护措施以降低损伤发生率.方法对手术室医师、护士在不同手术、使用不同仪器、不同时段职业损伤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08、2009年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3.21%、19.04%、14.08%;3年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共35人,其中手术医师12人,手术护士23人.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的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以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血源性危险因素、化学性损伤、针刺伤、皮肤黏膜暴露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2年45名在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对其暴露源、暴露类型、职业、就诊情况、用药情况、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及时报告,填写相关资料。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各类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针帽时发生率最高;危险因素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培训及防范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皮肤及黏膜职业暴露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的手术室2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各种常见皮肤及黏膜暴露的危害因素与原因进行分析后,以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加强各种防护措施,加强知识宣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等压力水平,皮肤与黏膜的暴露事故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研究对象普遍处于轻度抑郁,SDS与SAS评分平均得分(50.38±5.21)分,(55.53±5.20)分,干预后SDS与SAS评分降为(30.46±4.01)分与(34.49±4.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半年内皮肤与粘膜的职业暴露事故发生率为39.7%,干预后为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中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但经有效干预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深化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着重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专科器械设备管理方法.分别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前的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与实施后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手术室专科护理、器械管理、髙值耗材管理、手术配合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并比较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考核情况.结果 自手术室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专科护理(52.37±6.49)分、器械管理(54.16±6.18)分、髙值耗材管理(55.14±7.48)分、手术配合质量(54.16±4.21)分,总评分(215.83±24.36),各分值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5.00%(P<0.05);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率为(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70.00%)(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医师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考核合格率,值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对本院手术室实施医护一体化感染管理控制,实施前后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的比较。结果实施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基础护理、文书管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急救药物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丽  王琼  李明  唐倩  吴义云 《安徽医学》2014,(10):1455-145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现状,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锐器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申请报告表"上报的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护士的构成比最高,为53.03%;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在穿刺时,为37.88%,穿刺中因躁动不配合导致锐器伤占47.06%;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置,不正确与不完全正确占21.97%。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其中医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欠缺,医技人员、保洁员职业防护教育缺如,医院应加强并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其在标准预防中的依从性,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降低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