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阳清  魏玉英  金伯泉  杨琨 《医学争鸣》2008,29(19):1820-1823
0 引言 一直以来,对于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常规方法.一百多年前,Caley用细菌疫苗免疫机体时,观察到肿瘤缩小.  相似文献   

2.
孙曼妮  曹庆隽 《中外医疗》2008,27(20):134-134
Rho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β(RhoGDI-B)在膀胱、卵巢和乳腺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通过对RhoGTP酶的双重调节作用,在Rho诱导的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潜在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孙涛  贾洪顺 《广东医学》2006,27(3):430-430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2%,占消化道肿瘤的1%~4%[1]。我院1989~2002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6例,女11例,首次就诊年龄7~74岁。1.2肿瘤性质与部位本组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23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具体情况及在各肠段的分布:恶性间皮瘤,十二指肠2例;腺癌,十二指肠7例;平滑肌瘤,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神经纤维瘤,回肠1例;淋巴瘤,回肠2例;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11例。1.3临床表现出血、腹痛、黄疸、腹部包块、肠穿孔、肠梗阻为首次就诊症状。1.4诊断本组于术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奉化市恶性肿瘤发病特征,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59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分类构成.结果 年龄在40~60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23.54/10万,60岁及以上为1456.85/10万,两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关注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对中老年人的肿瘤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俞侠健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50-1250,1252
目的了解奉化市恶性肿瘤发病特征,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59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分类构成。结果年龄在40~60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23.54/10万,60岁及以上为1456.85/10万,两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应关注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对中老年人的肿瘤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正>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世界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而且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胃癌根据其胃壁浸润程度分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及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0%40%,而EGC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1]。但多数EGC患者缺乏明显症状,在出现时已处于进展期,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1.1一般资料患者,男,65岁,于2007年10月8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给予消炎、止血等对症处理后,肉眼血尿消失,但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仍无缓解。体检:肛门指诊提示前列腺Ⅱ度增生,表面光滑,质韧,中央沟消失,无触痛,未触及结节。CT检查:符合前列腺癌表现。B超检查:膀胱三角低回声团块突入,可能来源前列腺,恶性可能性大;前列腺肥大,尿道周围回声明显偏低。经外院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后来我院行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2007年11月6日人院。主诉:右肾癌术后3个月余,咳嗽、咳痰伴活动后喘憋1个月。现病史:3个月余前因右肾癌进行右肾切除术。术后3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6岁.因左侧乳房肿物并皮肤水肿3周入院.既往3年前患宫颈鳞状细胞癌(T2N1M0 Ⅱb期),行放射治疗并FP(替加氟1.0g+奥沙利铂200g)方案化疗3周期达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例阴茎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认为膀胱癌阴茎转移少见,肿瘤细胞可能循盆腔静脉丛及淋巴系统转移至阴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术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食管癌细胞加入TGF-β 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管癌细胞EC9706 中被TGF-β 活化的长链非编码RNA(Lnc-ATB)的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 实验检测TGF-β 对EC9706 细胞侵袭转移的 影响;沉默EC9706 细胞中Lnc-ATB 的表达,给予或不给予TGF-β 刺激,利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EC9706 细 胞侵袭转移的情况。结果 Lnc-ATB-siRNA 组Lnc-ATB 较Lnc-ATB-NC 组低(P <0.05),Lnc-ATB siRNA 可有效沉默EC9706 细胞中Lnc-ATB 的表达。TGF-β 组TGF-β 处理后EC9706 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细胞数均 高于对照组(P <0.05)。TGF-β+Lnc-ATB-NC 组TGF-β 通过Lnc-ATB 上调EC9706 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 高于其他组(P <0.05);空白组细胞侵袭能力高于TGF-β+Lnc-ATB-siRNA 组和Lnc-ATB-siRNA 组(P <0.05)。 结论 食管癌中TGF-β 通过上调Lnc-ATB 的表达,促进细胞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3.
肺癌眼转移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眼转移三例Threecasesofmetastaticopticlungcancer王一,伍宛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630038眼部转移性癌肿较少见,而临床表现常呈多样性,易致误诊。我们收治了三例肺癌眼转移病人,各显其特点,现报告如下: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JAK激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及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意义.方法:以JAK激酶抑制剂AG490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MTT法检测AG490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MTT法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黏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进行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ERK(P-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应用JAK酶抑制剂AG490后MDA-MB-23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作用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MDA-MB-231细胞黏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同时细胞中P-ERK、MMP-9蛋白减少.结论:JAK激酶可以通过改变ERK的磷酸化水平影响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JAK激酶抑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阻断作用,可以抑制MMP-9的表达及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5.
输卵管腺癌(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PFTC)是女性生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输卵管癌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措施,并常与其它盆腔病变并存,故术前确诊率不高,发现较晚,预后差[1].输卵管癌主要扩散途径为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原发性输卵管癌脾转移病例作者尚未见国内外报道.现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CD4 4V6、CD4 4 S、nm2 3 H1在结直肠癌组织、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间的表达 ,探讨他们与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预测同期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CD4 4V6、CD4 4 S、nm2 3 H1在癌组织、癌远端 3cm处的移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记录有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CD4 4V6、CD4 4 S、nm 2 3 H1阳性表达率分别在癌组织中为 70 18%、4 2 11%及 54 39% ,显著不同 (P <0 0 5)。CD4 4V6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nm2 3 H1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CD4 4 S 在移行粘膜与正常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别 (P <0 0 5)。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预测同期肝转移方程 :P =exp(- 4 3342 2 6 776X5- 2 5 112X7 2 6 85 1X11)1 exp(- 4 3342 2 6 776X5- 2 5 112X7 2 6 85 1X11)式中X5为CD44V6,X7为nm2 3 H1,X11为分化程度 ;灵敏度 96 15 % ,特异度 93 5 5 % ,符合率 94 7%。结论 ①结直肠癌组织CD4 4V6表达增多 ,CD4 4 S及nm2 3 H1表达降低。CD4 4V6及nm2 3 H1与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 ,CD4 4V6变化较nm2 3 H1在前。②直肠癌手术时癌远端至少应切除 3cm长的肠管。③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同期肝转移风险值大于  相似文献   

18.
19.
胡志  谢庆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32-1033
目的提高对阴茎转移性膀胱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茎转移性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膀胱根治性全切术后1年,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3级、部分鳞化,发现阴茎根部肿块1个月。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细针穿刺见到散在变性癌细胞,行根治性阴茎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阴茎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结合病史,符合膀胱癌转移,海绵体及尿道均未见肿瘤浸润。术后3周行耻骨上区和双侧腹股沟区放疗1次,因出现顽固性头晕而终止。现随访17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肿瘤细胞循盆腔静脉丛及淋巴途径逆流是阴茎转移性膀胱癌发生的最可能机制;细针穿刺病理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肿瘤干细胞 (cancer stem cell,CSC)被认为是治疗失败、药物耐受和转移复发的原因所在。CSC具有自我更新 (self-renewal)和高侵袭潜能的特性,并最终组成肿瘤的异质性 (heterogeneity)。无论是在原发瘤、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还是在转移灶的形成中,CSC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更好地认识CSC在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发有效的靶向CSC及其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的治疗药物,将有望使之成为抗转移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