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07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及其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血清HBV-DNA水平呈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HBV-DNA转阴率)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湿热中阻型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是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永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66-196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非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测定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与中医分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58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中医分型与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本文认为湿热中阻,瘀血阻络两型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其中湿热是肝纤维化的启动因子.瘀血则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AST。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HBV-DNA阴性率。结果:在AS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TBIL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HBV-DNA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组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参数:RDW: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 :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参数:PLT: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MCV/RDW、血小板参数PLT/MPV四种指标与慢性乙肝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瘀血阻络型最甚、湿热中阻型次之,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肝口服液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戴脂蛋白及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83例慢性乙肝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48例,服用愈肝口服液;西药组35例,静滴强力宁并肌注胸腺肤.其中肝郁脾虚型13例,肝胆温热型10例,脾肾阳虚型8例,瘀血阻络型8例.肝肾阴虚型9例。免疫散射比浊法测apoA;和apoB.结果愈肝口服液能够升高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poA,和apoB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0,01),对apoA;和apoB的比值具有改善作用(P<0.05);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阳虚型疗效较好.结论意肝口服液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poA;和apoB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各40例,分别做放免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ALT、AST、GGT、TBIL、A、G)、肝纤维四项(HA、PC-Ⅲ、LN、IV-C)检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其HBV-DNA定量、肝功能、HBsAg、HBeAg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各型之间肝纤维四项、HBV-DNA、HBsAg、HBeAg、ALT、AST、GGT、TBIL、ALB、GLB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主要证型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湿热中阻证组17例、肝郁脾虚证组25例、肝肾阴虚证组58例,健康人组57例,分别采取空腹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生长激素(Hgh)水平.结果 慢乙肝各证型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较健康人组显著降低(P<0.05);肝郁脾虚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较湿热中阻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异常,且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较湿热中阻证更为严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2种病原学状态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HBV-DNA水平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观察分析其相互间的联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客观基础支持。方法筛选2012年4月—2014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34例HBe Ag阳性和58例HBe Ag阴性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不同血清HBV-DNA水平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 HBe Ag阳性平均年龄小于HBe Ag阴性平均年龄,HBe Ag阴性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阳性组,92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分别占45.7%、33.7%,炎症活动度以G2为主,肝郁脾虚证占33.7%、湿热中阻证占30.4%,纤维化分级以S2为主,肝郁脾虚证占37.0%、湿热中阻证27.2%;瘀血阻络证患者的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较其余证型严重。湿热中阻证的HBV-DNA水平较其余证型高。结论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及HBV-DNA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临床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分别占40.91%、31.31%和13.89%。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湿浊之邪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129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等5个证型,并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观察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三型患者的CD3+、CD4+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而肝胆湿热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只是稍低于或接近正常.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可科学地指导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清载脂蛋白A_1和B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8例,其中慢迁肝41例,慢活肝27例;正常对照32例。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18例,肝胆湿热14例,脾肾阳虚12例,血郁阻络14例,肝肾阴虚10例。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脂、血清apoA1和apoB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活肝患者apoA1显著低于慢迁肝(P<0.01)。apoA1和apoB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肝肾阴虚型,其次是瘀血阻络型和脾肾阳虚型。apoA1/apoB之比值在慢活肝及肝肾阴虚型患者均明显异常(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poA1和apoB降低与病要严重程度相一致,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提供一个可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依据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现有肝纤维化临床研究文献中中医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并阅读全文,鉴定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类型和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个数据库共检索到176篇文献,通过阅读全文,鉴定出34篇符合文献纳入标准,34篇文章中出现证候类型54种,其中频次最多的6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和气滞血瘀,6型均有肝区不适或肝脾肿大、脉弦、血清纤维化指标升高等表现,各自的辨证依据和症状、舌、脉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升高程度有关。结论肝纤维化现代临床研究中证候类型复杂,血清纤维化指标可能成为重要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肝组织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30例经临床确诊为瘀血阻络型及3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A、LN、PCⅢ及Ⅳ-C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检测,评估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胶原四项水平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主要在G3~G4和S3~S4范围;肝郁脾虚型患者的血清HA和Ⅳ-C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主要在G0~G2和S0~S2范围。[结论]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和Ⅳ-C水平升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且两者呈正相关,LN及PCⅢ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初期的指标不甚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耐药发生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210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别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年,观察不同证型的拉米夫定对HBeAg及HBV-DNA的转阴以及耐药发生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HBeAg及HBV-DNA的转阴率最高,而耐药发生率最低,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的抗乙肝病毒的疗效及耐药率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展开探讨.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均开展临床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肝纤维化、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等项目,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 经分析,该组患者在中医征候分布上,肝郁脾虚证76例,占比63.33%,瘀血阻络证14例,占比16.67%,湿热中阻证23例,占比19.17%,脾肾阳虚证2例,占比1.67%,肝肾阴虚证5例,占比4.17%;在HA检测上,指标检测最高的为瘀血阻络证,最低为湿热中阻证,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疾病在中医证候中最为常见的分型是肝郁脾虚证,其会随着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疾病的逐渐发展减少肝纤四项的阳性患者,而肝纤检测指标会伴随疾病的加重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