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研究AAX14401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75例作为实验组,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AAX14401的阳性表达率,分析GSTP1和AAX1440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差异。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GST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3%,膀胱癌组织中GST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AAX14401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在膀胱癌组织中AAX1440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膀胱癌组织中AAX14401蛋白和GSTP1蛋白无同为阳性表达者,GSTP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Anti-AY阳性表达,GSTP1蛋白与AAX1440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74,P=0.018)。结论:AAX1440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尿素通道蛋白B(UT-B)的表达,阐明其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膀胱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52例,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T-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UT-B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联。结果:UT-B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4.2%;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3.3%,2组UT-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膀胱癌组织中UT-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分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膀胱癌组织中UT-B蛋白在非肌层浸润期(Ta+T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肌层浸润期(T2+T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UT-B蛋白的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p5 7kip2 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 7kip2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 5 0例膀胱癌和 14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5 7kip2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中为 4 6 % (2 3/ 5 0 ) ,显著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78.6 % (11/ 14 ) (χ2 =4 .6 6 0 ,P <0 .0 5 ) ,并与膀胱癌组织病理分级、生存率显著相关 (χ2 =8.5 92 ,P <0 .0 5 ;χ2 =4 .5 4 6 ,P <0 .0 5 )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 (χ2 =0 .5 73,P >0 .0 5 )。PCNA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中为 6 0 % (30 / 5 0 ) ,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 0 % (0 / 14 ) (χ2 =15 .812 ,P <0 .0 1) ,并与膀胱癌组织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和生存率显著相关 (P <0 .0 5 )。p5 7kip2 和PC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4 3,P <0 .0 1)。结论 :p5 7kip2 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原发性膀胱移形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VEGF和PCN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和PCNA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较强并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VEGF和PCNA可促进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PCNA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膀胱癌发病中作用及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1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met蛋白、PCN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膀胱癌C—met蛋白表达阳性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复发和微血管密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met通过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iv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回顾性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ivin蛋白在膀胱癌尿路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2%,而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及病灶数量无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5年无复发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关(均P〉0.05)。结论 Livin蛋白高表达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新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CyclinE和cdk2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与膀胱癌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例正常膀胱组织和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yclinE、cdk2和PCNA的表达。结果:膀胱癌中cyclinE和cdk2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cyclinE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复发和大小之间密切相关;cdk2表达则仅与肿瘤大小和PCNA指数密切相关。cyclinE和cdk2共同阳性表达者的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结论:cyclinE和cdk2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表达对于术后病人监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表明,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PCNA-LI呈明显上升趋势.P53蛋白过度表达或PCNA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非过度表达或PCNA低表达组.说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PCNA是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CNA-LI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5(MCM5) 在银屑病、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上述疾病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相对比,以寻找一种新的反映皮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 法检测 MCM5 蛋白和 PCNA蛋白在 16 例寻常性银屑病、16 例鲍温病、38 例鳞状细胞癌和 12 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计算其标记指数.结果 ①银屑病组、鲍温病组和鳞状细胞癌组中 MCM5 蛋白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各研究组中,MCM5 和 PCNA 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特点相似.结论 MCM5 蛋白是检测皮肤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P53、Bcl-2和Bax在膀胱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3、Bcl-2、Bax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7例膀胱癌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Bcl-2、Bax蛋白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6%,64.2%,70.1%,而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4%,23.1%,100%.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P53=0.667,rBcl-2=0.625,均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p53=0.638,rBcl-2 =0.717,均P<0.05);Bax蛋白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下降,但无相关性(P >0.05);P53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778,P<0.05).结论 P53蛋白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增殖水平的调控,Bcl-2、Bax蛋白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节.P53蛋白可能通过调节Bcl-2蛋白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p16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肺腺癌、30例支肺脓肿等非癌病变旁正常肺组织中MCM5、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肺腺癌组织中MCM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肺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67%(43/60),显著低于100%阳性表达的正常对照组(P<0.01)。肺腺癌组中MCM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癌组中MCM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CM5与p16蛋白的表达与肺腺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MCM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20,P<0.01)。结论MCM5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涉及了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CM5蛋白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MCM5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肺腺癌癌细胞的增殖状态、预测肺腺癌临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指标。p16基因改变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是肺腺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5例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与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2.6%,PCNA表达阳性率为58.5%。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5);NF-κB p65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01,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32,P〈0.05),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05)。PCNA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03,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7,P〈0.05),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222,P〉0.05)。结论 NF-κB p65、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和PCNA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侵袭性增加,促进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黏膜组织、25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与p2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高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和p2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CNA和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存在负相关(r=-0.79,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和p21表达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65.2%(15/23)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6.7%(14/30),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2.9%(15/35)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77.8%(1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oNSCLC组织中PCNA阳性率71.7%(38/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S基因mRNA和蛋白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趋势,PCNA阳性率显著增高,有利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因而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原癌基因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病理间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37例涎腺恶性肿瘤、3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0例涎腺非肿瘤组织中C-erbB-2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细胞进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非肿瘤组织中HPV16、18型DNA。结果:涎腺恶性肿瘤组HPV16、18型DNA阳性率为27.0%,多形性腺瘤组阳性率为9.7%,而涎腺非肿瘤组织无1例阳性,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中C-erbB-2及PCNA阳性率均低于涎腺恶性肿瘤,但仅C-erbB-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涎腺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PCNA的异常表达在涎腺良、恶性病变存在一定差别,虽无统计学意义,却能反映其变化特点,有待增加更多病例加以证实。HPV16、18型感染与某些涎腺肿瘤的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PCN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其中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5例,非浸润性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2例,非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5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38例)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Survivin和PC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不同级别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且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ormaltumors,GISTs)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p-ERK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GISTs患者及肿瘤旁正常组织(平滑肌)中p-ERKl/2、CyclinDl和PC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ISTs组织中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82.0%、62.0%、66.0%)明显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24.0%、3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不同性别的GISTs患者CyclinDl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不同年龄、民族及发生部位的GISTs患者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RKl/2(r=0.291,Pd0.05)和PCNA(r=0.378,Pd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结论ERKl/2激活、CyclinDl和PCNA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肺组织VEGF及PCNA进行检测,对比两组间VEGF及PCNA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VEGF及PCNA阳性率分别为67.7%和72.6%,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4.0%和12.0%(P<0.05);肺癌VEGF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NA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VEGF及PCNA阳性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VEGF及PCNA与肺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做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16、P53、PCNA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52例膀胱癌组织中P53、P16、PCNA表达水平。结果: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5、7.6%、59.6%,P16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58.8%3、8.5%和22.2%,P53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41.2%、57.7%和88.9%,PCNA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17.3%3、0.8%和66.7%;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上升,P16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P53和PCNA阳性率逐渐上升。结论:P16、P53、PCNA的免疫组化检测具有评估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Jagged2和Glil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0例原发性结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Jagged2和Gli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Jagged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与Glil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Jag—ged2和Glil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78.39/6(47/60),而对应癌旁组织中Jagged2和G1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0/60)和36.7%(2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8,P=0.000;χ2=21.313,P=0.000)。结肠癌组织中Jagged2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χ2=4.930,P=0.026)、淋巴结转移(χ2=7.520,P=0.006)和肿瘤分期(χ2=4.705,P=0.030)有关。另外,结肠癌组织中Jagged2与Glil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9)。结论:结肠癌组织中Jagged2蛋白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Jagged2与Glil蛋白表达负相关,提示Jag—ged2在胃癌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