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明  管婧婧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02-1104
本文从四方面归纳了高等中医院校现存主要问题:中医“废存”之困、中医药人才供需之困、中医药师培养之困、中医院校管理机制之困。并提出新时期下,高等中医院校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建设交叉性学科;准确定位,培养“精英”与“基层”人才;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化交流;持续培养,发展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脂血症与脾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历代经典中虽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 ,但现代多数中医学者均认同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范畴。祖国医学认为 ,痰浊的形成与脾虚失运密切相关 ,本文试就高脂血症与脾虚的关系作一理论上的探讨。1 膏脂与血脂中医古籍中虽无“血脂”之名称 ,亦无“高脂血症”之病名 ,但不乏与之相关的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云 :“五谷之津液 ,和合而为膏者 ,内渗于骨空 ,补益脑髓 ,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论》云 :“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根据人的形体不同而分“脂人”、“膏人”“肉人” ,其云 …  相似文献   

3.
《汉英医学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1 987年版 )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中医学方面汉译英工作的工具书之一 ,但是 ,该词典中关于一些描述性的中医专业术语的英译却存在一些不足 ,笔者仅举数例与从事中医汉译英工作的同行们商榷。笔者曾遇到“远血”、“鼻翼扇动”、“仓廪之官”、“传导之官”、“受盛之官”、“肉轮”、“水轮”、“翳如冰棱”等描述性中医专业术语 (因为这些中医专业术语所表达的病症和器官是根据其发病特征或功能以描述性的文字来表达的 ,故笔者把它们称为描述性中医专业术语 ) ,需要对它们进行英译。但是 ,翻开《汉英医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和方法。根据中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基础理化,有用“培土生金”的方法治疗肺脾两虚之证,可收到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的效果;也有根据祖国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以及“异病同治”,“实者泻之”的原理,运用“泻下法”治疗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咯血等,都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根据会议交流情况,对其中几种肺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心身病证及其治疗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中医“心身症证”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认为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中,早就蕴含着“心身疾病”的思想,并以之指导医疗实践。结中医典籍中的“心身症证”思想进行阐发,同时提出了治疗中医“心身病证”的3个原则即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和心身并治。  相似文献   

6.
"岐黄"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是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即以“岐黄”代称《黄帝内经》。由于《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基之作,至宋代,岐伯与黄帝首次被窦材《扁鹊心书》合称为“岐黄”,并被奉为医学正率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起来,并开始注入新的含义,不仅仅是岐伯、黄帝二人的简称,而是由此引申为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当然更多的是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岐黄之术”、“岐黄之道”,分别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又“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由此可见,“岐黄”一词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生理、病理两大角度探讨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中医认识,而现代研究对“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认识将为中医脾本质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美学走入中医学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的发展史上,随着哲学、美学对中医的影响不断加深,哲学、美学领域的各种概念和范畴,诸如:“形”、“气”、“象”、“情”、“志”、“意”、“精”、“神”、“和”等词汇都先后进入了中医的领域。正如美学将“神”定为最佳一品,中医之谓“神”,则是人所处的最佳状态,是“形”与“气”的和谐统一,是“意”对“象”的作用成果,从而使自身成为“平人”、“全德之人”,体现的是中医美学“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1“神”的初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申,电也”,“申,神也…  相似文献   

9.
中医疏导疗法肇源于《灵枢·师传篇》。其中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近年来,中医心理学界研究《内经》中这段经文者渐多,说明中医疏导疗法已引起当代中医界的重视。《内经》中所谓的“告”(分析病因病理)、“语”(安慰病人)、“导”(开导病人)、“开”(为病人解开疾病之谜),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来说,其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语言,兼以行为辅助,其所作用的对象是病人的“神”。而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由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变的中间状态,此时虽没有疾病发生,但已不是健康状态,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病名,但其相当于中医的“未病”,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和强调“治未病”,“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非常丰富。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中有系统论述,其基本认识是: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在这里,把“亚健康”分为“未生”、“未成”“未发”三个层次。唐代孙思邈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明确地把“未病”、“欲病”、“已病”区分开来。对于“治未病…  相似文献   

11.
卵巢早衰属中医的“经闭”范畴,其病因中医文献早有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东汉张仲景指出,经闭有血枯与血隔之别。其曰:“血枯与血隔,本自不同,盖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因邪气之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综上所述,闭经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两亏,或因气血虚弱,血海空虚无余可下。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而致闭经。1中医辨证要点闭经一证,中医有“血枯”、“血滞”之别,辨证尤其详审。血虚血枯之虚证者多…  相似文献   

12.
中医尴尬的境地还将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竟伟 《当代医学》2006,12(8):26-31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估计放在当代仍然会有相当多的支持者。这几乎成了现在中医走向衰落的或多或少的真实写照——越来越多的怀疑者,越来越少的从业者。从19世纪20年代的”废止中医”、50年代“中医科学化“,以及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好像一直处于受到质疑和打压的尴尬境地。现在的中医,更多的是以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与时间的密切关系是医生们所必须了解的。早在《内经》中就明确要求医生“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并指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中医与时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胆囊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肝胀”、“胆胀”、“腹痛”等病范畴,有急、慢性之分,且往往与胆石症同时并存.中医药治疗胆囊炎有其独到之处.现将1989年~1994年期间,中医治疗该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科学技术范围内的一个门类,中医要走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在新的形势下中医如何发展,早曰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医林同道极为关注的问题。张锡纯“衷中参西”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发展,可视为明镜。张锡纯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是一位近代中医学革新家,他勤于求实,敢于创新,走出了新路子,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其学术思想之开明,治学态度之严谨,对现代中医来说,仍可师法。先生在自序中说:“知本经与内经,实即为医学之渊海也……,伤寒金匮两书为本经内经之功臣。自晋、唐迄今,诸家著述,非不美备,然皆斤斤以传旧为务,初  相似文献   

17.
中医虽无慢性肾炎之病名,但扰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当归属“水肿”、“虚劳”等病证之范畴。在临床实践中,作者遵先肾下班中,详发病机理,提出以气虚湿热血瘀论病机之中医辨治学术思想,并对慢性肾炎之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贫血、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用中医气湿热血瘀病机逐一论述,从而使中医对慢性肾炎之诊断客观标准,有较明确之共识。在临床施治中,提出以益气活血、清化湿热为治法之见解;在选方遣药中,居病之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中医外科三大流派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形成了三大学术流派,即“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本文对明清时期中医外科三大学术流派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较全面的论述了“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三派之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内经》及后世先贤之有关论述,揭示“肾综”蛋白尿与中医之脾肾精微下漏相类的观点。并对蛋白尿产生之病理机转、标本辨证、治法用药等方面,进行较详尽而有力之论述。同时,从多年之临床实践,提出了功善消除蛋白尿之中药,为中医辨治“肾综”蛋白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人民健康。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近5年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腰痛”、“虚劳”等,辨证分型方法不同,但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治疗方法千变万化,却可大体概括为以下四种: 1.健脾益肾,贯穿始终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蛰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气充则精气内守,肾气虚则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