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与中医水液代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森海肺脾肾三脏中尤以肺虚造成痰液壅积,脾虚引起痰液生成做为突出重要的病理变化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极重要的位置,必须深入研究“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一治疗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学说,指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宋康教授根据“常嗽不断、喘息上气、发作有时,渐觉憔悴”的临床表现,将该疾病归属为中医“肺痹”、“肺痿”范畴,认为此病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痰瘀为标,伴有或不伴外邪犯肺之证,在治疗上采用宣肺、下气、软坚、清解、健脾、温补肺肾等法,在临床上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结论]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其临床经验及用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进行论证治疗.结论 本病之成,是以肺、心为本,痰浊、气滞、水饮、血瘀为标.肾失潜纳之根,脾失运化之基.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痰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肺脾肾3脏功能失调.气道黏液高分泌既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特征,又是影响其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较为符合中医痰饮证的特征,因此基于中医痰饮病机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相关理论,提出COPD稳定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大法为益气健脾、宣肺化痰等.  相似文献   

5.
清末湖北名医田宗汉,根据多年观察,发现与痰饮有关的疾病,临床上比比皆是。乃上禀医经之旨,广搜百家之言,盖以己验有效之方,编成《医寄痰饮治效方》一书。田氏所谓的痰饮,既包括仲景《金匮》中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水饮病,亦包括因痰致病,因病致痰,以及与痰饮有关之病证、症状、病机、治疗等内容。现将田氏治疗痰饮十一法介绍如下:1 调理脾肺,通利三焦法方药:白术半夏枳壳汤(生白术、姜半夏、炒枳壳)。本方为脾肺痰饮诸证而设。古今治痰之方甚多,但从“调理脾肺、通利三焦”立法遣方者较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陈汤为治痰之基…  相似文献   

6.
小儿外感包括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病,常见症状有发热、恶寒、咳喘、鼻塞流涕、咽痛及纳呆、便干等。小儿外感虽属呼吸道疾病,传统医学认为病位主要在肺,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以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等,亦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外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迁延难愈。中医治疗慢性咳嗽有一定的优势,如辨证用药准确,则会疗效显著。文章对王宝玉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经验进行了总结。王老认为治咳不局限于治肺,久病咳嗽要调理肺脾、肺肾,自拟肺脾同治方、肺肾同治方;咳嗽要根据病情分清痰热程度,并立痰热郁肺、痰热壅肺、痰热瘀肺三型;提出风邪致慢性咳嗽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自拟疏风解痉化痰汤治疗,疗效显著;对于喉原性咳嗽提出以茶代饮,用自拟咽喉饮治疗,慢病缓图,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期刊数据库检索近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COPD稳定期脏腑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针对COPD稳定期肺脾肾三脏不足、气滞痰凝血瘀的病理状况,通过脏腑辨证论治并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各有侧重地调补肺脾肾三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胀、肺痨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脾为后天之本,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实从脾论治肺系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建秋教授认为,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肺疾病的最终病理结局,为中医肺痿之证。肺纤维化由外邪诱发,痰瘀壅阻肺络,日久因实致虚,致肺叶痿缩,肺痿气虚,痰瘀互结。主张在临床辨证中,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予与解表通络、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等治法,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在中医基础理沦及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做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此语是针对机体水液代谢失常时脾与肺的关系而言的,且临床实践表明,痰湿证多与牌气虚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孙晓旭  马淑霞  管志伟  丁樱 《中医学报》2020,35(6):1237-1239
丁樱教授根据小儿"三不足、二有余"生理特点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中医经典理论,认为脾虚湿困,痰湿内蕴,上扰于肺是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机,治疗主张"运脾泻肺,肺脾同治",脾转枢之机恢复,脾胃健运,气机升降如常,痰湿酿生无源,阻断痰液生成,则气道通畅,肺中痰自除,肺脏清灵,咳嗽渐平。在临床诊治中,对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多运用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人参五味子汤、升阳益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外邪、痰浊、血瘀等为主。作者根据COPD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提出早期治肺、中期治脾、后期治肾三脏分治的中医治疗方法,并作出了分述。  相似文献   

14.
李琦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颇有心得。李教授认为本病乃正虚为本,实邪壅盛的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邪实以气逆、痰盛、瘀血、水气为主;在治疗上自创降肺平逆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国家级名中医王会仍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方法]梳理王会仍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通过分析典型验案,探析王会仍教授辨治本病证治选方、用药特点。[结果]王会仍教授多从痰湿内阻、痰瘀阻肺、气滞血瘀、肺脾肾亏虚等证论治,证治要点在“痰”、“瘀”、“虚”,以化痰畅气、豁痰开窍、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等为法,在临床诊治中取得良效。[结论]中西结合双重诊治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手段,王老治疗本病的取得了良好疗效,其经验对临床和科研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蔡宛如教授从脏腑之气出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 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蔡宛如教授相关医案,从脏腑气机理论、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蔡宛如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两例。[结果]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咳、喘”是由于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引起,而“痰”随气病而生。本病多累及肺脾肾等脏。针对慢阻肺患者的“咳、痰、喘”,需从整体出发,调畅气机,使“脏腑之气”升降恢复正常。蔡宛如教授运用肝肺同治、健脾和胃、扶正益气等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所附医案一属肺虚痰热证,一属气阴两虚证,运用补气、降气等法调节脏腑之气,均获验效。[结论] 蔡宛如教授从“脏腑之气”分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颇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名中医邵长荣教授应用三焦辨证法治疗痰浊咳嗽。上焦之痰从肺论治,中焦之痰从脾论治;下焦之痰从肾论治。对痰浊咳嗽的辨证治疗具有指导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医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为“寒湿疫”、“湿毒疫”范畴,是“疫”邪引起,以湿邪为重要特征,由寒湿起病,在疾病早中期呈现寒湿袭表、阻肺、碍脾的临床表现,故其病位在表、在肺、在脾,呈现痰湿内蕴。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聚湿成痰、化热化燥、湿毒壅肺,伤阴致瘀,甚者闭脱危象,总体病理变化表现为“痰、湿、毒、瘀”,痰湿为本,毒瘀为标。治疗当以化痰祛湿,贯穿始终,早期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可截断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说明与更正     
△1978年第十二期本刊发表的支气管炎的辨证论治一文,作者张建国来信说,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田”,误写为。肺为生痰之源,脾为贮痰之(?)”,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文献中无本病的明确记载,根据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等疾病的范畴中,但很不全面.结合患者表现出的气短,活动后尤甚,咳嗽,以干咳为主,或有痰但量少质粘,舌质紫暗,本病的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在此基础上,或肺阴伤,干咳无痰;或肺有热,热灼津液,疾少质粘,同时痰瘀阻滞胸阳,可出现胸中闷窒、疼痛等胸阳不得伸展的表现,病变在肺,可累及心、脾、肾,最后导致阴阳两虚及诸脏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