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精准化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可疑冠心病病例,根据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应用Test-Bolus法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组间血管强化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在冠状动脉开口水平(ascending aorta,AA)?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右侧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和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近段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 > 0.05)?低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平均对比剂剂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时,可以根据患者体重指数优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减少碘制剂对受检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BMI值为标准个性化设计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和剂量,以降低对比剂用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组50例患者依据BMI值为标准个性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固定注射速率大剂量的注射方案,分别测量两组间图像质量、对比剂用药剂量,并对两组图像在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相同部位的强化程度做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体重和体重指数以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注射速率和用药剂量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组对比剂使用剂量(53±4.728)ml显著低于对照组(80±8.116)ml;两组对比剂强化程度比较结果:肺动脉主干CT值(P=0.000)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部位CT值对比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BMI值为标准个性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技术,不但能保证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强化程度,还能有效降低对比剂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能谱CT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与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将106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分A、B两组行能谱CT扫描,A组(54例)为肺动脉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成像,B组(52例)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右肺动脉降支、右肺动脉后底支的CT值及肺下叶碘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肺动脉成像伪影少,血管强化均匀清晰,较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为肺栓塞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5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实施低剂量(3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同常规剂量造影剂在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上并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20,(5):33-34
目的:探究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为肺栓塞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5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实施低剂量(3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同常规剂量造影剂在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上并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固定扫描延迟时间的前提下,比较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与固定造影剂注射速度两种造影剂注射方法对肝脏多排螺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增强扫描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行上腹部MDCT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造影剂为碘佛醇320mg I/m L,剂量均为1.3m L/kg。其中对照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固定为3.0m L/s,观察组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s,两组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均为造影剂开始注射后30s、55s及180s。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各期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部位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脉期肝脏CT强化值28.8±9.9 Hu高于对照组13.9±9.3 Hu;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CT强化值79.3±34.9 Hu高于对照组37.6±23.1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实质期肝脏CT强化值51.4±7.35Hu高于对照组42.8±7.13 Hu;观察组肝实质期门静脉CT强化值111.±16.0 Hu高于对照组88.7±11.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的CT三期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期两组肝脏、门静脉的CT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配合恰当的扫描延时时间,肝脏强化效果优于传统的固定注射速率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低"剂量筛查冠脉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冠脉筛查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280 mgI/kg剂量造影剂,B组患者给予250 mgI/kg剂量造影剂,C组患者给予160 mgI/kg剂量造影剂,观察三组图像成像、辐射剂量及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C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及计量长度乘积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所得图像左主干近端,左前降支近端、回旋支近端、右冠状动脉近端的信噪比值小于A组和B组的比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成像可以在降低造影剂剂量、注射造影剂流速及辐射剂量的情况同样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中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肾脏CT检查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00kVp,对照组患者扫描管电压为120kVp,两组患者使用造影剂碘海醇,分析两组主观评分的分布情况与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以及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结果 168例患者增强CT图像主观分数均≥3分,满足诊断要求,两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期肾髓质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质期肾皮质、肾髓质、腹主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噪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减少了44.26%,观察组碘摄入量较对照组减少27.67%。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检查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后肾功能低于观察组检查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肾脏增强CT检查时选用100kVp管电压以及80mL浓度为270mgI/mL的造影剂能在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的基础下,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造影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T低辐射剂量条件下低浓度CT造影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给予管低电压80k Vp,低管电流600m A,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 I/m L),对照组给予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600m A,对比剂碘比醇(Xenetix 350 mg I/m L),比较两组血管CT值、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血管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CT值均大于300HU;观察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噪声(SD)、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观察组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分别为((7.30±0.12)m Gy、(83.21±10.52)m Gy·cm、(1.40±0.21)m Sv和(9.41±1.12)m Gy,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条件下应用低浓度CT造影剂碘克沙醇(270mg I/m 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16排螺旋肾动脉CTA成像过程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需要行肾动脉CTA成像的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5例,使用对比剂量1 ml/kg体重,观察组患者24例,使用对比剂量0.6 ml/kg体重。对比剂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注射速率均为5 ml/s,采用自动延迟触发扫描技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行MIP、VR及CPR重建,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整体评分与细节锐利度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肾动脉CTA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图像质量整体评分分值≥3.0分,肾动脉CTA图像整体质量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细节评分(肾动脉锐利度评分),观察组患者的肾动脉CTA血管程度3分11支、4分12支、5分27支,对照组患者的肾动脉CTA血管程度3分9支、4分10支、5分29支,两组患者的图像血管细节锐利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肾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满意、降低了患者费用与造影剂对肾功能潜在的危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行C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500~1 30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3.5~4.0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35~40 mL,采用DLIR-H法重建。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500~1 04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5.0~5.5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50~55 mL,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50%算法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近段血管的CT值及冠状动脉CT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定性指标包括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扫描结束后,统计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观察组患者AO、LAD和RCA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CX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SN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D、DLP、CT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7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DLIR-H可生成高质量的CCTA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10 s团注结合双流技术行左侧腋动、静脉CT血管成像(CTA)同步成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行左侧腋动、静脉CTA同步成像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对比剂注射方式不同分成A、B组。A组采用双侧肘静脉注射,经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左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稀释液;B组采用单侧肘静脉多期双流注射方案,并根据体质量设置个性化的注射流速及管电压,经左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持续10 s,再采用对比剂双流技术稀释对比剂持续注射15 s。分别比较两组的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客观评价指标[腋动静脉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结果:B组的对比剂用量仅为(28.81±5.56)mL,显著低于A组的6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620,P <0.05);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39±1.12)mSv,低于A组的(3.88±0.48)mSv,差异有统计意义(t =8.330,P <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的腋动脉CT值分别为(376.35±72.49)Hu、( 348.35±67.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腋动脉的SNR及CNR分别为(25.51±13.65)、( 19.34±10.95),较A组的(39.19±14.24)、( 29.59±11.73)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 =4.391、4.056,P<0.05);B组的腋静脉CT值为(690.70±105.24)Hu,显著高于A组的(490.60±95.71)Hu,差异有统计意义(t =-8.783,P <0.05);A组和B组腋静脉的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10 s团注结合对比剂双流技术可以高质量实现腋动、静脉同步成像,个性化的对比剂流速及管电压设置,不仅有效保证了图像质量,同时有效减少了该检查的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月期间怀疑冠状动脉病变而接受CCTA检查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00mg/m L,能谱低剂量扫描模式,B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70mg/m L,管电压120k V,比较两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右冠状动脉(RCA)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图像质量等。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分别为(32.08±3.12)m Gy、(10.51±2.03)m Sv和(13.86±1.09)g,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图像噪声为(24.12±2.27)HU,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LM、LAD、RCA近段管腔的CT值分别为(480.15±52.08)HU、(460.15±60.14)HU、(455.13±60.42)HU,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LM、LAD、RCA近段管腔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节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3,P0.05。结论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行冠状动脉检查,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并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心率下体质量对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正常(EF为50%~70%)的患者136例,根据心率分为4组,A组: 50~59次/min;B组: 60~69次/min;C组: 70~79次/min;D组: 80~89次/min。对比剂的剂量根据体质量进行调整(230mgI/kg),注射速率5mL/s,随后以相同速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计算4组中左主干(left main, LM)的平均CT值。先整体评估所有患者的体质量和心率与LM的CT值的相关性,再于每一组内评估体质量与LM的CT值的相关性。结果 整体评估所有患者,显示LM的CT值与心率呈负相关(r=-0.211,P<0.05),与体质量呈负相关(r=-0.250,P<0.05)。组内分析,显示A组和B组中LM的CT值与体质量呈负相关(A组: r=-0.561,P<0.05;B组: r=-0.380,P<0.05)。C组和D组中LM的CT值与体质量无明显相关性(C组: r=-0.075,P=0.650;D组: r=-0.073,P=0.766)。结论 在根据体质量调整对比剂量的注射方案中,心率较低的患者组,冠状动脉的强化效果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心率较高的患者组,体质量不同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均一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个性化造影剂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在显示冠状动脉远端及分芰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冠状动脉CT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影像科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资料总计100例,随机分成传统注射组(n=50)和个性化注射组(n=50)。传统注射组采用传统双筒注射方案,以5.0ml/S流率注射造影剂80ml.注射完后再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ml生理盐水。个性化注射方案造影剂用量及速率根据体重,分为三组,体重≤60kg者,第一期以5.0ml/S注射生理盐水16ml,第二期以4.5ml/s流率注射造影剂70ml,第三期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造影剂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物30ml:体重在61—74kg之间者,第一期以5.0ml/S注射生理盐水16ml,第二期以5.0ml/S流率注射造影剂75ml,第三期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造影剂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物30ml;体重≥75kg者,第一期以5.5ml/s注射生理盐水16ml,第二期以5.5ml/s流率注射造影剂80ml,第三期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造影刺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物40ml。由2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双盲阅读评估各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情况并进行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RCA远段、右后降支、LAD远段、D1、D2、LCX远段、左室后更、左后降支的图像质量个性化注射组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RCA近段、RCA中段、LM、LAD近段、LAD中段、LCX近段、钝缘支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造影剂注射法明显提高了冠状动脉远端及分支的强化程度,并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低CT血管造影在胸痛三联症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痛三联症患者100例,因胸痛、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入院,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规血管造影检查,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有50例患者接受双低CT血管造影检查,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CT值、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扫描时间、碘剂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诊断正确性。结果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肺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扫描时间、碘剂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均高于9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CT血管造影具有图像质量清晰、辐射小、扫描时间短、噪声小等特点,可作为诊断胸痛三联症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余飞  崔琴  姚金龙 《安徽医学》2012,33(6):728-731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CT成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结果与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行64排螺旋CTA检查、年龄≥60岁的74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结果男性组冠状动脉病变率(97.67%)显著高于女性组(80.65%)(P0.05);年龄、BMI、脉压(P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G)水平在正常组与重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TC、冠状动脉病变支数、FG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检查对评价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积极的调脂及控糖治疗有助于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翟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7):970-971,974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研究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对临床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1例(观察组)和非冠心病患者87例(对照组)进行检测,观察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任意节段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来预测冠心病,敏感性为78.21%,特异性为81.61%,阳性检测率为83.15%,阴性预测率为76.34%。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适于无症状人群的筛查,可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较2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前门控组冠脉成像质量优率59.2%,显著高于后门控组的51.1%(P0.05);但2组冠脉成像质量优良率(90.3%vs 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42±0.20)s、(3.15±1.00)m Gy,均显著少于后门控组的(5.22±0.38)s、(9.67±3.52)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56层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均较高,且相比后门控技术,前门控技术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mgI/mL对比剂60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mgI/mL对比剂100mL,根据显像结果评价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腹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中研究组显示肾动脉级别及各级血管显示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比较,研究组各动脉内对比剂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各动脉显像清晰,并且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