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胶原结节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生物学行为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瘢痕切除植皮手术中切除的瘢痕组织及剩余的正常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正常皮肤与瘢痕组织胶原结节及非结节区域的组织形态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皮肤与瘢痕组织中Ki67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非胶原结节区域相比,增生性瘢痕胶原结节中可见大量Fb,Ki67及α-SMA阳性表达的Fb亦主要分布于胶原结节区域。结论 胶原结节处Fb增殖活跃,并大量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MFB的大量存在提示局部组织处于高张力水平,后者可能是导致Fb功能活跃、大量存在从而形成胶原结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TGFβ2)和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在人正常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与定位。结果:在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TGFβ1在基底细胞层呈弱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为阴性;TGFβ2在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下方、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为阳性;TGFβRⅠ、TGFβRⅡ在表皮、毛囊上皮细胞、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真皮成纤维细胞基本不表达。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中大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为强阳性;而部分瘢痕病史超过1年的患者瘢痕真皮层中主要为胶原组织,成纤维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2表达为阴性,但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则为强阳性。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和受体在增生性瘢痕组织早期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情况。方法取瘢痕疙瘩4例、增生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瘢痕边缘)16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情况。结果4例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未发现CD90阳性成纤维细胞,而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7例有较多肥大的CD90阳性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周围正常皮肤中也有少量体积较小的CD90阳性细胞。结论增生性瘢痕中CD90表达阳性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瘢痕增生的特异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水平及在瘢痕增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备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石蜡切片标本 ,借助整合素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组织内 β1 、α1 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的表达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增生早期瘢痕组织内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较为广泛 ,无论是表皮基底细胞 ,还是瘢痕浅层、深层以及接近正常皮肤组织边缘的成纤维细胞均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达。而在增生晚期的瘢痕组织中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的表达一般局限于表皮基底细胞和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膜上 ,同时 β1 、α1 的信号强度也比瘢痕增生早期弱。结论 :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β1 、α1 整合素粘附分子表达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在瘢痕增生发展过程中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变化 ,另一方面也提示了整合素粘附分子积极参与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periostin在人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氢化可的松作用的反应,探讨periostin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以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4例人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氢化可的松(0.1g /L)的作用时间为96h.结果:periostin的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1.645±0.549)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084±0.396)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0.274±0.215;P<0.05),两者分别增加83%和75%.氢化可的松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32%和47%,两者与氢化可的松作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rio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的胞浆中,它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1.815±0.961和70.166±2.250)高于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41.011±1.576,P<0.01),两者分别增加55%和42%.结果: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增高,氢化可的松可能抑制其基因的表达;periostin可能影响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它可能是一种瘢痕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临床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瘢痕组织,以瘢痕形成的时间分组,特殊染色后分别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随着瘢痕组织的成熟,肥大细胞逐渐减少,甚至接近正常水平;肥大细胞与成纤细胞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活化,可见到大量的脱颗粒相。结论:肥大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SARP1在创伤性肌腱瘢痕中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探讨分泌的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ARP1在创伤后肌腱瘢痕形成与发展中基因分布特点与变化趋势以及在增生性瘢痕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标本,创伤后肌腱瘢痕增生12例,无瘢痕愈合12例,按伤后3、6、9、12个月不同时间分组编号.另设正常皮肤对照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ARP1的基因特异片段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和成纤维细胞爬片原位杂交,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早期创伤后肌腱瘢痕增生中SARP1基因的探针在组织细胞中有较强阳性的反应,而无瘢痕愈合则阳性反应较低,正常皮肤则更少.经对所有标本的观察,创伤后肌腱瘢痕增生3~6个月SARP1的表达无论阳性细胞的数量,还是反应的着色程度,明显强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无瘢痕愈合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爬片原位杂交结果 存在相同的结果 .结论 肌腱瘢痕增生与分泌的凋亡相关蛋白基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SARP1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调节该基因的表达,有望实现减轻肌腱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蛋白在增生 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 成纤维细胞中c-my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 c-myc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存在c-myc原癌基因的激活,c-myc原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 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VEGF、ICAM-1、c-fos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及增生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c-fos原癌基因在肥厚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比较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正常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中表达皆增强。VEGF、c-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ICAM-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肥厚性瘢痕组织内皮细胞和成纤维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37-40,封3
目的探讨Cyr61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取自愿捐献的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yr61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Cyr61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 Cyr61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以及调节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PAR-γ的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PAR-γ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但是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较正常皮肤低。结论 核内受体PPAR-γ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呈下调表达,提示激活PPAR-γ的激活可能是增生性瘢痕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TGF-β3对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GF-β3,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 收集病理性瘢痕标本58例、正常瘢痕标本42例和正常皮肤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3、PCNA,以及TINEL检测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TGF-β3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瘢痕组织(P<0.05),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3呈阴性表达.而PCNA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增高(P<0.05),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PCNA表达情况亦高于正常皮肤(P<0.05);另一方面,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较正常瘢痕降低(P<0.05).而正常皮肤与正常瘢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增殖指数与TGF-β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TGF-β3可能是通过调节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或凋亡水平,来实现对瘢痕形成的调节.TGF-β3,表达水平的失控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烧伤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ET-1)表达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标本(发生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各8例)和正常皮肤组织标本(正常对照,n=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RT-PCR半定量检测成纤维细胞中ET-1 mRNA的表达情况;新生血管标志物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瘢痕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CD34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分布.结果 瘢痕组织的发生早期,成纤维细胞ET-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于增生期达到高峰,消退期逐步降低,成熟期下降至最低水平.发生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瘢痕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961±0.159)%、(3.432±0.237)%、(0.412±0.026)%、(0.354±0.025)%和(0.1917±0.018)%,不同时期瘢痕组织间及其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发现,增生期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显著增加,排列致密.结论 烧伤后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ET-1表达水平呈现发生早期逐步升高、增生期达到高峰、消退期下降的变化,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及胶原纤维分布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烧伤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ET-1)表达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标本(发生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各8例)和正常皮肤组织标本(正常对照,n=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RT-PCR半定量检测成纤维细胞中ET-1 mRNA的表达情况;新生血管标志物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瘢痕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CD34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分布.结果 瘢痕组织的发生早期,成纤维细胞ET-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于增生期达到高峰,消退期逐步降低,成熟期下降至最低水平.发生早期、增生期、消退期、成熟期瘢痕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961±0.159)%、(3.432±0.237)%、(0.412±0.026)%、(0.354±0.025)%和(0.1917±0.018)%,不同时期瘢痕组织间及其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发现,增生期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显著增加,排列致密.结论 烧伤后瘢痕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ET-1表达水平呈现发生早期逐步升高、增生期达到高峰、消退期下降的变化,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及胶原纤维分布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原代细胞培养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Q-PCR)检测细胞中PPAR-γ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PPAR-γmRNA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PAR-γ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PAR-γmRNA的表达量,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PAR-γ蛋白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PAR-γ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PAR-γ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下降,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调控PPAR-γ有望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部分医源性异物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为临床防止瘢痕形成的医源性因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于其双耳腹侧制作创面,将其随机分成缝线组、滑石粉组、锯末组、对照组,分别用医用缝线、滑石粉、锯末沾染创面,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各组创面的愈合过程;于各组创面愈合后不同时问点切取标本镜检,测定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后增生瘢痕组织块内组织成纤维细胞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阳性表达.结果:放置常见医源性异物滑石粉、缝线于兔耳腹侧创面后,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组织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织学表现为增生块在术后30天时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四组增生块组织成纤维细胞数、TCF-β1表达在术后30天较显著,随着时间推移增生性组织块在术后60天后逐渐减少;检测增生块中TGF-β1表达与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正性调控作用.结论:常见医源性异物滑石粉和缝线沾染兔耳创面可促进组织TGF-β1表达增强、促使组织成纤维细胞增多,进而促使增生瘢痕组织块形成过多.外伤中常见的异物锯末沾染兔耳腹侧创面后也可形成类似医源性异物的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提示在临床手术中尽可能少的遗留缝线线头于创口内,尽可能祛除手套表面黏附的滑石粉,外伤清创时尽量祛除创面内异物有助于预防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 fos与c jun两种原癌基因产物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创面表达的特征与规律以及与不同组织修复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  16例标本均取自于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增生性瘢痕 8例 ,溃疡创面 8例 ,另有正常对照皮肤 5例取自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 (ABC法 )检测c fos与c jun两种癌蛋白以及bFGF在三种组织切片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正常皮肤c fos与c jun的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表皮基底细胞和少量皮下成纤维细胞 ,但在相应部位c jun的表达较c fos为弱。在增生性瘢痕 ,c fos与c jun均出现强阳性表达 ,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在溃疡组织 ,c fos与c jun的联合表达多见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炎症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胞浆。结论 增生性瘢痕与溃疡创面c fos与c jun表达量与部位同正常皮肤存在显著差异 ,提示这两种原癌基因产物在影响和调控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增生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ERK(p-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ERK、PCNA阳性率及PCNA指数均升高(P均<0.05),而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ERK与PC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激活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原癌基因C mer与增生性病变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它在增生性瘢痕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瘢痕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原癌基因C mer的基因特异片段制成寡核苷酸探针 ,与瘢痕组织切片和成纤维细胞爬片原位杂交 ,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早期增生性瘢痕中C mer基因的探针在组织细胞中有较强阳性的反应 ,而非增生瘢痕则阳性反应较低 ,正常皮肤则更少。将增生性瘢痕与非增生瘢痕对比 ,二者差别特别显著。成纤维细胞爬片杂交结果存在相同的结果。结论 原癌基因C mer与瘢痕增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同时 ,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有望实现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R1)及半胱氨酸蛋白10(Caspase-10)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为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法分别检测12例增殖期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正常皮肤对照组织中成纤维细胞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1.31±0.27)和(1.19±0.23),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TNF-αR1及Caspase-10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