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手术室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对个体健康的伤害。方法培训前后均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针对性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及采取防护措施,统计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并对发生后紧急处理和效果进行追踪对比。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处理率、上报率、血清学追踪随访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干预,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提高防护意识,使用防护设备,建立防护应急预案,明确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职业暴露对个体健康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供应室全体3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采取职业防护培训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及足够的防护用品储备的防护措施,评价防护措施的干预效果,调查实施职业防护干预措施前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防护行为执行率及职业损伤发生率的变化。结果采取防护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防护行为的执行率明显高于干预前,职业损伤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从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敏  李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06-107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在培训前后存在一定差距。培训前护理组好于医疗组,医疗组好于医技组;培训后基本持平。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不能忽视,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技能的培训,制定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暴露管理规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减少职业暴露感染事件的发生,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传染和感染性疾病专科医院是艾滋病(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重点区域。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手术麻醉科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标准防护、暴露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标准防护以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总的知晓率分别为80.1%、78.2%、74.1%。清洁员的知晓率分别为32.7%,10.6%和0%。结论调查发现不同岗位的该院和进修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培训常态化、防护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云南省省、县两级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自我保护意识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对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45名云南省省/县两级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情况、艾滋病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针刺伤情况及对职业暴露态度、发生职业暴露的频率等.结果云南省省、县两级医务人员对HIV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2.68%,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2.10%,自我保护意识也基本形成,但仍普遍存在以针刺伤或锐器伤为主要职业暴露问题.结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还存在潜在的危险,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尽可能地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安全防护对策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各种风险因素的思想认识,从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强化职业安全理念,落实必要防护措施做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的防护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应用PDCA提高医务人员口罩规范使用的效果。方法:以全院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本院感染管理科于2018年4-6月于全院实行PDCA循环管理,通过对比干预前后本院医务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和医用口罩佩戴合格率,来分析PDCA循环管理的临床管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7个科室口罩配置情况,干预后科室口罩配置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干预前合格率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抽查医务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为92.13%、口罩佩戴合格率为95.65%,显著高于干预前的防护知识知晓率76.03%和口罩佩戴合格率80.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PDCA提高医务人员口罩规范使用的管理,解决了口罩管理的多项问题,使多项制度落到实处,达到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要求。值得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职业病护理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与防护行为现状。方法对56名职业病护理人员进行基本情况、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HIV职业暴露防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工作中会碰到AIDS患者或无症状HIV感染者和接触患者后有必要彻底洗手等一般防护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实施时间、六步洗手法的步骤、HIV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的依据、二种逆转录酶制剂预防性用药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天数等专业防护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但能正确采取处理措施者仅占58.93%。结论对职业病护理人员进行有关HIV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上报的30例针刺伤医务人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医生占36.7%,护士(含实习生)占63.3%,暴露源是乙肝的血液性传播疾病占76.7%,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整理医疗废弃物时占26.7%,手术占23.3%,拔针占20%,穿刺占16.7%,回套针头占6.7%,患者突然移动时注射占6.7%;暴露后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经追踪随访,目前没有发现一人被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规范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可有效的预防与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处理水平,改善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职业暴露危害.方法 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按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分为若干组,每年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对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程度、对防护品的使用方法及暴露后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急演练,可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态度、形成正确的职业防护行为以及提高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实际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曾成姚  林代琼  李长英 《四川医学》2012,33(10):1839-184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保洁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如何提高保洁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保洁人员防护现状"的回顾性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75例保洁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保洁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欠缺,工作中职业防护设备配备不全,在处理医疗废物和病区保洁中存在职业伤害的危险。结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保洁人员实施科学规范化管理,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邹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29):143-146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对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在岗人员48名,按照在职工作时间其分为两组,2011年3月~2012年2月者为对照组(24名),2012年3月~2013年2月者为研究组(24名),对照组在试验所选时间未进行系统干预,研究组在所选时间接受系统干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感染的防护教育、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半年。针对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中不规范或意外行为进行统计,并行调查问卷评分。结果 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种不规范或意外行为中所占比例降低较为明显,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在消毒供应室获得性感染概念、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临床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熟知程度、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一般防护和特殊防护要求等评分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消毒供应室科室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感染的防护教育、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等系统干预,可有效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依从性,预防、减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新疆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189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人口学资料、职业暴露和工作满意度编成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锐器伤发生率为70.4%,工龄短、学历和职称低的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次数多为2~5次;大多护理人员防护行为欠佳,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育;有过锐器伤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的易发生锐器伤。结论除应加强护生岗前培训和职业防护管理外,还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医学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流行情况和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现状,探讨有效的防护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85名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暴露情况.结果在半年至1a的实习期间,34.6%的医学生发生过职业暴露,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行为仍存在缺陷,护理专业实习生与临床专业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3,P〈0.05).结论实习阶段医学生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有潜在的危险,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教学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15.
江静尧 《中外医疗》2010,29(19):12-13,15
目的了解住院部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常见住院传染病病例及住院时间的统计和其它危险因素的分析,以采取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果乙肝和菌痢的住院人数和住院时间减少,肺结核的住院人数及住院时间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已有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候多,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薄弱,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在医技人员中比例大,危险性高,护士在工作中如能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中严格按医疗护理程序进行,作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完全能够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对自身的伤害。我院管理者近年来给予医护人员很多人性化的关怀,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加护士人力资源,投入使用具有防止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医疗器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情况,探讨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措施。方法:选择24名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群分布、发生环节、暴露源以及暴露后处理情况等。结果: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人群以医生为主(70.83%),年龄<40岁、工龄<3年和≥ 9年以及初级职称血源性职业暴露较多,分别占79.17%、37.50%、33.33%、54.17%。暴露部位以手为主,占91.67%,左手暴露部位拇指和中指较多,右手主要为示指。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主要的方式为锐器伤,占91.67%,手术中分合、传递、操作器械和手术缝针是主要环节,分别占45.83%和37.50%。暴露源病原体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占83.33%。暴露后所有人员均立即作了局部处理,局部处理正确率为83.33%;暴露后18人(75.00%)接受预防用药处理,最主要的方式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其次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明确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环节和锐器物,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必要防护用品以及暴露后正确处理可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噪音危害及相关职业防护对策,减少对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损伤。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9年起我中心采取相应的噪音防控措施,具体防控措施包括供应中心建筑声学的设计,加强对于人员的宣传教育,中心内仪器及设备定时更新及保养。2009-2011年每年对消毒供应室26名工作人员实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职业暴露、暴露后的处理、职业防护、职业培训、自我保护五个部分。对比3年期间噪音控制对于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作用。结果调查显示2009年我中心各类职业暴露按发生率的高低显示,化学消毒剂暴露为最高位,其次为噪音暴露、粉尘暴露、紫外线暴露、感染暴露、烫伤、刺伤暴露;2011年噪音暴露发生率为上述暴露因素最低;2011年暴露后处理率较2009年提高了42.9%,职业防护率提高了14.3%,定期职业培训开展率提高了10%,自我保护率提高了21.4%。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噪音是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来源,在正确分析噪音来源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噪音对于工作人员的生理心理影响,是提高其工作环境质量、减少健康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4
目的探讨基于4R危机理论的管理模式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佳木斯市中心血站的36名血站护士为研究对象。2018年7—12月给予常规的职业防护管理方案。2019年7—12月实施基于4R危机理论的管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后护士的职业暴露认知能力、职业认同感及职业风险行为。结果干预后护士职业暴露认知能力均高于干预前,其中环境风险[(17.0±2.7)分vs.(16.5±2.3)分]、事故风险[(22.9±2.4)分vs.(18.8±2.5)分]、生物风险[(16.9±2.1)分vs.(15.1±2.8)分]、化学风险[(19.2±2.6)分vs.(17.2±2.3)分]、物理风险[(16.8±2.8)分vs.(14.4±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后护士职业风险行为(5.55%)显著低于干预前(25.0%),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理论的管理模式应用于血站护士职业暴露预防控制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职业暴露认知能力、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风险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格林模式为理论基础,调查评估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手术烟雾的防护现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实施干预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为手术烟雾干预策略在手术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78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5月采用常规模式管理阶段作为干预前;将2021年6—9月以格林模式为理论基础,制定并实施干预策略管理的阶段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烟雾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及手术烟雾影响自评得分情况。  结果  干预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烟雾防护知识[(14.17±4.36)分]、态度[(72.89±6.11)分]及行为[(68.34±7.35)分]得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9.16±3.62)分、(64.78±7.24)分及(52.73±6.48)分];手术烟雾影响自评得分[(4.89±1.76)分]明显低于干预前[(6.47±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以格林模式为理论基础的干预策略应用于手术室医护人员,能够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烟雾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改善其防护态度,规范防护行为,降低手术烟雾影响自评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