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年和2008年9~12月昆明地区部分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混合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12月及2008年9~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6份,其中2007年有46份,2008年有50份.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RV)抗原.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96份标本共有60份检出R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2.5%;12份检出No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5%,其中5例同时两种病毒阳性,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5.2%.结论昆明地区秋冬季腹泻病原以轮状病毒多见,诺如病毒次之,也出现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时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诺如病毒遗传组I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代表株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和TaqMan-MGB探针,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反应体系,优化反应条件,评价反应体系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并与常规RT-PCR比较。结果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检测时限短,仅1h就出结果,与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甲肝病毒、诺如病毒遗传组Ⅱ型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下限为100拷贝/反应,比常规RT-PCR灵敏100倍,5份浓度不同的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标本重复检测5次,平均Ct值变异系数范围为0.39%~1.02%。结论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可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检测和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监测,提高快速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DNAzol试剂提取粪便标本核酸(RNA和DNA),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腺病毒DNA.结果 留取粪便标本共1 295份,病原学阳性411份(阳性率31.7%).其中轮状病毒单一阳性282份,占阳性标本的68.6%;诺如病毒单一阳性78份,占阳性标本的19.0%;肠腺病毒单一阳性25份,占阳性标本的6.1%;2种病毒混合感染26例,占阳性标本的6.3%.不同病毒检出率呈明显季节变化,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1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0月份,肠腺病毒检出率高峰在6月份,检出率分别为67.9%、18.7%、5.4%.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第2大病原.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流行季节较轮状病毒略早,肠腺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且好发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3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在非流行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病毒性腹泻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间常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4家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腺病毒.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4 214份.1 255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9.78%.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6%、1.4%、18.6%、1.6%、1.5%和1.1%.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92岁,分别为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病毒性腹泻感染不存在男女差异,但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有差异.不同病毒病原的感染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结论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扎如病毒四种常见腹泻病毒,建立基于同源加尾(Homo-Tag AssistedNon-Dimer,HAND)系统的一步法四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4种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并在5’端加上同源尾巴序列。通过优化通用尾巴引物和特异性加尾引物的浓度等PCR参数构建四重RT-PCR反应体系,并系统评价其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成功建立基于HAND系统的4种腹泻病毒一步法多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显示四种病毒间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分析显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扎如病毒的检测下限分别达到48、9.6、1.92和48 pg。结论所建立的基于HAND系统的4种腹泻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稳定、成本低廉,非常适用于基层医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5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状况、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2月市级哨点医院的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腹泻粪便标本600份,病毒核酸阳性130份,检出率为21.67%,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株检出率最高,为62份(10.33%),其次是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和腺病毒;其中札如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均有腹泻病毒核酸检出,1~4岁组和30~39岁组腹泻病毒核酸的总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4.38%(22/64)和29.59%(29/98),>60岁组检出率最低为11.94% (8/67);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深圳市全年各月份均有病毒性腹泻发生,1月、2月和3月的检出率较高,而8月份的检出率最低.结论 深圳市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均可感染,2014-2015年深圳市的优势病毒是诺如病毒Ⅱ型和轮状病毒,5岁以下婴幼儿是腹泻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基因组.结果 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766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92份,阳性率为12.01%;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基因型GⅡ型91份(98.91%),GⅠ型1份(1.09%).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期集中在9-11月.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x2=2.30,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GⅡ型基因型为优势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秋冬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荔湾区餐饮业厨工的诺如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分析厨工感染诺如病毒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对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横断面调查法。通过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来了解目标人群的感染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核酸检测方法对粪便或肛拭子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厨工诺如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厨工一般情况、工作状况、卫生饮食习惯、近期健康情况及检测结果。结果共525名厨工参与调查,经核对有效资料500份,有效率为95.24%。500份样本中检出6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20%;且阳性组年龄高于阴性组(t=-12.868,P0.001),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工作状况内容方面、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近期健康情况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荔湾区餐饮业厨工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20%,餐饮业有暴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潜在危险,应该加强厨工诺如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测,落实相关卫生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门市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为我市制定该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江门市某医院就诊的908例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908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31.06%,其中诺如病毒GⅠ、GⅡ组检出率分别为4.40%、26.65%,GⅠ、GⅡ组混合感染为0.44%。诺如病毒各年龄组均可感染,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率较高,病毒四季检出率维持在较高态势,秋冬季节感染率明显较高。结论 2011-2013年江门市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呈高发态势,毒株以GⅡ组为主。加强腹泻患者特别是婴幼儿诺如病毒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MF  Gao Y  Cong X  Sun CL  Zhu JY  Xi M  Guo XL  Yang X  Li Y  We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65-26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6年成人肠道门诊散发非霍乱水样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12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轮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分别用德国R—Biopharm公司的酶免疫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312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阴性;125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22份,阳性检出率17.6%(22/125),其中10月份检出率最高,为32.4%(11/34);92份粪便标本中肠道腺病毒阳性3例,检出率3.3%(3/92),其中1例诺如病毒和腺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北京地区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胃肠炎病原以诺如病毒多见,秋季多发;轮状病毒感染率可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牡蛎样品中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方法优化甘氨酸缓冲液处理牡蛎匀浆液,摸索PEG沉淀浓缩病毒的浓度,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应用优化后的方法检测105份牡蛎样本,并用核苷酸序列测定法对阳性PCR产物进行验证。结果甘氨酸缓冲液pH值为4.5,PEG沉淀浓度为16%时的诺如病毒富集提取效果最好,该方法的诺如病毒检出限为1.17×102个质粒拷贝。应用该方法对未知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达14.29%,所得阳性PCR产物经核苷酸序列测序证实为诺如病毒。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牡蛎中的诺如病毒检测,南宁市海鲜市场上的部分牡蛎含有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实验室所使用的HIV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性能验证,判断该试剂盒是否能够满足本实验室的日常检验要求。方法分析并计算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下限、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阴阳符合率,与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对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适用于实验室周边人群,以此评估试剂盒的性能情况。结果 HIV ELISA试剂盒的最低检测下限为0.125NCU/ml;重复性试验中检测浓度为2NCU/ml的质控血清和健康人新鲜血清的CV%分别为5.6%和6.4%;中间精密度试验的CV%为10.9%;阴阳符合率均为100%;CUTOFF值验证试验中选定标本的检测结果OD值的(x±3SD)为0.038,小于试剂盒提供的CUTOFF值,验证通过。结论本实验室所使用的HIV ELISA试剂盒基本适用于实验室进行日常的初筛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浙江省急性腹泻患儿的常见病毒组成.方法 采集5岁以下(≤5岁)急性腹泻患儿的811份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应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B/C组RV、诺如病毒(NoV)、札如病毒(SaV)、肠道腺病毒(AdV)、星状病毒(AstV),并利用RT-PCR对RV的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811份粪便样本中,RV、NoV、SaV、AdV 及AstV总的阳性比例分别为25.52%、18.37%、4.44%、2.71%和1.23%;65份(8.01%)混合感染标本中以RV和NoV混合感染所占比例最大(56.92%); 116份RV的G/P分型中,G3型(37.93%)、G1型(32.75%)和P[8]型(57.76%)是RV的优势型别,且G3/P[8](27.59%)是混合感染最主要的组合.结论浙江省五种常见腹泻病毒及其混合感染的流行状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情况及原因。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幼儿园的卫生状况、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7例病例,其中儿童15例、老师2例,幼儿园总罹患率为4.86%(17/350)。检测病例肛拭子3份、粪便4份、呕吐物2份,9份样本均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检测未患病儿童肛拭子2份,均为诺如病毒阴性;采集幼儿园两批次剩余桶装水,其中部分(5/7)桶装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结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6.
靖吉芳  张艳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5):631-633,667
目的获得重组幽门螺杆菌(H.pylori)脂蛋白(rLpp20),并研究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重组质粒pGEX-6P.2/Lpp20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表达,并进行GST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blot检测纯化产物(rLpp20)的免疫反应性;以rLpp20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法对200份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法进行比较。结果成功表达的rLpp20(43000Mr),纯化产物可被幽门螺杆菌多克隆抗体及阳性血清识别;成功建立了以rLpp20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法,其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100%。与试剂盒法比较,两者的符合率为95.5%。结论Lpp20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能与幽门螺杆菌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有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代替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探索用于诺如病毒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387型菌株(GⅡ.4型)诺如病毒P颗粒为抗原免疫健康产蛋来航鸡,制备、纯化特异性抗诺如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采用过碘酸钠法对IgY进行酶标。以特异性抗体为捕获抗体,酶标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评价其灵敏度、特异度及重复性。并将其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最低检测限达20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1.021%,批间变异系数为1.150%。临床应用评价显示真阳性率为82.5%,真阴性率为81.82%。与金标准比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结论建立了基于特异性抗诺如病毒卵黄抗体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诺如病毒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低水平HBsAg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样本为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检验科经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或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免疫发光分析仪初筛为弱阳性的标本。用丽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应样本的肝功能及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科华试剂盒初筛为弱阳性的35例样本中,丽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试剂盒检测为阳性27例、阴性8例,此35例样本经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阳性;经化学发光法检测为弱阳性的10例样本中,丽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试剂盒检测为阳性4例,阴性6例。结论不同检测系统检测低水平HBsAg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水平HBsAg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医院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致病菌的分布,为院内I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156例院内ID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核酸,星状病毒核酸及肠腺病毒核酸。结果156例患儿细菌感染10例(占6.4%),真菌感染5例(占3.2%),检出RV阳性74例(占47.4%),NV阳性24例(占15.4%),星状病毒阳性2例(1.3%),肠腺病毒阳性6例(3.8%);RV和NV病毒院内感染阳性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RV及N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NV在不同季节的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院内ID病毒多于细菌,病毒中轮状病毒占首位,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ID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