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从虫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抑制多囊肾病活性指标PKD1/TRPP2活性的评价。方法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虫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5-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2),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3S,8a 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6),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7),6,8-二羟基-3,7-二甲基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生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8进行了抑制PKD1/TRPP2活性的评价,结果化合物1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抗血吸虫病新药,对吡喹酮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合成了五种新的吡喹酮类似物:2-二硫代甲酸酯-1:2,3,6,7,11b-六氢-4H-吡嗪并[2,1-a] 异喹啉-4-酮,动物实验筛选的结果表明化合物Vla、c、e治疗感染小鼠后的减虫率在10%左右,抗血吸虫作用较吡喹酮差.中间体2-苯甲酰基-1,2,3,6,7,11b-六氢-4H-吡嗪并[2,1-a]异喹啉-4-酮的合成,采用相转移法,避免了原环合反应中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藏药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菌种采用震荡培养箱扩大培养,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来自藏药水母雪莲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8个环二肽和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戊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仲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Ⅲ)、3-苄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Ⅳ)、3-苄基-6-对羟基苄基-2,5二酮(Ⅴ)、3,6-二甲基哌嗪-2,5-二酮(Ⅵ)、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Ⅶ)、3-异丁基-6-苄基哌嗪-2,5-二酮(Ⅷ)、Chaetominine(Ⅸ)。结论 其中化合物Ⅳ~Ⅷ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Ⅰ~Ⅷ对于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显示弱细胞毒活性(>50μg/mL),化合物Ⅸ对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18μg/mL和0.89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的抗血栓有效部位及其活性成分。方法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单晶X-衍射方法对补阳还五汤水煎液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N-(3′-马来酰亚胺)-5-羟甲基-2-吡咯甲醛(Ⅰ)、4-氨甲酰基-2-吡咯甲酸(Ⅱ)、N-(1′-D-去氧木糖醇基)-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Ⅲ)及2,3,4,9-四氢-1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Ⅳ)。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补阳还五汤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通过溴醇两步环氧化法并采用三苯基膦脱氧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反式4-氨基-3-羟基-3,4-二氢-2,2-二甲基-2-氢-1-苯并吡喃类化合物,通过IR、NMR、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岗松(Baeckeafrutescens)中黄酮类成分,并评价其细胞毒活性。  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根据MS、NMR及ORD与ECD计算等方法鉴定结构及其绝对构型;MTT法测定了对4种人类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确定其绝对构型,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S)-5, 7-二羟基-6-甲基二氢黄酮( 1 ),(±)-5-羟基-7-甲氧基-6-甲基二氢黄酮 ( 2 ),(2S)-乔松酮 ( 3 ),(±)-5-羟基-7-甲氧基-8-甲基二氢黄酮 ( 4 )和(±)-6-甲基-圣草酚 ( 5 )。  结论  化合物 1 、 3 和 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手性拆分和ECD计算判定这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光学纯单体 ( 1 和 3 )、外消旋体 ( 4 )和不对等对映体 ( 2 和 5 );化合物 3 对DU145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4.56 μM。  相似文献   

7.
研究桑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桑科中药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应用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白杨素(2)、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3)、(2S)-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欧前胡素(5)、珊瑚菜内酯(6)、4-羟基-3-(3’-甲基-2’-丁烯基)苯甲酸乙酯(7)、对羟基苯丙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anofinic acid(11)、5,6-去氢卡文内酯(12)、大黄素甲醚(13)、齐墩果-12-烯-3,11-二酮(1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化学名3-(3-氧代-1-苯基丁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二酮钠盐与异丙醇的包含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抗凝药.主要副作用为出血,一般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而引起小肠出血坏死致急腹症并不常见.本院近期收治该症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化学名3-(3-氧代-1-苯基丁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二酮钠盐与异丙醇的包含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抗凝药。主要副作用为出血,一般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而引起小肠出血坏死致急腹症并不常见。本院近期收治该症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mpsonii全株的化学成分 ,并通过药理试验寻找活性成分 (或组份 )。方法 在细胞毒筛选结果指导下 ,同步对元宝草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硅胶为吸附剂 ,多次柱色谱、重结晶 ;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 ,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6种成分 ,分别是 :1-苯甲酰基 - 3- (3-甲基 - 2 -丁烯基 ) - 6 ,6 ,13,13-四甲基 - 11-香叶基 - 5 -唑四环 [7.3.1.0 3,7.0 4 ,1 1 ]十三烷 - 2 ,12 -二酮 (元宝草酮 A, ) ;1-苯甲酰基 -5 - (1-羟基 -异丙基 ) - 6 ,6 ,13,13-四甲基 - 11-香叶基 -四环 [7.3.1.1.0 3,7]十四烷 - 2 ,12 ,14 -三酮 (元宝草酮 F, ) ;3- (1-羟基 - 5 -甲基 - 4 -己烯基 ) - 6 ,10 -二 (3-甲基 - 2 -丁烯基 ) - 8-苯甲酰基 - 9,9-二甲基 - 4 -唑三环 [6 .3.1.0 1 ,5]- 5 -十二碳烯 - 7,12 -二酮 (元宝草酮 K, ) ;1,2 -二氢 - 3,6 ,8-三羟基 - 1,1-双 (3-甲基 -丁 - 2 -烯基 ) - - 2 ,9-酮 (金丝梅酮 , ) ;1,7-二羟基 -4 -甲氧基酮 ( )及 1,3,6 ,7-四羟基 - 8- (3-甲基 -丁 - 2 -烯基 )酮 ( )。结论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 ,通过细胞毒试验发现 ,滇产元宝草的氯仿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雌二醇对肿瘤部位有特别的亲和力 ,例如以雌二醇为载体苯丁酸氮芥就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并显示强抗肿瘤作用。在报道过的雌二醇载体中 1 甲基 3 羟基 1 ,3,5 ( 1 0 ) ,9( 1 1 ) 雌甾四烯 1 7 酮( 1 )的特点是对肿瘤部位的亲和力高和雌激素活性低。为了满足对雌二醇载体的需求 ,通过 1 1 α 羟基雄甾 1 ,4 二烯 3,1 7 二酮 ( 2 )和雄甾 1 ,4,9( 1 1 ) 三烯 3,1 7 二酮 ( 3)的硝甲基化和硝乙基化制备重要的雌二醇载体。用乙二胺作催化剂回流 2和硝基甲烷 ,使硝甲基化选择性地发生在 1 7位羰基以 60 %收率生成1 1α 羟基 1 7 硝基甲烯雄甾 1 ,4 二烯 3 酮 ,3位羰基不参与反应。采用相同的操作使 2和硝基乙烷以 2 3%收率生成 1 1α ,1 7β 二羟基 1 7α 乙基雄甾 1 ,4,8( 1 4) 三烯 3 酮 ,3和 1 7位羰基都不参与反应。在对甲苯磺酰氯存在下使 2以 94%收率转化为 1 1α 对甲苯磺酰氧基雄甾 1 ,4 二烯 3,1 7 二酮 ( 4 )。 90℃在醋酸钾和醋酐存在下使 4发生消除反应 ,以 80 %收率生成 3。发现 3和硝基甲烷回流 ,期间蒸去至少 1 0 %硝基甲烷 ,残留物再用乙二胺处理 ,然后回流 1h可以以 96%收率得到 1。若将 3、硝基甲烷及乙二胺的混合物简单回流 ,则以 45 %收率得到 1 7 硝基甲烯 雄甾 1 ,3,1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叶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对蓝萼香茶菜叶进行分离和纯化其化合物,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蓝萼香茶菜庚素(1)、蓝萼香茶菜辛素(2)、蓝萼香茶菜壬素(3)、蓝萼香茶菜甲素(4)、蓝萼香茶菜乙素(5)、毛叶醇(6)、entkaurane-3β,16β-diol(7)、木犀草素-7-甲醚(8)、胡麻素(9)、水杨酸(10)。其中化合物1、4、5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2、3、6、7、9、10首次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4、5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利培酮嘧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提高反应收率。方法:以2-氨基吡啶和α-乙酰基-γ-丁内酯为原料,经过环合和氢化制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的中间体3-(2-氯乙基)-2-甲基-6,7,8,9-四氢-4H-吡啶并[1,2-a]嘧啶-4-酮。结果:改进了合成工艺,简化了操作,总收率提高到68.2%。目标化合物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切实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study bioactivity and compounds produced by an endophytic Phoma sp. fungus isolated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Cinnamomum mollissimum.MethodsCompounds produced by the fungus were extracted from fungal broth culture with ethyl acetate. This was followed by bioactivity profiling of the crude extract fractions obtained vi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fractions were tested for cytotoxicity to P388 murine leukemic cell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 and pathogenic fungi. Compounds purified from active fractions which showed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capillar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mass spectrometry and admission to AntiMarin database.ResultsThree known compounds, namely 4-hydroxymellein, 4,8-dihydroxy-6-methoxy-3-methyl-3,4-dihydro-1H-isochromen-1-one and 1-(2,6-dihydroxyphenyl) ethanon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ungus. The polyketide compound 4-hydroxymellein showed hig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388 murine leukemic cells (94.6%) and the 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97.3%). Meanwhile, 4,8-dihydroxy-6-methoxy-3-methyl-3,4-dihydro-1H-isochromen-1-one, a benzopyran compound, demonstrated moderate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388 murine leukemic cells (48.8%) and the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56.1%). The second polyketide compound, 1 (2,6-dihydroxyphenyl) ethanone was inactive against the tested targets.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endophytes as producers of pharmacologically important compounds, including polyketides which are major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fungi.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HPLC分析图谱指导分离,采用硅胶层析柱色谱、ODS层析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石蝉草乙酸乙酯部位所包含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ESI-MS、1D NMR、2D NMR数据以及ECD数据对新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石蝉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4个低含量化合物,结构分别确定为:(7S,7′S,8R,8′R)-7-(5-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8,8′-二羟甲基四氢呋喃(1)、7,8-trans-8,8′-trans-7′,8′-cis-7,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8,8′-diacetoxymethyltetrahydrofuran(2)、(+)-(7S,7′S,8R,8′R)-4,4′-dihydroxy-3,3′,5,5′-tetramethoxy-7,9′,7′,9-diepoxylignane(3)、(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椒抗氧化活性成分,阐明地椒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筛选评价地椒5个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MCI GEL CHP-20P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质谱、核磁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地椒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显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该两萃取层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黄芩苷(1),野黄芩素(2),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4'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铜(xanthomicrol)(4),芹菜素(5),4'-甲氧基木犀草素(6),木犀草苷(7),木犀草素(8),芦丁(9),丹参素(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绿原酸(13),咖啡酸(14),阿魏酸(15),2,6-二羟基-4-异丙基-β-D-葡萄糖苷(16),齐墩果酸(17)和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1~3和16首次从百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15和17~18首次从地椒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并鉴定中药土萆薢中所含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聚酰胺、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红外、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一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该黄酮类化合物被鉴定为3,5-二羟基-7-甲氧基-6-甲基-3-(4-羟基苄基)色满-4-酮。结论:此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新的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以茶碱为先导化合物,氰乙酸和氨基甲酸乙酯为原料,经中间体N-取代-5-氰基脲嘧啶,合成了12个噻吩骈[3,4-d]嘧啶-2,4-二酮类化合物。它们对PDE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3-甲基-1-邻甲基苯基-5-氨基噻吩骈[3,4-d]嘧啶-2,4-二酮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