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机之道者,不可持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语出《灵枢·九针十二原》,被认为是针刺治病疗效悬殊的关键。《灵枢·小针解》说:“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又发明其义。但《灵枢注证发微》却以为:“知机之道者,唯此一气而已,犹不可挂一发间之。”《灵枢集注》也说:“静守于来往之间而补之,少差毫鬟之间则失矣。……叩之不发,补泻失时。”意谓“知机之道”者,懂得经气往来,事机微妙,差之毫发则补泻失施;而“不知机道”者则不懂补泻之理。言之也成理。后世遂以为不易之论。但仔细分析起来似大有可以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班主任,自己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知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对他们都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将来毕业后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作为一个班主任,能否保证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呢?这确实很难。毕竟,现在社会环境生源情况都比较复杂,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习质量参差不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班一个后进生的转变,却使笔者对此有了一个深刻的想法:只要工作做到家,就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就可以无愧于他们的父母,无愧于班主任的光荣职责。学生周某,男,独子,山东文登人,父母务农,该生曾是我班的一…  相似文献   

3.
父母不能改变孩子眼睛的颜色,却可以将温馨怜爱的目光赐给他们.父母不能用物质使孩子得到安全感,但可以用充满爱的双手环抱他们.孩子内心深处极需要安全,对事物要有脚踏实地的把握.当孩子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他就会害怕.  相似文献   

4.
治病求本,几乎尽人皆知。但这个“本”是什么?认识颇不一致。“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在其他篇章里,也有类似记载,如《生气通天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四气调神大论》说: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临床误诊是一个不吉利的概念,常常成为社会、病员及家属埋怨不休的话题;在医学界,有人也把它当作同行间内耗和互相抵毁的有力“武器”,如果一个青年医生发生一起误诊事件,将可能成为以后晋级晋升的“拦路虎”,如果一个有名望的医生发生一起误诊事件,也将使其“脸面无光”、“威风大减”。因此,人人怕误诊、误诊却又始终屡有发  相似文献   

6.
结婚本是喜庆事,但一个女孩却很苦恼,原因说来很简单,未来的公婆为祝福这对新人,准备出资十万元,帮他们贷款买新房。 听来是多么好的事情,但问题偏偏出在男友要给父母打欠条,并且开玩笑说,父母出这笔钱要占房子的股份。见女孩不悦,男友解释说,欠条只是让父母放心他们的一个保证。希望女孩今后能好好孝敬父母。如果不孝顺,父母可以随时要回这些钱。  相似文献   

7.
美国俄克拉何马城消息:一个出生时没有下肢的11岁儿童,现在使用新型假肢可以跑步、骑自行车,并试图说服父母允许他打篮球。这种新型触觉装置(Sabolich ` Sense-of-,feel' System)是由俄克拉何马城的Sabolieh假胶研究中心设计制造的·新型握肢使截肢者有较好的平衡感和安全感,并使他们的俩肺右近似“自然”的扁微.此给譬由8个FF  相似文献   

8.
随着“鹏菲”恋的热潮,刮着“鹏菲”婚变的谣言,伴着“鹏菲女”的追踪,各大媒体关注李亚鹏与王菲的“嫣女兔唇”事件更是炒得沸沸扬扬。知道得比较晚,但投入全心关注后却以李亚鹏的一篇博客——《感谢》尘埃落定,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接受一位父亲的感谢。《感谢》的最后写到“南美有一个传说,唇裂婴儿是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神。国内如同嫣儿之‘神’者每年数十万之众。嫣儿在美国所接受的矫正术在国内尚属空白,我们已在联络美国的医院及国内医疗机构,准备和几个朋友一起捐助一个慈善基金,来帮助这些神灵。”我们应该感谢李亚鹏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作出的决定和努力。让这些唇裂的“神”都变成真正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能唤起自己最本真的爱。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都要展露最美丽的笑容。  相似文献   

9.
庸医秘籍     
医者仁术也,仁者爱人。医可以治病救人,亦可以暗中伤人害人。那些医理不精、药理不明之庸医,误诊错治岂不是在害人?庸者,碌碌之辈。事情办不好,可以改正;物造不好不精,可以再造重塑。而庸医则不然,“人”是生命,人命关天,岂容得医者再造?古人云:庸可弃之。也有职称高医术高,但缺乏医德者,对身份低微、无钱取药的病人,敷衍应付,马马虎虎,粗枝大叶,贻误病情,使之丧命者,也属庸医之列。谚云:庸医杀人不用刀,只是在其手指间。然而,有些庸医为什么能受到一些人的崇拜、迷信呢?为什么就诊者会络绎不绝呢?因为庸医也有一套庸术,他们有自己的一套“…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最看重”乖孩子”的培养。一个儿童只要其行为稍有点偏离约定俗成的“听话”之道,那个之八九会遭到父母或长辈的训斥。可事实上孩子们的“顽皮”或“怪异行为”常常与某种独创性格相联系。或许是因富独创性格的人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行为方式通常会被一般人视作是“怪僻的个性”,因而他们在未成“大才”前,就极有可能成为家庭或学校里的“问题人物“。所以早就有教育学专家与人才学专家指出:从天禀的能力的比例来说,越是顽皮的儿童越容易被家长逐出家门,被老师踢出校门。然而恰恰是这些当初不被父母和老师所看  相似文献   

11.
概述阴阳是宇宙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是认识宇宙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我国哲学上最早的辩证法思想。《内经天元纪大论篇》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古人认识宇宙一切事物的一般规律。《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一分为二以及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邀请当代著名思想家来关注医学人文或者医学思想史命题,绝佳理由就是让他们有切身病患的体验。在思想家那里,疾病不只是个体的“健康事件”,而是由疾病遭际所引发的“精神事件”。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癌症把苏珊·桑塔格逼上了医学人文思辨者、洞察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学者对古所谓“椒疮”、“粟疮”的认识混乱异常。有认为粟疮类似沙眼的滤泡,椒疮类似沙眼的乳头肥大者;有认为粟疮相当于沙眼的乳头型、椒疮相当于沙眼的滤泡型者;有认为“睑生风粟”即沙眼,而以其不同症状又可分别定名为“粟疮”(滤泡)。“椒疮”(乳头)“癍疮”(瘢痕)者;有作为中医辞典而仅言椒疮即沙眼,却不言粟疮者;有认为椒疮,即今之沙眼,又谓粟疮是沙眼的滤泡形成,还应包括“结膜滤泡”、“滤泡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睑结膜型”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4.
妇人之疾虽众,然由经水不调而罹患它疾者亦不少见,故调经一法于妇科中尤显重要,正如宋代名医陈氏所云:“妇人诸疾,多由经水不调,调经然后可以孕子,然后可以却疾……”。清代·傅青主亦曰:“妇人调经尤难,盖经调则无病,不调则百病丛生。”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已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说不,他们选择了家庭教学(Home Schooling),亲自担任子女的老师。 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的兴起之初是原教旨主义者出于宗教的原因,不愿子女在学校接受世俗教育。而今,父母在家教孩子是出于形形色色的动机,从宗教的到教学法的,从政治的到纯个人的。他们中有的是反对公立学校机构性质的复古派;有的把家庭教学看做自由的基本体现;有的不满学校的教育方式,把家庭教学看做实践他们主张的最好实验室;还有的是为了让孩子远离校园中的暴力、性和  相似文献   

16.
边城 《现代健康人》2005,8(2):15-17
10年前,一对普通夫妇收养了一位可怜的女婴。一直以来,他们将养女视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为此,他们曾经假离婚,为的是给女儿一个“合法身份”;为此,他们对女儿的身世守口如瓶,为的是给女儿最完整的父母之爱……  相似文献   

17.
<正> 王太仆序其所注《素问》云:“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逐夙心。”这当然是他自述撰注《素问》的艰苦过程,但却给我们学习中医学一个很好的启示。医学书籍之多,真如耸立云霄的岱岳;医学知识之广,亦似远隔重洋的扶桑。可以说读之不完,学之不尽。但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这“勤”字便是升岱岳之径,“苦”字就是诣扶桑  相似文献   

18.
神,和生命一样,也产生于先天之精气,《本神篇》云:“故生来谓之精,二精相搏谓之神”。这就指出了神的产生根源。它产生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在阴阳交媾,二精相搏形成生命之际,神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可以认为,没有神的产生,也就不可能赋予形以生命,只有神与形俱,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故《天年篇》又云:“人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栅,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相似文献   

19.
从"气一元论"浅析"八法"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张景岳明确指出:“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欲求其本,调气为先,邪在表,散而调之;邪在里,行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热者清而调之,虚者补而调之,实者泻而调之。“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总而言之,“八法”施方用药,暗合利气玄机于其中。法虽众而治则一也,即治病皆以“调气”为原则,所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是也,“善医者,调其气而已”。  相似文献   

20.
<正> 1、不亟正治《素问·生气通天论》:“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正治”,王冰没有明训;马莳云“以正治之”,“正”指什么,释义尚不具体清楚;张志聪以“用此正治之法”说解,虽然能讲得过去,但于意未为允当,考察文意,似乎是单说急治疗之,无庸具体牵涉“正治”、“反治”的问题。所以这到底还是一个悬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周礼·夏官·大司马》:“贼杀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