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前镇痛对干预下肢骨科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给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前镇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24h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明显(X2=6.8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前镇痛不但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还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骨科手术后下肢血栓预防性给药效果影响并总结相应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8月收治113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57)与B组(n=56)。A组应用0.5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B组为0.75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测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P>0.05,提示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接近。麻醉前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P>0.05,血栓弹力图指标:术后2 h、4 h、12 h、24 h,两组R、K具降低、MA、ANG、CI均升高,前后差异均P<0.05;同时A组术后2 h、4 h、12 h、24 h的R、K均高于B组、MA、ANG、CI低于B组(P<0.05)。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2.3%(7/57),低于对照组28.6%(16/56)(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应用0.5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不仅可确保镇痛效果,同时不会对下肢血栓预防性给药造成明显影响,在有效护理措施配合下可取得较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林 《中外医疗》2011,30(9):190-192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局麻药、阿片类)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腰麻,Subarachnoidblock)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Epiduralblock)[1]。大量临床研究已表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另外,硬膜外阻滞还可用于术后镇痛,是目前胸、腹部手术术后和分娩镇痛的主要镇痛方法;但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及技术操作也会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2]。在此将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的意外及并发症作一讨论,以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麻醉风险并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王跃琴  孙金殿  成迎香 《河北医学》2016,(11):1893-1896
目的:筛查和研究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和护理防控对策.方法:随机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且对其风险进行筛查,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另外再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高危风险筛查结果,予以综合性护理防控对策;对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且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应用高渗脱水剂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形成的原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是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发生1例、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对照组9例、发生率21.95%);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78.05%),P<0.05.结论:积极有效筛查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防控对策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肯定与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精确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联合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阻滞镇痛组和药物镇痛组.阻滞镇痛组术后给予持续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药物镇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哌替啶肌注.监测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量(BF)、VAS评分及出血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BF术后各时点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6 d时BF均较高(P<0.05).与术前比较,药物镇痛组术后1~6 d时VAS评分升高;阻滞镇痛组术后3~6 d时VAS评分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4 d时VAS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较低(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增多,降低D-二聚体的升高,有利于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方法对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庆  徐卫平 《浙江医学》2006,28(2):147-148
全髋置换术后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严重者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PE)。近年来,全髋置换术后普遍采取术后镇痛,主要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和经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两种方法,我们注意到不同的镇痛方法可影响DVT的形成。我院2001年3月-2004年2月施行全髋置换术96例,现对术后不同方法镇痛患者DVT的发生率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结合肢体气压波按摩在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92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给予对照组肢体气压波按摩,给予研究组踝泵运动结合肢体气压波按摩,比较两组术后1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栓沉积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栓沉积发生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踝泵运动结合肢体气压波按摩能够有效降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对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对前列腺电切术术后(TURP)凝血功能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择期行TURP手术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 a PTT、PT、PAg T、HCT指标水平及两组患者术后血栓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 PTT、PT、PAg T、HCT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a 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g 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HC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患者中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凝血功能及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患者阵发性膀胱痉挛、血栓事件发生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择期作TURP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麻醉等级均为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肌注镇痛处理,观察组术后则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术后阵发性膀胱痉挛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统计2组不同时间段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 h、3 d,2组PT变化对比无差异,T2、T3时间点,观察组aPTT均高于对照组,PAgT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点,观察组HCT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2±0.1)分,出血量为(15.9±9.1)ml,均低于对照组,2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阵发性痉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与2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URP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案,可降低阵发性膀胱痉挛发生率,改善其凝血指标,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率,优化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应用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治疗疼痛的护理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总结50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治疗疼痛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疼痛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顺利,无医疗护理风险发生;结论腹部术后应用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治疗疼痛的护理安全及可靠.  相似文献   

11.
因侧颅底解剖复杂、结构精细、病变类型多样,使侧颅底手术具有难度高、风险大、时间长的特点,增加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侧颅底术后护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就侧颅底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形成原因、预防性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侧颅底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述了硬膜外麻醉与镇痛对人体大脑(是指术后的认知、脑血管发病率)、心血管系统(指心肌硬塞、失血、输血、深静脉血栓等)、肺(指肺部的感染、肺栓塞、呼吸状况等情况)、胃肠道、肾功能、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及在术后转归方面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全身麻醉、全身性镇痛与硬膜外麻醉/镇痛间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达中度至重度,术后镇痛不足严重影响产妇恢复和母乳喂养,甚至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目前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式主要包括椎管内镇痛和静脉镇痛两种。近年来,床旁超声技术发展迅速,各种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技术已被用于改善剖宫产术后疼痛,包括腹横平面阻滞和经肌入路腰方肌阻滞等。应用多模式镇痛,发挥不同镇痛方式的优点,减少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罗亚秀  崔宗权  周宝珠 《当代医学》2011,17(32):161-16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措施。方法早期患肢主动被动活动及药物干预DVT形成的环节。结果120例髋部骨折术后应用综合预防措施后,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是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关节三科住院行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应用Autar量表,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层级进行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Autar评分、患者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术后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分级护理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24 h、术后1周Autar评分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腿围测量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管理相对应,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和患者康复,围术期镇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瓤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个分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镇痛消炎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有利于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另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不增加TKA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16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接受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B组接受术后静脉镇痛,所有患者均给予同种同批号的麻醉剂。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患者急性或不明原因肾衰、肺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且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1),但血栓栓塞和术后伤口开裂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可减少Whipple手术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椎管内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椎管内的腔隙,可逆性的阻断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已有的临床研究证实,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延缓手应激反应,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镇痛,是目前胸、腹部手术主要的术后镇痛方法。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进展,我国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关于国内老年患者的手术日益增多,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器  相似文献   

19.
单淑凤 《中外医疗》2010,29(12):60-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9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围产期血液高凝状态、产妇年龄、体重及产后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的风险测定,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24h要求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排气恢复,避免深静脉血栓等。但因疼痛、尿潴留、下肢麻木等手术和麻醉因素可能限制患者活动。本研究通过在硬膜外输注液中加或不加肾上腺素的镇痛效果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在24h后停止持续输入5h,观察小剂量肾上腺素对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