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国强  王伟锋  相程江  金茂和  韩哲英 《浙江医学》2019,41(13):1415-1416,1419
目的探讨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5例行混合痔或肛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因素;进一步按输液量不同分为<1000ml组675例、1000~1500ml组855例和>1500ml组195例,比较各组间术后情况。结果肛门疾病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为67.7%,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仍有270例患者因尿潴留而需要导尿。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术后疼痛评分、麻醉解除时间与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均无关(均P>0.05);而输液量与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关(P<0.05)。不同输液量组间术后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排尿时口渴程度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输液量增加,术后排尿时间缩短,尿潴留发生率增加,排尿时口渴程度评分降低。结论输液量对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影响,控制输液量会增加术后口渴程度,但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于常规患者,建议临床上将输液量控制在1000ml以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髓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50例(全身麻醉组),硬外组50例(硬膜外麻醉组),对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5天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观察POCD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HSA)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浓度变化.结果 全麻组患者术后第1天MMSE评分较硬外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第1天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硬外组(P<0.05);术后5天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Aβ、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硬外组(P<0.05);术后5天两组患者血清Aβ、Tau蛋白浓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Aβ、Tau蛋白浓度高于未发生POCD患者(P<0.05).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1天POCD发生率、MMSE评分及血清Aβ、Tau蛋白浓度均低于全身麻醉患者,从降低POCD发生率考虑,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时应优先选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3.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42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硬外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异氟醚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4例。分时段监测血浆胃动素变化,观察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并记录术后住院日。结果:①3组病人胃动素术毕均较术前、术后24h,48h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其中C组术毕时胃动素明显高于A,B两组(P<0.05)。②术后6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术后6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术后3组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方法不会影响LC手术围术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的恢复及术后住院日的长短;硬膜外复合全麻及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后对麻醉复苏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年龄3个月至1岁拟择期行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20),全麻+骶管阻滞组(Ⅱ组,n=20).Ⅰ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Ⅱ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辅予0.5%利多卡因溶液行单次骶管阻滞.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围术期平均体温Ⅰ组比Ⅱ组高,全麻用药量Ⅰ组比Ⅱ组多,术后清醒、拔管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 单纯全麻比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有利于小儿术中保暖,更有利于术后复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施肛门部手术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麻醉方法、主要手术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第3卷(ICD-9-CM3)代码。以开具留置导尿医嘱和收取导尿管费用作为发生POUR的依据。对于术中麻醉方式变更病例,以最后采用的麻醉方式纳入研究。结果 共11 440例肛门部手术患者入组,年龄为39(32,51)岁,男女比例为1.94。其中采用针药复合麻醉6 083例(53.2%)、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3392例(29.7%)、静脉麻醉1 420例(12.4%)、局部麻醉408例(3.6%)、椎管内麻醉65例(0.6%)、全身麻醉46例(0.4%)。术后留置导尿395例,POUR发生率为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76,95% CI 1.33~2.27,P<0.01)和女性(OR=1.36,95% CI 1.11~1.67,P=0.003)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后会阴阻滞麻醉、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风险(后会阴阻滞麻醉:OR=1.42,95% CI 1.13~1.78,P=0.002;静脉麻醉:OR=1.48,95% CI 1.10~1.99,P=0.009;椎管内麻醉:OR=2.75,95% CI 1.09~6.93,P=0.032)。亚组分析显示,与后会阴阻滞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能降低女性患者41%的POUR风险(OR=0.59,95% CI 0.42~0.84,P=0.003)及<60岁患者30%的POUR风险(OR=0.70,95% CI 0.54~0.90,P=0.006)。 结论 年龄≥60岁和女性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A 组实施全身麻醉,B 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2/24h 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麻醉前、术后12/24/72/96h 时的认知功能情况(采取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即 MMSE 处理),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出血量及低血压等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h 时 MMSE 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 <0.05),同时 A 组术后24h 时 MMSE 评分显著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 B 组(P <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不论采取全麻还是硬膜外麻醉处理,术后1天均可能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但全麻发生率更高,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7.
秦凯健  陈新静  施兵  金磊  吴炯 《浙江医学》2018,40(21):2363-2364
目的分析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0例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2.6%。年龄≥60岁、伴有便秘、术后疼痛评分>6分是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14、4.609和3.921,均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术后,要注意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特别是高龄、伴有便秘、术后疼痛评分较高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手术中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59例,分析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9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2例,发生率为13.51%。痰培养出病原菌117株,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构成比分别为26.50%、22.22%、17.09%和15.3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感染与性别、年龄、慢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无相关性(P >0.05),与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有关(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P <0.05)。结论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麻醉持续时间≥3h 以及术后拔管时间≥2h 有关,应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对呼吸道感染这一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更有利于提高痔疮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期舒适度的麻醉方法。 方法 将纳入的拟行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到全身麻醉组(GA)和骶管麻醉组(SA),每组70例。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对比术前、术后心境状态,评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睡眠情况等。 结果 共129例患者完成试验。GA组(n=63)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均低于SA组(n=66)(P<0.05),且无反跳痛出现;GA组术后心境状态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A组术后心境状态较术前变差(P<0.05);GA组术后咽喉痛、尿潴留的发病率均高于SA组(P<0.05);但GA组术后当晚睡眠质量优于SA组(P<0.05)。 结论 相对于骶管麻醉,接受全身麻醉行痔疮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期的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辛卫朝 《当代医学》2011,17(18):62-6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2~7岁手术患儿静脉全醉后行骶管阻滞,观察其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单纯氯胺酮全身麻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清醒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镇痛完善,肌松满意,操作简单,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与氯胺酮全身麻醉相比,具有全麻药用量少、清醒时间短、术后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应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6 0岁以上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上界阻滞平面、麻醉前后循环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CSEA组阻滞更完善 ,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早于EA组 ,上界平面及对BP、SPO2的影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病人应用CSEA ,只要调控好麻醉平面 ,还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麻(CS)、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3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指导临床合理制订麻醉方案。方法 150例产妇随机分为CS组、EA组和CSEA组各50例,并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CS和CSEA组的麻醉效果好,具体表现为术中疼痛少,肌肉松弛情况好,CS组和C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相比,且CS组和CSEA组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三组给药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值均〉8分。结论 CSEA具有镇痛完全、肌松满意、起效快、术后镇痛等优点,应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侧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50例拟髋部手术高龄患者,年龄75~101岁,随机分成三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单侧脊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OCSEA组),每组50例.选择第2~3腰椎或第3~4腰椎椎间隙为穿刺点,CEA组单纯硬膜外腔给药,阻滞药为1.5%利多卡因或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首剂总量7~12 ml 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备用后立即平卧,O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及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后仍保持侧卧位10~15 min.麻醉平面尽可能控制在第10胸椎以下.CSEA组和OCSEA组脊麻用药均为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1.7 ml.比较三组的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CSEA组和O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CSEA组和OCSEA组的麻醉平面比CEA组更容易控制,OCSEA组的血压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小剂量单侧脊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血压变化小,安全有效,较适合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84例,分为单点法组与两点法组各4 2例,单点法组选L1~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 5G腰穿针,穿破蛛网膜,注入0 .5%布比卡因1 2mg而后退出腰穿针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两点法组选择L1~2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然后经L2~3进行腰穿,方法同单点法组。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起始时间及硬膜外首次用药时间、血压下降幅度等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别(P >0 .0 5)。腰麻及硬膜外阻滞平面上界、单点法比两点法略低,单点法置管较两点法困难为多。结论:选用两点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和衔接,成功率高,单点法的腰麻平面的调节不如两点法随意,急诊手术选用单点法可相对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铁军  李海红 《安徽医学》2011,32(6):765-767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中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静脉麻醉(IA)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剖宫产手术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组为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术后2 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组产妇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用于剖宫产手术存在麻醉诱导时间长、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特别是膀胱腹膜反折处疼痛以及肌松欠佳等缺点,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选用CSEA较佳,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且费用少,可视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3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硬膜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效果较好,适宜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