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1例,其中317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404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的预后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消除组间偏倚.结果 全部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85.9%、64.7%和51.5%,1、3、5年无瘤生存率为59.3%、34.0%和25.5%.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93.1%、74.5%和62.5%,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9.3%、41.3%和34.9%;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0.2%、56.8%和42.9%,1、3、5年无瘤生存率为51.4%、38.3%和18.7%.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配对后: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93.9%、73.3%和59.4%,无瘤生存率为67.9%、37.5%和31.3%;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6.0%、62.8%和52.8%,无瘤生存率为56.8%、33.1%和22.6%.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包膜、肝硬化、微血管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包膜、肝硬化、微血管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组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相比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P<0.001).结论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解剖性肝切除术较非解剖性肝切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于肝硬化肝癌患者建议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张福庆 《当代医学》2016,(26):76-77
目的:探讨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晚期肝癌治疗方面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肝癌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74例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6例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63.62±62.45)mL、(575.46±200.31)mL、(4.79±1.25)min;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29.55±70.54)mL、(534.62±205.24)mL、(3.06±1.37)min,2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标本切缘满意率、术后3 d 血清 ALT 降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复发率(17.6%)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6.1%)(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首选解剖性肝切除术,效果较好,标本切缘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相对比较少,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艳翠  郭尚福  安宁  冯冲 《医学综述》2013,19(9):1699-1700
目的分析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解剖性肝切除术组15例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23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无死亡,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6.9)d与(698.6±48.1)m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为(16.1±6.5)d与(685.2±46.9)m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后近期的复发率为6.67%,1年内在无瘤生存率为93.33%、手术满意度为86.67%,比非解剖性肝切除显著偏高。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术式安全、有效,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采用这种手术方式,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34-836
目的:比较解剖型肝切除术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肝细胞癌患者73例手术治疗资料,其中33例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治疗,40例采用非解剖型肝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解剖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非解剖组,围术期输人血ALB量显著少于非解剖组。术后两组TBIL、DBIL、ALT、AST均有所升高,但非解剖组升高与解剖组比较更明显;术后第5天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5天组间比较,差异仍然有显著差异。非解剖组并发症人次、复发转移比例、肝内复发比例均显著高于解剖组。结论: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解剖性肝切除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对肝功能的损伤较轻,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解剖性肝脏切除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采用沿肝静脉入路的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17例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记录和观察患者实施手术的方式、实施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过程中的输血情况,以及手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96(90~6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174(50~3000)ml,术中输血31例。术后平均转氨酶恢复时间为55(3~10)d。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积液1例。无患者出现术后腹腔内大出血、腹腔内胆汁漏等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113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65%,中位随访时间为6(1~24)个月。其中85例HCC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和1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和93%;2年总体生存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为81%和52%。结论 沿肝静脉入路的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并发症、规范切除目标肝段等方面效果确切,但是对于术者肝内解剖和肝静脉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联合扩大肝切除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的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2年11月中的9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其中56例行肿瘤切除术,40例合并部分肝切除。临床和病理的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结果 行切除术病人中IIIa,IIIb病人占44.6‰其中切除病人中66.7%行部分肝切除,住院期内死亡4人。切除根治术能获得较好的生存率。本组切缘无残率为53.6%,5年生率为23.1%;另本组行切除术病人中46.4%淋巴结受累,局部淋巴结受侵犯的病人和无淋巴结侵犯的病人的5年生存率相似。病人生存期与是否行根治术,切缘残癌情况,肿瘤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显著关系。结论 联合肝切除加淋巴结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为肝门胆管癌患者获得了较好的长期生存率。如果能确保切缘无残,局部切除对肝门胆管癌的疗效亦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的29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0.3%,2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切除部位例数分别为:Ⅰ段3例、Ⅱ段2例、Ⅲ段3例、Ⅳ段4例、Ⅴ段6例、Ⅵ段7例、Ⅶ段2例、Ⅷ段2例.手术时间(220.17±61.56) min,术中出血量(311.72±127.70) mL,围手术期输血率3.44%,肿瘤直径(3.66±1.14)cm,切缘(2.11 ±0.87) cm,术后开始进食时间(1.69 ±0.71)d,术后住院时间(8.72±2.95)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肝细胞肝癌,其中高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20例、低分化癌3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81.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5%、71.7%.将本研究病例按切除部位分为左前下段组(Ⅱ/Ⅲ/Ⅳb/Ⅴ/Ⅵ段)(19例)与后上段组(Ⅰ/Ⅳa/Ⅶ/Ⅷ段)(10例),对比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率、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切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选择性病例中,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好、早期复发率低,且初步证实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不仅适用于左前下段肝癌的治疗,亦可运用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后上段肝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比较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肝癌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64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60例.利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倾向值匹配后,解剖性肝切除组(n=29)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45)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52(44.83~59.17)个月和38(31.45~44.5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解剖性肝切除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对危险度为o.54,95%置信区间0.30~0.96,P=0.04).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较非解剖性肝切除更能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运用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对160例解剖性肝切除病例,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大出血及空气栓塞。术中无输血,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mL(50~850mL),平均断肝时间20min(12~40min)。结论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可以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安全性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0.
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A组)进行肝切除;33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进行肝切除;对两组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出现腹水4例,无死亡、腹腔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B组出现腹水5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5、9、14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取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迅速恢复的有效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90例肝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肝癌治疗效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后恢复胃肠道功能时间、肝切除过程总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和卡氏健康水平;胆瘘、肝断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肝癌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后恢复胃肠道功能时间、肝切除过程总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状况和卡氏健康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和卡氏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瘘、肝断面出血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肝断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水刀联合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刮器(PMOD)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所实施的77例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为螺旋水刀联合PMOD组,40例为单纯PMOD组。比较两组术中肝门阻断、肿瘤切除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螺旋水刀联合PMOD组需肝门阻断4例;单纯PMOD组需肝门阻断35例。螺旋水刀联合PMOD组在肿瘤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均优于单纯PMOD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视野清晰,肝内管道系统暴露充分,未发生管道系统误损。术后影像学监测未发现有重要血管损伤的表现;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 螺旋水刀在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减少肝门血流阻断,减少肿瘤切除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采用肝段切除术与非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12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肝段切除组优良61例(94%),非肝段切除优良50例(82%),前者术后残石率、症状复发率、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肝段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本院13年中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15例的外科手术经验,探索最适合巨大肝血管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2011年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右半肝切除术3例,左半肝切除术1例,右半肝切除及右侧尾状叶切除术1例,S6、7切除术4例,S7、8切除术1例,S4、7、8、1a切除术1例,S8切除术1例,S5、8切除术1例,S5、6切除术1例,S4、5、8切除术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500~5 000 mL,术后1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占据肝叶及多个肝段的巨大血管瘤,尤其是紧邻下腔静脉,选择解剖性肝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解剖法肝切除53例,非解剖法肝切除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缘是否无瘤。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脏器功能、肝癌分布、解剖变异和切肝范围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与非解剖法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法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量均明显降低(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可达到切面无瘤的标准。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具有手术打击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渗出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仍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FP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Kamofsky评分(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联合化疗这一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39例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解剖性肝切除组(n=148)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91),观察两组间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解剖性肝切除组手术时间(221±58)min,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87±64)min长(P<0.001);但是其术中出血量(450±216)ml明显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822±525)ml(P<0.001);术后住院时间解剖性肝切除组(15±4)d,较非解剖组(17±4)d短(P<0.001);术后肝功能恢复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快[术后7dALT、AST、TBIL分别为(102±57)U/L、(80±39)U/L、(42.7±21.4)μmol/L比(193±48)U/L、(117±34)U/L、(65.5±20.2)μmol/L;P<0.001];解剖性肝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26/148),明显低于非解剖组23.1%(21/91,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3、6、12月生存率分别为88.7%、77.4%、66.0%;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分别为86.8%、73.6%、63.1%,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储备良好的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可以安全的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94例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联合扩大肝切除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的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2年11月中的9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其中56例行肿瘤切除术,40例合并部分肝切除.临床和病理的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结果行切除术病人中Ⅲa,Ⅲb病人占44.6%;其中切除病人中66.7%行部分肝切除,住院期内死亡4人.切除根治术能获得较好的生存率.本组切缘无残率为53.6%,5年生率为23.1%;另本组行切除术病人中46.4%淋巴结受累,局部淋巴结受侵犯的病人和无淋巴结侵犯的病人的5年生存率相似.病人生存期与是否行根治术,切缘残癌情况,肿瘤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显著关系.结论 联合肝切除加淋巴结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为肝门胆管癌患者获得了较好的长期生存率.如果能确保切缘无残,局部切除对肝门胆管癌的疗效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前血浆前白蛋白(PA)含量在评估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施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前多项指标对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根据术前血浆PA含量的临界值,分为低PA组(术前PA含量≤152 mg/L)和高PA组(术前PA含量>152 m/L),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间预后的差异.结果 共373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生存时间32.3个月,中位肿瘤复发时间20.5个月.肿瘤大小(P=0.003)、TNM分期(P<0.001)、术前血浆PA含量(P=0.034)、血管侵犯(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P<0.000 1)、术前血浆PA含量(P=0.002)、血管侵犯(P=0.048)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PA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41.3个月和28.8个月,优于低PA组的31.7个月和14.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术前血浆PA含量低是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