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1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3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其中3例辅以球囊瘤颈再塑形技术,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2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结果栓塞术后即时造影显示26个动脉瘤100%栓塞;6个动脉瘤>95%栓塞;1个动脉瘤<95%栓塞。术中破裂1例,最后顺利致密栓塞。2例术后持续轻度头痛,1例遗留视野缺损。无死亡病例。随访2~48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选择合适的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可以应用血管内栓塞进行相对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断、血管内栓塞的适应症、方法及并发证的防治.方法 对40例(46个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微弹簧圈栓塞21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8例,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术后进行CT、3D-CTA、MRI和/或3D-DSA随访检查,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 33例患者(38个动脉瘤)成功栓塞,7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35例患者,5例失访.3个月至2年GOS评分,5分27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3例.2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及出血症状发生.7例未治疗的患者中,未破裂的患者4例未发生出血,破裂的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出血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床突旁动脉瘤能有效改善预后,3D-CTA、3D-DSA的应用能为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治、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后随访其疗效,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行血管内治疗的28例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通过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 28例患者共计28枚动脉瘤:5枚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23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束时,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准确无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通过门诊、电话、随访3个月至24个月,28例患者Ran-kim评分0~4分。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高血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弹簧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后随访其疗效,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行血管内治疗的28例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通过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28例患者共计28枚动脉瘤:5枚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23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束时,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准确无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通过门诊、电话、随访3个月至24个月,28例患者Ran-kim评分0-4分.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床突旁段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高血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弹簧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Ⅳ型3个。15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17个,其中有3例采用血管搭桥+动脉瘤旷置术。13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复发后改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栓塞,3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28例患者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30个。1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术后10 d突发意识不清死亡1例;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对侧肢体轻瘫1例,2例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分流术后好转。术后复查造影19例,1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夹闭完全9例,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中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1例支架辅助栓塞后12个月动脉瘤复发增大,改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双侧大脑前动脉吻合,动脉瘤旷置术。28例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5分18例,4分8例,3分1例,0分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治疗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接受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治疗的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载瘤动脉及附近重要穿支情况,术中应用3D路图指导微导管到位;通过支架“推拉”技术释放支架(“压缩”方式),以增加动脉瘤颈处支架的金属覆盖率进行血管内治疗,并评估安全性和短期疗效。结果:LVIS支架辅助治疗微小动脉瘤17例,其中床突旁7例,后交通段4例,前交通段3例,颈动脉分叉部2例,后循环小脑上动脉瘤1例。17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共置入LVIS支架17枚,栓塞动脉瘤18个。Raymond I级栓塞13例(76.5%),Raymond II级栓塞4例(23.5%)。随访1个月至1年,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 16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6分)1例,良好率为94.1%。围手术期未发生出血性及缺血性并发症。结论:通过“推拉”技术释放LVIS支架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微小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  相似文献   

7.
王雅栋  史雅文  张鹏 《医学综述》2013,(22):4192-4194,F0003
目的研究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宣武医院收治的31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便在最小的创面下对动脉瘤行理想的夹闭。结果20例未磨除前床突的患者仅在打开部分视神经鞘的情况下动脉瘤得到很好的夹闭,其中仅有1例术后出现视力变差,1例患者术后3d出现部分颞叶梗死;6例因暴露需要术中磨除前床突的患者中,术后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例术后出现视力变差,仅2例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5例采用对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的患者动脉瘤也得到很好的夹闭。结论大部分突向内侧的大中型床突旁动脉瘤可以在不磨除前床突的情况下通过跨血管得到很好的夹闭,而小型内侧型床突旁动脉瘤可以采用对侧翼点入路实行夹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于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0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GOS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优良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较为安全,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椎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行单纯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8例,对其中的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2例.结果 9例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塞8例,1例患者瘤颈有很小的部分残留为95%栓塞,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其中1例置入支架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后半年复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可行和有效的,是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7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切开置入在病变部位。结果 :腔内技术成功率 1 0 0 % ,无瘤体破裂 ,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因破口位置高 ,封堵左锁骨下动脉 1例 ,应用分支型支架人工血管 1例。随访 1~ 1 8个月 ,经螺旋 CT证实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富骊  韦成信  曹健斌 《吉林医学》2013,34(21):4323-4324
目的:分析降主动脉瘤治疗中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降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stanford B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真性动脉瘤患者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3例,此外,还有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患者15例,对这些患者实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手术。结果:75例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都比较成功,并发症较轻,2例Ⅰ型内漏但在近端添加cuff之后得到了纠正,有2例Ⅱ型内漏。对69例患者进行1~35个月的随访,每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24.3±10.7)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记录与整理。结论:在降主动脉治疗中,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介绍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材料与方法 :本组 6例 Debakey 型的慢性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经股动脉将 Talent覆膜支架置于夹层动脉瘤裂口处 ,支架张开使覆膜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结果 :6例病人均获得成功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 10 0 %。 1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 ,置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平均随访 7个月 ,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全部完全封闭 ,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 ,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安全可靠 ,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均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2年,格拉斯哥(GOS)评分评价其预后,优11例(GOS5分)、良5例(GOS4分)。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5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分别行传统外科手术19例,腔内修复术4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 23例施行手术,死亡2例,均为AAA破裂急诊手术者,其中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术后死于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另2例AAA破裂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治病死。围手术期死亡率为8.7%,其中择期手术为0,急诊手术为50%。随访1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无动脉瘤复发,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无吻合口破裂出血,手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腔内修复术患者支架无移位,通畅,无肠缺血、无内漏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疗效是满意、安全的。腔内治疗特别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术后2h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当日突发心跳骤停死亡。随访26例中,1例术后1月出现支架远端瘤体形成并破裂死亡,余25例夹层内血栓完全机化,无内漏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孤立性髂动脉瘤27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是无症状患者动脉瘤直径>3 cm,有症状者动脉瘤直径可<3 cm.结果 无症状患者19例,有症状患者8例;择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2例.单纯人工血管内支架修复术17例,单纯栓塞修复术1例,人工血管内支架合并栓塞修复7例,杂交手术2例,技术成功率为100%.腔内术后无腹股沟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者,支架内血栓形成者2例,臀部间跛1例,性功能减退3例,术中DSA造影存在内漏者3例,无结直肠缺血及动脉瘤破裂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3±18)个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肾癌复发.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较好,选择合适的腔内修复方案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 2014年5月46例行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22 ~ 72岁,平均50.15岁.17例动脉瘤破裂,9例罹患多发动脉瘤.眼动脉瘤22个、梭性动脉瘤10个、垂体上动脉瘤8个、窝动脉瘤3个、蛇形动脉瘤1个、假性动脉瘤5个.20个动脉瘤≤5 mm,15个5 ~ 15 mm,14个≥15 mm.手术策略包括直接夹闭、夹闭塑形、颅内外血管架桥、颈动脉结扎和动脉瘤包裹.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9个动脉瘤直接夹闭,21个夹闭塑形,颅内外架桥6个,颈动脉结扎2个,动脉瘤包裹1个.根据GOS评分,42例预后良好(GOS 4 ~ 5分),3例预后差(GOS 2 ~ 3分),1例死亡(GOS 1分).结论 根据床突旁动脉瘤的不同特征,采用相应的策略处理动脉瘤,能提高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分叉部狭窄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19例腹主动脉瘤伴分叉部狭窄患者的资料、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支架植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0±2.3)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内漏(其中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术后15 d复查消失。19例患者随访9~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无支架移位、远期内漏、下肢缺血。结论: 一体式支架的结构设计更适合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患者,且可避免术后支架远端移位,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