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肝脏硬度检测、肝脏组织纤维化定性分析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加,K值降低,R15值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G R15值、ICG K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有显著的相关性,ICG R15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ICG K值与肝硬化程度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1)。随着肝功能分级越严重,MELD评分越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MELD评分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842,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随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有助于衡量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贮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邱春华  韩盛玺  张志宏  杨靖逸 《西部医学》2009,21(10):1681-1684
目的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短期(3个月)预后。方法应用MELD评分、CTP分肝硬化的CT分级分别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不同MELD评分组、CTP分级组及CT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及不同评价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随着MELD、△MELD、CTP分级及CT分级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逐渐升高,死亡组与出院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果与CT分级结果的比较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对应关系。肝硬化CT分级与肝功能CTP分级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对系,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MELD模型与CTP分级和CT分级均能较好的评价失代偿期肝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RIA法测定30例正常健康人和15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胶原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各组及肝硬化组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乙肝毒携带组和急性肝炎组无显著性差异*IP>0.05),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其含量的测定有助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MELD计算公式及CTP分级分别对11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不同MELD评分(≤9、10~19、20-29、≥30分和〈18、≥18分)组及不同分级患者(A、B、C级)3个月内的病死率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39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ELD分值10~19、20~29、≥30分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15.22%、34.48%、86.96%,明显高于MELD≤9分患者(13.33%)(χ^2=34.24,P〈0.01)。MELD≥18分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为54.24%,明显高于MELD%18分患者(12.96%)(χ^2=21.25,P〈0.01)。Child A、B、C级患者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2.82%、40.3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P〈0.01)。ROC曲线下面积MELD为0.896(95%CI 0.84-0.95),CTP为0.890(95%CI 0.83~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439,P〉0.05)。结论:MELD能准确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而CTP分级也可准确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CHB患者、4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MMP-2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Ⅳ)的含量,分析MMP-2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B中度、CHB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中M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肝硬化C级〉肝硬化B级〉肝硬化A级〉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均〈0.05),与HA、LN、CIV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913,0.845,0.897,P〈0.01)。结论血清M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进行性升高,并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显著性正相关。MMP-2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肝硬化病人行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并比较正常组与病例组肝实质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分析ADC值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ADC值较正常组降低(P〈0.01),扩散敏感系数b=800 s/mm2时,ADC值与MELD评分有高度负相关(r=-0.69,P〈0.01)。结论:肝实质ADC值测量,对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组、40例慢性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按Child—pu出分级分为A、B、C级,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透明脂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IL-1、IL-6、TNF-α、HA、LN、PC-Ⅲ、C-Ⅳ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各组比较,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A级(P〈0.01),C级高于B级(P〈0.05);IL-1、IL-6、TNF-α与HA、LN、PC—Ⅲ、C-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IL-6、TNF-α是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判断肝病发展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也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仁明  魏中华 《四川医学》2006,27(2):141-142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阻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什、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 N )和Ⅳ型胶原(CⅣ)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1例肝病患者(肝炎组24例,肝硬化组39例,肝癌组18例)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A、PCⅢ、LN和CⅣ等4项指标水平,比较各组肝病和对照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及各组肝病间HA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肝硬化组织、肝癌组 HA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P<0.01),肝癌组HA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血清HA 、PCⅢ、LN、C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凯  聂双发  曾勇 《西部医学》2011,23(2):342-344
目的探讨血清γ-球蛋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在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2例肝癌肝切除病人和12例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病人为研究对象,测定手术前后血清γ-球蛋白的水平、肝硬化百分比、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γ-球蛋白测定值与纤维化百分比呈直线相关趋势(r=0.862,P〈0.001);随着肝功能级别的升高,肝纤维化面积百分比逐级随肝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在Child-Pugh A、B、C三者间,两两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Child-Pugh分级下降的患者术前的血清γ-球蛋白明显高于术前同一级别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γ-球蛋白检测可作为临床术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并且可以弥补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非侵袭性检查与肝组织病理检查的相关性,探讨非侵袭性检查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HAI)依Knodell系统进行评分,并将非侵袭性检查: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实验(ICG RI5值)、Child-Push评分、MELD评分与Knodell评分相对照,研究是否相关.结果:肝脏非侵袭性检查:ICG RI5值、Child-Push评分、MELD评分与Knodell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24周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中,Knodell评分、ICG RI5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排泄实验、Child-Push评分、MELD评分与Knodell评分均有相关性,是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的可靠指标,并能预测其短期预后.且ICG RI5值与Knodell评分的相关系数更大,预测其短期预后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CT肝容积测量结合CT灌注成像评价肝功能储备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容积测量结合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组32例及正常肝脏组20例均行CT肝容积测量,肝硬化组25例及正常肝脏组20例行CTPI.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肝硬化组肝功能A,B,C级之间的肝容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容积-血流灌注指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容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容积-血流灌注综合指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级肝容积(liver volume,LV)、单位体表面积肝容积(liver volume per body surface area,LVs)呈逐级递减,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的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肝总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HAI)、门静脉灌注指数(portal perfusion index,PPI)均较正常肝脏组减低(P<0.01),其中HPP呈逐级递减,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PPI呈逐级递减,C级与A,B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肝容积-血流灌注指数的容积灌注指数(volume perfusion index,VPI)、单位体表面积容积灌注指数(volume perfusion index per body surface area,VPIs)、容积门静脉灌注指数(volume portal perfusion index,VPPI)、单位体表面积容积门静脉灌注指数(volume portal perfusion index per body suface area,VPPIs)均呈逐级递减,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其他指标相比,肝容积-血流灌注指数与肝功能分级分数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其中以VPPIs的相关性最高(r=-0.718).结论:肝容积及肝血流灌注的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CT肝容积测量结合CT灌注成像能更全面地评价肝功能储备状况.  相似文献   

14.
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统计188例失代偿期肝炎硬化患者的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比较不同MELD评分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及ROC曲线下面积。统计学方法:χ2检验、t检验。[结果]①MELD评分均值,死亡组为25.57±8.55,生存组为19.09±6.3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190,P=0.001)。②Child-Pugh分值均值,死亡组12.07±1.81,与生存组8.90±1.9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701,P=0.000)。③ROC曲线下面积MELD为0.804,Child-Pugh为0.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对预后估计的准确性无差异。④死亡组及生存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45)。[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作出有效判断。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应在肝功评价体系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将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MELD评分的关系:MELD≤9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12±0.18)%,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值为(1.04±0.03),左房直径(Las)为(30.48±0.36)mm;MELD 10~19分患者的LVEF为(60.58±1.21)%,E/A值为(0.78±0.03),LAs为(27.14±0.56)mm;MELD≥20分患者的LVEF为(56.71±0.54)%,E/A值(0.53±0.01),LAs为(34.12±0.72)mm。MELD评分3者间两两比较显示,①MELD≤9分、10~19分肝硬化患者的LVEF值均高于MELD≥20分患者,MELD≤9分患者的LVEF值与MELD 10~19分患者比较、MELD 10~19分患者的LVEF值与MELD≥20分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E/A值随MELD评分逐步降低,MELD评分3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E/A值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5,P <0.05;MELD≥20分肝硬化患者的LAs高于MELD≤9分、10~19分患者,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的L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心功能受损,其程度随肝功能的恶化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分类树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分类树模型和简易风险评估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分类树模型探索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回归系数=0.035,P=0.001,OR=1.036)、肝肾综合征(回归系数=1.295,P=0.023,OR=3.650)和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回归系数=0.750,P=0.003,OR=2.117)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分类树模型提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有关。通过MELD评分和年龄可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简易风险评估表。结论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树模型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关系密切,根据这2个指标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和简单风险评估表可用于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和蛋白S(PS)的变化及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肝硬化患者116例,检测AT-Ⅲ、D-二聚体(D-dimer)、PC和PS,同时检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胆红素和血肌酐,计算MELD积分。结果 AT-Ⅲ和PC随MELD积分的增加而降低,D-dimer则随MELD积分的增加而升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和D-dime与MELD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3和r=0.257(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AT-Ⅲ和D-dimer明显异常且和MELD积分相关,检测AT-Ⅲ和D-dimer有助于判断肝功能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MRI)评估和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级。方法:所有纳入本实验的55例患者,其中10例病灶周围肝脏组织无肝硬化的作为对照组,10例肝癌病灶周围肝脏组织为肝纤维化的作为肝纤维化组,另外35例肝癌周围组织为肝硬化的作为肝硬化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定量分析肝癌病灶周围肝脏的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信号绝对增强强度(AEV)和对比增强率(CER)。分析信号AEV和CER与不同病变肝脏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和信号AEV有相关性(r=-0.526,P<0.001);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和CER有相关性(r=-0.741,P<0.001)。通过对2种信号强度的分析发现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与CER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分析发现CER在正常肝脏组织组和肝纤维化组之间最佳截断值为0.76,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之间的最佳截断值为0.46。结论:CER与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并能通过CER的分析评估和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