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迁移实验、趋化实验、transwell转移模型分别检测NCTD对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的粘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NCTD作用前后乳腺癌细胞PKCζ表达的变化。结果 SKBR3和MDA-MB231的趋化、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用NCTD处理后,三种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粘附和侵袭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NCTD对SKBR3和MDA-MB 231细胞迁移、侵袭抑制作用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P0.05),SKBR3和MDA-MB231细胞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KCζ抑制剂myristolated pseudosubstrate(PSζ)可促进NCTD抑制SKBR3和MDA-MB23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经NCTD处理后,三种乳腺癌细胞PKCζ表达均降低。结论去甲斑蝥素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KCζ信号传导途径实现,与PKC抑制剂联用,可以增强治疗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6-20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c-Src、p-c-Src Tyr416、FAK、p-FAK Tyr576/577、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隐丹参酮组对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隐丹参酮组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率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组经隐丹参酮处理的MDA-MB-231细胞,MMP2蛋白水平和c-Src、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Src/FAK通路和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下调H19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H19表达量的变化及其对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 腺癌MDA-MB-231 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DMSO组(S组),25 μmol/L 丙泊酚组(P1 组),50 μmol/L 丙泊酚组(P2 组),100 μmol/L丙泊酚组(P3组)。分别采用RT-PCR(TaqMan探针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丙泊酚对各组细胞 H19 表达量、细胞运动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丙泊酚(25、50、100 μmol/L)处理24 h 后, MDA-MB-231 细胞的H19 表达量下调率分别为:17.83%、37.50%、63.67%(P<0.05);细胞运动能力抑制率分别为:13.46%、 36.54%、46.17%(P<0.05);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27.93%、57.90%、76.51%(P<0.05);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5.72%、 53.32%、81.43%(P<0.05)。结论丙泊酚可下调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H19的表达,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SP90抑制剂Geldanamycin(GA)对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35s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噻唑兰比色(MTT)法检测两株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能力变化;Transwell Chamber体外侵袭运动实验研究GA处理前后MDA-MB-231、MDA-MB-435s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GA处理后的MDA-MB-231和MDA-MB-435s细胞的粘附、侵袭、运动能力与未处理组细胞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HSP90抑制剂Geldanamycin(GA)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35s粘附、侵袭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小分子抑制物LY294002和PD98059分别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通路和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给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刺激,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使用CCK-8法和体外迁移实验分别检测IGF-1干预下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以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后细胞作为对照组,同样使用CCK-8法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结果 IGF-1干预第2~4天,不同浓度IGF-1(20,50,100mg/L)均显著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GF-1浓度为50m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使用LY294002(25μM)或PD98059(50μM)分别阻断PI3K通路和MAPK通路后,不仅抑制MDA-MB-231细胞基础水平的增殖,而且抑制IGF-1刺激下的细胞增殖能力,与DMSO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浓度IGF-1(20,50,100mg/L)作用下,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均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IGF-1干预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I3K通路和MAPK通路均参与了IGF-1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增殖蛋白家族成员TOB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侵袭与转移的生物学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转染和G418筛选培养法获得稳定高表达TOB1的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OB1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uper array基因芯片法检测TOB1引起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TOB1高水平表达使MDA-MB-231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抑制MDA-MB-231的体外迁移能力;TOB1表达水平的增加引起MDA-MB-231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表达的明显增加,同时显著抑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HSP90、FXYD5、RHOC、S100A4等的表达(均P〈0.05)。结论 TOB1过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侵袭、转移,涉及的机制可能与TOB1对多种重要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阐明TRPC6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常规培养的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株分为MCF-7(低侵袭组)和MDA-MB-231(高侵袭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2组中TRPC6蛋白和mRNA的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KF96365组,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 μmol/L)预处理MDA-MB-231细胞,阻滞TRPC6通道,采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高侵袭组MDA-MB-231细胞中TRPC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侵袭组MCF-7细胞(P<0.05);划痕实验, 5、25和40  μmol/LSKF96365组迁移细胞数(76.24±7.54、45.33±4.50和25.12±1.57)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30.48±9.55)(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 μmol/L)组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侵袭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通过上调TRPC6表达提高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TRPC6在乳腺癌转移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亚型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体外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RT-PCR,Western blot,MTT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中VGSCs的表达及VGSCS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素(TTX)对细胞的毒性、迁移和侵袭特性的影响.结果 在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中同时存在NaV1.1,NaV1.4和NaV1.8的高表达;而在MDA-MB-231细胞中发现NaV1.3和NaV1.5、NaV1.6的表达量较MCF-7细胞中明显升高,尤其是NaV1.5的表达具有功能性意义.体外应用1μmol/L和30μmol/L TTX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MDA-MB-231细胞的体外侵袭性分别下降了(12.50±0.19)%和(53.58±1.03)%.而MCF-7细胞的体外侵袭性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存在高表达的NaV1.5,TTX阻断VGSCs后显著抑制其体外侵袭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MTr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白藜芦醇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浓度在25~200μmol/L时,作用6,12,24,48,72 h后,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白藜芦醇抑制MDA-MB-231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能力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大集落形成率减小.25、50、100、200 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24 h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并通过抑制细胞对细胞间基质的降解作用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莉  黄娇  彭媛  母立峰  刘福 《西部医学》2022,34(1):140-145,150
目的 探讨奈达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μmol/L多西紫杉醇)及奈达铂低、中、高剂量组(15、30、45μg/mL奈达铂).M T T法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Ann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穿心莲内酯0,5,10,20,40和8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P2和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蛋白表达水平;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含量;JC-1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 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或P<0.01);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DH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内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的糖酵解和改变能量代谢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CP2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8-42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隐丹参酮组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隐丹参酮在2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为(6.34±0.52)%,与对照组(6.09±0.7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74±0.65)%、(28.04±3.0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浓度组之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隐丹参酮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同时,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ax、Caspase-3和抑制Bcl-2等凋亡调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二烯丙三硫(DAT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uPA系统中uPA、uPA受体(uPAR)和uPA抑制物(PAI-1)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DATS处理乳腺癌细胞,MTS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Matrigel体外浸润实验检测DATS(20~60μmol/L) 对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划痕试验评价60μmol/L DAT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60μmol/L DATS作用后,乳腺癌细胞中uPA、uPAR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80μmol/L DATS对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60μmol/L DATS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浸润和迁移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但对uPA和uPA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DATS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LTN)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MCF-10A细胞、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TN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组。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FGFR1和FGFR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GF1和FGFR1蛋白表达水平。使用GEO数据库分析FGFR1和FGFR2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1 000μg/mL的LTN与20 nmol/L紫杉醇联合处理时,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低。与对照组相比,LTN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联合组MCF-7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 <0.001)。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MDA-MB-231细胞的FGFR1 mRNA表达,LTN组和联合组MDA-MB-231细胞的FGFR2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LTN组和联合组MDA-MB-231细胞FGF1...  相似文献   

15.
曹颖  吴倩  文建力  童英 《海南医学》2013,24(23):3433-3436
目的采用RNA干扰(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技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整合素β4(integrinβ4)基因表达,观察其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siRNA技术沉默癌细胞Integrinβ4 mRNA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未转染Integrinβ4 siRNA的乳腺癌细胞组(简称空白对照组)及转染Integrinβ4 siRNA的乳腺癌细胞组(简称Integrinβ4 RNA干扰组)的Integrinβ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ntegrinβ4 RNA干扰组Integrinβ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86%(P〈0.01)和89%(P〈0.0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应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Integrinβ4表达可使MDA-MB-23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提示Integrinβ4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ml组(MM组)、吗啡300μg/ml组(HM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吗啡3μg/ml组(R+LM组)、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μg/ml组(R+MM组)和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0μg/ml组(R+HM组)。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且抑制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增加。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高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迁移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迁移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低浓度和中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P<0.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侵袭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0.05),并且侵袭能力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中、高浓度组吗啡和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单独应用高浓度吗啡,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低浓度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于将细胞抑制在G0/G1期和S期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联合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叶玉萍  林崇峰  郑楠 《浙江医学》2022,44(19):2033-2038
目的探讨氯硝柳胺抑制紫杉醇耐药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效果,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紫杉醇耐药性TNBC细胞株MDA-MB-231,对照组使用紫杉醇(1μmol/L)处理,氯硝柳胺组使用氯硝柳胺(3μmol/L)处理,联合用药组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1μmol/L)+氯硝柳胺(3μmol/L)处理。采用MTT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p-PI3K、PI3K、p-Akt、Akt、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将耐药性MDA-MB-231细胞接种至雄性SD小鼠体内,建立小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并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氯硝柳胺、氯硝柳胺+LY294002,每日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肿瘤体积;5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Ki-67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硝柳胺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均下降,细胞凋亡增多;细胞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P-gp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硝柳胺组、联合用药组小鼠5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肿瘤体积均缩小(均P<0.05),移植肿瘤组织Ki-67表达均下调(均P<0.05)。结论氯硝柳胺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紫杉醇耐药性TNBC细胞的体内外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Annexin Ⅱ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迁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AnnexinⅡ基因序列特异性双链小干扰RNA(Annexin Ⅱ-siRNA),转染高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检测Armexin 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生长曲线和体外侵袭迁移实验,观察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Annexin Ⅱ-siRNA能有效抑制Annexin Ⅱ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经siRNA处理的细胞,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侵袭迁移力显著下降(P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乳腺癌MDA-MD-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对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MDA-MD-231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L组、咪达唑仑M组、咪达唑仑H组和咪达唑仑H+Sp-cAMPS组,咪达唑仑L组、咪达唑仑M组、咪达唑仑H组分别用5μmol/L、10μmol/L、20μmol/L咪达唑仑处理细胞,咪达唑仑H+Sp-cAMPS组加入20μmol/L咪达唑仑+10μmol/L Sp-cAMPS处理细胞。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迁移能力;Transwell试验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AMP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验证磷酸化(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咪达唑仑L组、咪达唑仑M组、咪达唑仑H组细胞呈现凋亡现象,凋亡率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咪达唑仑H组比较,咪达唑仑H+Sp-cAMPS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cAMP、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通过抑制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PI-103在体外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I-103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0.1、0.2μmol/L PI-103对A375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结果 0.1、0.2μmol/L PI-103对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在浓度高于0.4μmol/L时,PI-103能够明显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P〈0.05)。0.1μmol/L PI-103作用后,迁移实验和运动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1.73±13.80)、(63.67±8.54),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μmol/L PI-103作用后,迁移实验和运动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4.07±9.22)、(34.80±7.8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2μmol/L PI-103作用后,A375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103可通过下调MMP-2、MMP-9的表达抑制A375细胞迁移和侵袭,为其应用于抗恶性黑素瘤转移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