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琼  冷淑英  石兵 《农垦医学》2006,28(2):112-114
目的:动态心图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7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与日常活动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7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共发生心肌缺血681次,其中无痛性心肌缺血为558例,占81.9%,有症状性心肌缺血123例,占18%。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无创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应对无痛性心肌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闻、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③冠状动脉内药物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有多支病变,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病变范围广。冠脉内药物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 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③冠状动脉内药物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有多支病变,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病变范围广。冠脉内药物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双保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29-2330
目的: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共7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2组,其中冠心病组患者400例,非冠心病组患者313例,观察对比2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特征。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方面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心病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结论临床上建议冠心病患者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情况,此外还需要定期观察心肌缺血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Holter监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olter监测观察98例冠心病患者,结果表明,Holter监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是简单、可靠、有效、无创的方法,利用其可识别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问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605次心肌缺血,92.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闻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白天明显重于夜间。结论 应重视十二导24小时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注意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冠状动脉在解剖上有明显的固定性狭窄病变,临床上虽无绞痛及其他症状,但心电图和/或其他检查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的一种冠心病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隐匿型心肌缺血和寂静性心肌缺血,但与无症状性冠心病和无症状性运动试验阳性不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1500例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记录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改变情况,不同时段平均心率、缺血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动态心电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均下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间多出现在清晨,有明显的昼夜规律,而且发现发生心肌缺血与心率无关。各种心律失常中,主要为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结论 冠心病患者多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敏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2):960-960,96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方法 对确诊的4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Holter监到,观察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时间及其与活动状态的关系。结果 486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335例,共698次,累计时间为3526分钟。其中619次与活动有关。6:00—12:00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高峰期,在此期间共发作389次,累计时间为2100分钟。具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为13.02%,高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4.72%。两组死亡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该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心脏猝死及预防心肌缺血的发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86例动态心电图分析任润梅,刘元生,吴生财,徐国俊,温岚(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内蒙古总工会工人疗养院)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十分常见,但易被忽视,常因治疗不及时而发生猝死及心肌梗死。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86例,以...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无心绞痛的有关症状,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故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180例,观察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贤 《大家健康》2008,(6):64-64
体检作心电图时,报告单上写着:心肌缺血。请问这就意味着患了冠心病吗?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上常出现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但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却不只看心电图的变化,还要根据临床表现、冠脉造影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比较20例冠心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极量短暂等长收缩运动(briefisometricexercie,BIE)、极量持续等长收缩运动(sustainedisometricexercise,SIE)与动力性运动(dynamicexercise,DE)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和心功能表现。结果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在DE运动终点时有心肌缺血表现,但在BIE和SIE时无相应表现。心血管反应总体趋势为DE时心率和两项乘积运动增量均明显高于BIE和SIE,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正常组DE时血流动力学多数指标的运动增量均高于BIE和SIE,但有无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同等主观用力的前提下,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肌缺血发生率低于动力性运动。等长收缩运动时较高的舒张压和较长的灌注时间对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长收缩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有合理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隐性心肌缺血也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临床上有心肌缺血客观表现,而无与缺血有关的症状者。SMI是冠状动脉病变所致,为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少冠心病病人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及早发现隐性心肌缺血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MI正受到临床医师的极大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从脾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临床无心绞痛或心绞痛相似症状,属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隐匿,不被患者重视,易发生冠心病。现以临床证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冠心病与无痛性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对20例正常人、20例冠心病患者及26例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内源性洋地黄样免疫活性物质的测定,结果正常人为0.51±0.18ng/ml,冠心病组为1.04±0.49ng/ml,无痛性心肌缺血组为0.99±0.35ng/ml。冠心病组和无痛性心肌缺血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值均小于0.001。认为冠心病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是一致的。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往往被忽视,故危险性更大,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潘运萍 《中原医刊》2007,34(3):28-29
目的 对350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CG/ABHOLTER12TOP版检测仪,通过24h心电监测,观察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HRV)的有关资料。结果 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189例.141例不伴有心绞痛发作。检出心律失常661例次,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350例患者中检出102例HRV降低(29%),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69例(67%)。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一项重要预后指标,冠心病人特别是SMI与HR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晓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40-144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没有缺血性胸痛或与心肌缺血有关的客观症状,又称隐形冠心病,是造成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随着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应用,SMI检出率明显增高。笔者对60例冠心病患者24hDCG监测,旨在探讨SM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机制及DCG对S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绞痛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但心肌缺血发作时也可无胸痛或其他症状。现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概念、危险因素、预后加以综述。概念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并无心绞痛或其他有关症状的临床现象。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发生率高,远远超过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是指患者无明显的心绞痛及心绞痛等同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心肌缺血的证据。Cohn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分为3大类型:…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根据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和相关心肌演变的过程,冠心病可分为5种类型,即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原发性心跳骤停。近年来又将不同临床表现的各型冠心病综合成两大类: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也包括猝死型冠心病;②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目前认为稳定型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管径狭窄,在心肌需氧增加时由于供需失衡而导致心绞痛。传统上将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