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73%(43/44)高于对照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44),低于对照组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行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手术时长,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 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3±41)m L,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6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20例,良12例,可1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9%;对照组患者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3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8.8%;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明显,且能较好地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新杰 《吉林医学》2011,(32):6834-683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52±7.6)min,术中出血量(342±25.4)ml。随访3个月~1.5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为≥90分33例,良为70~89分57例,差为<70分7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其有效保存了股骨头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的治疗效果及其康复锻炼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43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康复锻炼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前后VAS平均评分分别为(5.1±2.3)、(2.9±0.8)分,治疗后VAS评分显著升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平均髋关节Harries评分由治疗前的(32.9±6.8)分上升至(88.4±4.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平均髋关节活动度0°上升为(133.6±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优37例,良5例,差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的纾解髋关节疼痛症状、重塑髋关节相关功能,配上相应的康复锻炼,为患者日常活动提供方便,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与探讨微创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微创减压,彻底刮除股骨头坏死区死骨,将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坏死区治疗40例48髋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RCOⅡB 14例,ARCOⅡC 34例。分别对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2例3髋失访,38例45髋得到完整随访(ARCOⅡB 14例,ARCOⅡC 31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以上,其中36例43髋患者髋关节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X线显示坏死区形成新骨,坏死病变面积减小或消失。2例髋关节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最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43.02±7.32分,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61.51±6.18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75.53±6.33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85.33±5.11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与术前髋关节Harris平均分比较,属于较好。结论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防止股骨头病变发展和塌陷,预防股骨头坏死,可作为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ARCOIIB-C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23例33髋,假体选择混合型、生物型全髋关节。术前、术后均予以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72个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保留了髋关节的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1例,其中直接前方入路36例(观察组),后外侧入路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疼痛VAS评分、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小(8.4±0.7 cm),术中失血量少(315.0±116.0 mL),输血率低(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06.4±12.5 min)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3、7 d分别为2.5±0.6分、1.8±0.4分、1.1±0.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76.1±4.8分,优于后外侧组的65.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观察组分别为17.7±1.2 °、43.9±2.9 °,对照组分别为18.0±0.9 °、44.7±3.1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方入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外侧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益都中心医院在2005年2月~2010年6月采用此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37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前外侧入路组19例,后外侧入路组18例,均为单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记录每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条件允许情况下首先选择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的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46例,两组患者采取的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来讲,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结合慕尼黑骨外科(orthop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 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年龄82~94岁,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DT结合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术后1、6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7天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3±2.7天、66.4±8.8分、80.4±11.5分、2.7±0.8分、1.0±0.4分,均优于对照组(12.4±3.4天、50.1±12.5分、72.5±8.2分、3.6±0.9分、1.5±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2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出现2例小转子处骨折;对照组有3例假体后脱位以及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 MDT结合OCM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天数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医学》2017,(1):28-2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 2 3~ 5 0岁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 1 39例 ( 1 48髋 )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均采用进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对所有随访病例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的 X线表现 ,评价假体有无松动、下沉以及假体与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1 31例 ( 1 39髋 )获得 0 .5~ 7年随访 ,平均 4.2年。术前 Harris评分平均 45分 ,术后平均 93分 ,优良率 94%。X线随访结果良好 ,假体与骨质紧密结合 ,未见松动、下沉。结论 :对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生活、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陶瓷棒微创技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陶瓷棒微创治疗的11例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分析影像学、VAS和Harris评分.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5.80±6.30)min、手术出血量30~55 mL.术后随访平均15.6个月.参考Harris评分,优6髋,良5髋.优良率为84.6%,VAS评分与Harri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摄片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结论 陶瓷棒微创技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7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每组各35例,随访3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W0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显著,其中采用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Harris评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解笑宸  姚粤峰 《四川医学》2018,39(7):790-79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FIM得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传统手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FIM得分无差别,术后3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FIM得分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和髋关节脱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共80例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前外侧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传统入路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外侧入路组采取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下蹲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前外侧入路组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入路组(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下蹲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 前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确切,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黄敬敬  牛恒  王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39-3140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74例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和微创组(37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微创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微创组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均P<0.05)。与常规组比,微创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高(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微创前外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优化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