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MACT)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例接受MACI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0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1、3、6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测量各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软骨全层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个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T2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移植区T2值的纵向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ACI术后1、3、6个月移植区的T2平均值分别为(82.40±15.23)、(71.09±13.06)、(53.80±4.86)ms。术后6个月内移植区T2值均大于正常区,1、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术后1、3、6个月移植区T2值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磁共振T2 mapping 成像能够无创、动态地监测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可作为软骨修复术后评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
分层分布特点。方法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
的全层和深浅层△R1值。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时间点间移植软骨的△R1值变化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ACI术后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全层△R1值均小于移植软骨△R1值(P均<0.05)。MACI术后各时
间点移植软骨深层△R1值小于浅层△R1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I术后3个月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的
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明显大于12个月移植软骨△R1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dGEMRIC技术可作为无创性评估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4例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OA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用磁共振T2mapping技术观察膝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情况。选择16只小型雄性猪(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只)制作软骨缺损修复模型,实验组采用Mosaicplasty技术联合组织工程软骨移植进行缺损修复,对照组单纯采用Mosaicplasty技术进行移植。术后采用3T磁共振进行评估,并根据MOCART评分标准对组织修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OA组膝关节软骨T2值明显高于正常组、正常组和OA组负重区软骨的T2值均高于非负重区(均P<0.05)。正常组的深层股骨髁软骨T2值均低于浅层股骨髁软骨T2值,OA组非负重区的股骨内、外髁软骨中浅层T2值均高于深层T2值(均P<0.05);负重区股骨内、外髁软骨深及浅层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周对照组猪MOCART评分为(52.14±3.69)分,实验组MOCART评分为(63.64±7.3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能有效地对无明显形态变化的软骨组织成分进行评估,对监测和诊断早期关节软组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能有效地评估组织修复的信息,并能鉴别组织的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弛豫时间图(T2 mapping)技术在软骨损伤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关节镜证实存在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共29例30膝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5T MR超导型扫描仪扫描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软骨,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软骨及髌骨面软骨,将MRI扫描所得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应用该公司提供的FUNCTOOL 4.3的T2 map软件自动重建成膝关节软骨T2值的空间分布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骨内外侧面与股骨内外侧面软骨浅层的T2值均高于深层的T2值,两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髌骨面软骨浅层与深层的T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通过量化分析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对软骨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患者(观察组),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退变组及重度退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休检的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扫描,测量受试者T2值及T1ρ值,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股骨外侧面、股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髋骨面T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退变亚组患者股骨外侧面、股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髋骨面T2值显著高于轻度退变者(P<0.05);观察组股骨内踝负重区、股骨内踝非负重区、股骨外踝负重区、股骨外踝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胫骨内侧平台区、髌后软骨区磁共振T1ρ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退变亚组患者股骨内踝负重区、股骨内踝非负重区、股骨外踝负重区、股骨外踝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胫骨内侧平台区、髌后软骨区磁共振T...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软骨损伤的MRI形态评分及T2值变化。方法收集65例膝关节OA病人及10名健康受试者,行膝关节MRI矢状位3D-WATSc、T2 mapping扫描,将病人组分轻度(OA1)组、中度(OA2)组、重度(OA3)组,评价OA组各亚区软骨T2值与全器官磁共振评分法(WORMS)的相关性,比较各亚区T2值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除股骨外侧区外,OA组软骨T2值与WORMS评分呈正相关(r=0.657~r=0.854,P < 0.05);除股骨外侧区T2值外,其余各亚区T2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2值在髌骨区、内侧股骨区、内侧胫骨区发现膝关节OA软骨形态改变前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78.3%、68.2%、54.8%,特异度分别为100%、80%、70%。结论MRI半定量评价指标WORMS与定量评价指标T2值均能有效评价膝关节OA软骨变化,T2值能够区分膝关节OA软骨损伤程度,发现软骨形态改变前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骨节病软骨组织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DCD5)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1, EGR-1)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大骨节病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KBD
组)10例,同时收集15例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OA组)作为疾病对照,收集6例正常软骨作为健康对照(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
染色法检测3组关节软骨组织中死亡受体调节因子PDCD5和EGR-1表达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和分析3组关节软骨不同分层
间阳性表达率的显著性差异。结果(1)KBD软骨中层PDCD5阳性细胞表达率(41.35±2.97)%显著高于OA组(26.48±2.04)%和
正常组(19.02±1.88)%(P=0.001和P=0.000),KBD软骨深层显著高于正常组和OA组(P=0.000和P=0.029),OA组也高于正常组
(P=0.038),而3组间的表层软骨细胞PDCD5阳性率无差异(P>0.05);(2)在KBD软骨表层,EGR-1表达显著高于OA软骨和正常
软骨表层(P=0.000和P=0.000),3组软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94±3.09)%、(3.20±1.49)%和(12.66±1.06)%,KBD软骨中层
EGR-1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OA组软骨(P=0.002),而高于正常软骨(P=0.017),KBD软骨和OA软骨深层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正常组(P=0.000和P=0.001),而KBD组和OA组的平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187);(3)KBD组与正常组的PDCD5和EGR-1
分别在3个软骨细胞层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而PDCD5和EGR-1在OA关节软骨表层呈强正相关。结论KBD软骨深层PDCD5显
著上调,而软骨表层和深层EGR-1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两种重要的细胞死亡相关因子在大骨节病软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 T2 mapping对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OA患者(OA组)及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膝关节软骨进行MR T2 mapping检测,比较两组膝关节胫骨软骨及股骨软骨的T2值,评价MR T2 mapping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诊断价值.结果:OA组膝关节胫骨软骨、股骨软骨T2值分别为(53.2 ±8.3)ms、(56.3±7.0) ms,高于健康成人膝关节胫骨软骨、股骨软骨T2值(46.5±5.7)ms、(49.9 ±5.2)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A患者膝关节软骨T2值高于健康成人,MR T2 mapping能于OA患者患病早期检测到软骨组织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一种把膝关节软骨T2图自动分为三层及九个区域并算出各区域T2均值的方法。方法本方法根据临床经验
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在T2图上手动勾勒出的膝关节软骨边缘,计算其中轴线以及中轴线的法线,然后将医生分割区域沿法线方
向等间距再分为表浅层、中间层、深层三层,再根据中轴线的长度选取两条法线将软骨区域均分为内中外三部分,最后计算各个
区域内的T2 均值,并通过Bland-Altman 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工分区和自动分区方法的95%一致性界限为
(-3.04 ms, 3.20 ms),其一致性界限窄(小于最小均值的一半),变异系数为4.04%。结论自动分区与手工分区这两种方法具有
较好的一致性,而且自动分区方法克服了手工分区方法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软骨损伤MRI 形态评分及T2 值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 年9 月—2017 年7 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治的膝关节OA 患者72 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 该院健康体检者20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 检查。比较两组膝关节软骨不同区域T2 值,采用 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全器官磁共振评分(WORMS)分别评估两组研究者症状程度和MRI 检查严 重程度,分析T2 值与WOAMC、WORMS 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股骨外侧区(LF)、股骨内侧区(MF)、 胫骨外侧区(LT)、胫骨内侧区(MT)及髌骨区(P)区域软骨T2 值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 相关 分析结果表明,膝关节OA 患者LF 区域T2 值与WORMS 评分无相关性(P >0.05);膝关节OA 患者MF、 LT、MT 及P 区域T2 值与WORMS 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膝关节OA 患者僵硬、疼痛、关节功能 WOMAC 评分及WOMAC 总分与T2 值呈正相关(P <0.05)。结论 MRI 检查T2 值与膝关节OA 患者临床症状、 软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RI 检查能反映膝关节OA 患者软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和T2-mapping成像技术对中医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 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月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伤骨科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5例,男9例,女36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7.4±6.1)岁。所有患者行杜式手法治疗,每周治疗1~2次,共治疗12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各疗程间均进行患侧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各患者行磁共振后随访3~6次不等。分别获得各区域软骨厚度、软骨缺损的MRI分级、软骨信号容积、髌软骨和股骨髁软骨T2-mapping值及伪彩图和软骨下骨髓水肿的面积。 结果:治疗6个月后,髌软骨和股骨髁软骨厚度均显著增加(t髌骨=9.57,P〉0.05;t股骨髁=11.59,P〉0.05),治疗12个月后,软骨容积亦显著增加(F-14.64,P〈0.01)。治疗3个月后,Rech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Z=17.96,P〈0.05)。治疗9个月后,膝关节软骨T2-mapping示髌软骨T2值有降低表现(F=3.11,P〈0.05)。治疗3个月后,股骨软骨下骨髓水肿的体积明显缩小(f=-4.53,P〈0.01);治疗6个月后,髌骨软骨下骨髓水肿已经消除(t=5.53,P〈0.01)。 结论:以MRI作为检测手段,初步证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法治疗手段能促进软骨修复和软骨下骨髓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Fas蛋白表达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及盐酸
椒苯酮胺(PPTA)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豚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
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PPTA组,每组随机选6只用于RT-PCR检测,剩余10只用于免疫组化。微血管夹夹闭双侧椎
动脉及右侧颈总动脉1 h松开动脉夹以制造耳蜗缺血模型,缺血再灌注PPTA组于缺血1 h再灌注后立即经股静脉注射PPTA
(10 mg/kg),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取标本。用RT-PCR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耳蜗组织IL-1β、TNF-α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缺血再灌注PPTA组耳蜗组
织IL-1β mRNA、TNF-α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0.001);缺血再灌注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和血管纹Fas
表达阳性,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较其它三组明显增高(P<0.05),缺血再灌注PPTA干预组IOD值与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TA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耳蜗各部位IL-1β、TNF-α mRNA、Fas蛋白表达;PPTA可能通过抑制炎
性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实现对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
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双盲分成2组(n=30):Ⅰ组气管插管后右美托咪啶以0.5 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至手术缝合切
口前;Ⅱ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以相同方法术中维持输注。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
间(T2)及清醒拔管时间(T3);记录各时点及拔管后1 min(T4)、10 min(T5)、30 min(T6)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iker镇静躁动
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大于Ⅱ组,拔管时间小于Ⅱ组(P<0.05);T2及T4时点Ⅱ组
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高于Ⅰ组,T1、T2及T5时点Ⅰ组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平均
动脉压、心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T3、T4时更加显著(P<0.01);每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3、T4时均比其余时点明显升
高(P<0.05)。结论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可以很好的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降低苏醒期风险和
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半月板损伤与对应软骨T2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168个半月板)行膝关节常规MRI及T2-mapping序列检查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病例按其后角半月板损伤程度分组,0级为对照组(15例),Ⅰ、Ⅱ、Ⅲ级为病例组(65例)。应用MRI T2-mapping序列测量各组对应于半月板后角的股骨内、外侧髁及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的T2值,探讨半月板损伤与软骨T2值的关系。结果Ⅰ、Ⅱ级与对照组关节软骨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99)。Ⅲ级关节软骨T2值高于Ⅰ、Ⅱ级组(P〈0.05)和对照组(P〈0.01)。61.7%的Ⅲ级信号见于内侧半月板后角(29/47)。Ⅲ级组胫骨、股骨内侧髁软骨T2值高于胫骨、股骨外侧髁软骨(P〈0.05)。结论半月板Ⅲ级损伤时对应处的关节软骨T2值明显升高,T2-mapping成像对诊断软骨损伤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维各向同性磁共振成像分析踝关节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各向同性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 3D-FSE)和三维快速场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 3D-FF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 2D-FSE)对踝关节解剖结构显示的特点。方法随机选10名
志愿者进行各向同性3D-FSE、3D-FFE及2D-FSE序列磁共振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并测量各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用5 分利克特表(5-point Likert scale)评估各序列各组织的成像质量。结果
在各组织中的3D-FSE 序列SNR最高,在软骨、肌肉、肌腱中其次为3D-FFE 序列;软骨-骨髓、肌肉-肌腱、关节液-肌腱中的
3D-FSE的CNR最高,其次为3D-FFE,各序列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估三种序列踝关节软骨的成像质量,各序列
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D-FFE成像质量最好,其次为3D-FSE。主观评估韧带中3D-FSE、2D-FSE序列均优于3D-FFE序列
(P<0.05);主观评估肌腱中,除腓短肌腱外,其余肌腱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都是3D-FSE成像质量最好,其次为2D-FSE
序列。结论各向同性3D-FSE 序列具有最高的SNR、CNR,能任意平面重建,扫描时间短,可全面评估复杂关节的解剖结构,广
泛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正常生长软骨的MR信号特征及与组织学发现的相关性 ,检测乳猪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T1和T2弛豫时间的不同。方法 :12例出生仅 2周的乳猪 ,用 1.5TeslaGEMR仪对双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骺进行扫描 ,将MR所显示的各层微细解剖结构的信号特征与相应组织学构造进行比较对照。运用多层面多回波自旋回波MR序列进行T2弛豫时间测量 ,运用反转恢复系列进行T1弛豫时间测量。结果 :MRI显示了二次骨化中心骨髓和干骺端之间的 5种不同的微细解剖结构 ,它们分别为 :①二次骨化中心的临时钙化带 ;②二次骨化中心的生长板 ;③骨骺软骨 ;④生长板 ;⑤临时钙化带。股骨生长板软骨的T2 和T1值与骨骺软骨相比有显著延长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MRI能够鉴别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生长板和骨骺软骨T2 和T1值的不同主要是因为软骨基质内水分子被蛋白粘多糖束缚的状态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