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CAP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CAP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18个正常个体外周血白细胞和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分析HCAP1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受检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和白血病患者原始细胞均表达HCAP1蛋白;在正常人外周血成熟白细胞,HCAP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原始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分布;急性白血病患者原始细胞HCAP1蛋白的相对表达值(HCAP1/actin的灰度比值)为(0.37±0.23),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的HCAP1蛋白相对表达值为(0.31±0.19,P>0.05).结论:正常入外周血白细胞和白血病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均表达HCAP1蛋白,两者之间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Id1)在白血病白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急性非淋巴细胞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的相关性,为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KT-PCR.方法,检测Id1在健康志愿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健康自愿者相比,Id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1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 ,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从 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4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AL1和AL2 )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 91.8%以上 ;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2 )、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 (M3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 (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 71.4 %~ 86 .7% ,平均为 87.7% ,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 (占 12 .3% )。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 ,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 ;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 ,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环磷酰胺联合诱导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HAL)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于 10 0× 10 9/L的白血病 ,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凶险 ,易合并颅内出血 ,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导致早期死亡、预后极差。近几年来采用环磷酰胺 (CTX)预处理降低白细胞负荷后联合诱导化疗的方法治疗 2 9例HAL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本院住院患者 ,经血髓象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16~ 78岁 ,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NLL) 9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6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CML—BC) 4例。外周血…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有升高、正常和降低三种情况,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非白血性白血病)与正常或增高两种类型白血病在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上有一定的关系,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6例病例,均是1996~2003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因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有其特殊性,故不包括在内),其中白细胞总数小于4.0×109/L(非白血性白血病)组11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39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白细胞总数大于等于4.0×109/L组162例,男性105例,女性57例…  相似文献   

6.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妊娠少见,妊娠并不影响白血病的进程,但白血病可增加流产率和母体死亡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他器官中发现.妊娠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临床极易误诊,现报告1例以妊娠期巨乳和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检出幼稚白细胞在诊断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和AL2)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91.8%以上;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M3)、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71.4%~86.7%,平均为87.7%,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占12.3%)。结论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计数分离出的白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观察其近期疗效、1a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率等。结果:2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经1次~4次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中位数由14 8.6×10 9/ L下降至32×10 9/ L ,分离出的白细胞中位数为14 .3×10 9/ L (8.0×10 9/ L~31.3×10 9/ L )。治疗组2 6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73.1% ,未缓解(NC) 5例,死亡2例。对照组2 4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9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5 9.1% ,未缓解(NC) 5例,死亡6例。结论:采用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既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又提高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造血细胞中白细胞系统的过度增生,并浸润各组织脏器,产生各种症状,周围血液中表现为白细胞在质和量上的变化。按病程缓急和白细胞成熟程度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四大症状(发热、贫血、出血和胸骨压痛),三大体征(肝、髀、淋巴结肿大)。 1.发热。原因不一,低热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代谢旺盛产热增加。若发热在39℃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ECKMAN-COULTER.GENS血液分析仪在检出白血病及判断白血病类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9例初发白血病的血标本,分析白细胞散点图、白细胞警示信息、血涂片分类等指标.结果:118例患者出现异常散点图,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一定特征性,而其他类型白血病散点图各种各样.初诊白血病患者散点图的白血病细胞系列与实际白血病细胞系列符合率为50%;而CML、M3(M3V除外)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符合率为100%.警示有原始细胞者符合率为97.5%;警示有幼粒细胞者符合率为97%;警示有异型淋巴细胞者符合率为14.7%.结论:异常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异常细胞信息是发现白血病的重要指标(散点图优于警示信息),并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类型.警示原始细胞、幼粒细胞者,其结果可信度高,警示异型淋巴细胞者,可信度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例多发性骨髓瘤 ,2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①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②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 ,在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③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者表达水平下降 (P <0 0 5 )。④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 ,P <0 0 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不同的恶性血液病 ,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 ,并与细胞类型、临床特征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A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症候群。系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 10 0× 10 9/L的急性白血病。属于高危性急性白血病 ,我院近年共收治 36例HLAL患者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36例HLAL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15~ 60岁 ,平均年龄4 4 5岁。法美英白血病协作组 (FAB)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例 ,均为L2 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 7例 (M12例 ,M2 8例 ,M3 2例 ,M4 1例 ,M514例 )。占同期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的 13 8%。诊断和疗效标准 :诊断按 1986年天津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2例初发时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2例初发时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同时选择22例高白细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对照组,分析其疗效.结果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CR)率82%,CR 1年有22.7%,CR 2年有27.3%,持续CR 3年及3年以上的有31.8%.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标准的联合化疗或/和诱导分化治疗后,可获得较高CR率,CR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张慧  刘瑞明  刘刚  苗庄  王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35-1135,1140
目的 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3)、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AL2)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97.89%以上;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和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3.79%以上,平均为92.60%,幼稚细胞检出范围均在40.1%~77.8%,亦有少数患者因白细胞总数少,在外周血中难以查到幼稚细胞,高度怀疑时,应采取浓缩白细胞后涂片检查.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化染色等综合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病变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Ki-67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Ki-67阳性率.结果Ki-67阳性率在0~50.4%之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0.01).初发时白细胞<30×109/L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例,Ki-67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增殖状态不同,且较低的Ki-67阳性率有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43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TCA)是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离机,将患者体内过多的病态白细胞分离去除,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1]。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作者对43例患者97次TCA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至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5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白细胞(98~305)×109L-1,血小板(21~89)×109L-1,Hb(43~104)g/L,28例患者Hb<70g/L。1.2TCA治疗应用美国产Haemone…  相似文献   

17.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是指外周血中细胞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凶险,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紧急处理.临床上HLAL占急性白血病总病例5%~10%,并非罕见.现将3例HLAL治疗体会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19岁,血常规HB 128 g/L,WBC336×10 9/L,PLT 104×109/L,骨髓检查确诊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后经羟基脲500 mg,每6 h 1次,别嘌呤醇200 mg,每天3次,同时水化疗法及碱化尿液,入院后第2天出现脑出血,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在其周围血液里的白细胞都有显著的增多,但两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完全不同。所谓白血病,是指造血器官中某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的不明原因的过度增生,也可以说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迄今尚不清楚。白血病依据病程的急缓,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依据病理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三种。依据周围血白细胞数分为白血病性和非白血病性两种。白血病的共同特点: 1.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骤,有畏  相似文献   

19.
小儿白血病有多种类型,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最常见,其次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红白血病等.白血病由于造血组织中血细胞异常增生及细胞浸润于各脏器组织,可产生下列多种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一、全身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常先出现一般全身症状,如皮肤苍白、纳差、乏力,以后逐渐出现血液病症状及体征,如出血、贫血、白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病人多以发热、关节痛就诊,常被误认为关节炎.也有因高热、衰竭、恶心、呕吐而被误认为感染.二、贫血:进行性贫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骨髓内白细胞大量增殖,夺取造血原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分别检测初治AL患者(112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 (AL-CR)患者(57例)、急性白血病难治复发(RRAL)患者(29例)及正常对照者(20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4组间BAG-1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95、37.866,P<0.001),初治AL组和RRAL组中2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L-C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有关(χ2=16.336、19.289,P<0.001),且BAG-1与Bcl-2的表达呈正关联(rP=0.587,P<0.001).结论:BAG-1可能协同Bcl-2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