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指标对于其短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确诊AMI患者180例(AMI组)和体检健康研究对象100例(健康组),对两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分析两组的DC、DRs值差异,并观察不同DC、DRs危险分层的AMI患者6个月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AMI组患者的DC、DR2、DR4、DR8的测定值均显著的小于健康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中高风险比例(45.00%)显著的高于健康组的(11.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低风险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的低于中、高风险AMI患者(P<0.05),低风险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的高于中、高风险患者(P<0.05)。高风险的AMI患者的心源性病死率(18.18%)、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36.36%)、心律失常率(40.91%)、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率(50.00%)均显著的高于中、低风险的AMI患者(P<0.05)。结论AMI患者的DC与DRs指标较正常人群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根据其风险分层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对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116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65例(IGT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51例(IFG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慢性心力衰竭且血糖正常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DC及DRs检测结果、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IGT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及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DC及DRs指标显著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增加,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IGT或合并IFG时患者的心迷走神经功能损害比血糖正常组更明显。慢性心力衰竭合并IGT患者的心功能受损最严重,DC及DRs指标降低更显著,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3.
吴志忍  林荣 《医学综述》2014,(8):1437-1440
心肌梗死后由于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心脏负性频率调节能力下降而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通过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通过检测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可对猝死风险进行分层。国内外大量研究都高度肯定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该文就心率减速能力检测的方法、优越性及其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价值予以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常见病因,其发生多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有关。心率减速力(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新的心电指标,但是其在VVS患儿中的变化及应用,目前鲜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VVS患儿无症状期DC与DRs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VVS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DC值、DRs值,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SDNN、SDANN、LF小于对照组,RMSSD、HF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C值、连续5个心动周期中后4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4)、连续9个心动周期中后8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 3 个心动周期中后2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VS患儿DC值与SDNN、SDANN、RMSSD、H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0、0.84、0.92、0.86),与LF(r=-0.85)呈负相关(P<0.05)。结论 VVS患儿DC值、DRs值明显升高,表明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且DC值、DRs值可以从不同侧面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高低。  相似文献   

5.
刘中龙  张晓红  陈旺 《安徽医学》2017,38(11):1409-1412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心率减速力(DC)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CS的119例患者(ACS组),为研究对象,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中年龄、性别相仿并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并应用美国DMS公司动态心电图Net版分析系统对两组研究对象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DC指标和HRV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3组患者DC、HRV各指标的差异,探讨ACS患者DC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及AMI组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AMI组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9、0.201、0.187(P均<0.05),均为正相关。结论 DC可作为定量反映ACS患者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可靠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27-29
目的综合分析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高原性心脏病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分析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91例高原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我院90例健康体检者的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减速力值和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心率减速能力。结果实验组心率减速力值2、心率减速力值8、心率减速力值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风险心率减速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风险和高风险心率减速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高原性心脏病患者有着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患者心率减速能力的变化及其预后的评价。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住院的115 例确诊为AMI 的患者(AMI 组) 和50 例非AMI 患者( 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14 d 内完善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将两组患者按心率减速能力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亚组,比较AMI 组和对照组心率减速能力的差异;同时记录临床信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AMI 患者平均随访(9.2±1.7) 个月,观察其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发生情况,分析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 组风险分层较高,心率减速能力较弱(P < 0.05)。MACE 事件组与非MACE 事件组比较其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比例显著增加(P =0.005),低风险比例显著减少(P =0.032)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AMI 患者短期随访期间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减速能力低风险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AMI 患者的心率减速能力减弱,心率减速能力显著减弱是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在评价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王亮  宋剑  刘晶  刘美莲 《重庆医学》2018,(9):1273-1276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水平及相关性,探讨其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评价.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ICM的患者作为ICM组以及6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连续心率减速力(记录DR2、DR4、DR8值)、心率变异性记录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心率变异性频域的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值,观察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M组与对照组相比,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结论 ICM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降低、心率变异性减低,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程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91例,根据病程将其分为:A组(病程<1个月,n=28),B组(病程为1~3个月,n=31),C组(病程为4~6个月,n=16),D组(病程>6个月,n=16);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5组心率减速力(DC)以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中的DR2、DR4、DR8。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MI患者病程与DC、DRs的相关性。结果 5组DC及DR2、DR4、DR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R4、DR8与AMI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46、0.614、0.324,P<0.05),DR2与AMI患者病程无相关关系(rs=0.088,P>0.05)。结论 AMI患者病程越短,DC值较低,迷走神经功能活性降低,猝死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2例UA患者(UA组)和6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的DRs值(DR2、DR4 、DR8)及HRV时域指标(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NN intervals,SDNN;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s of NN intervals in all 5-min segments,SDANN),并对UA患者的DRs与HRV时域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UA组患者的DR4及DR8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DR2值则与正常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UA组为25.8%,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2% (P <0.01);UA组的DRs与SDNN 、SDAN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A患者的DRs及HRV皆有不同程度降低,且DRs与SDNN及SDANN呈正相关,提示DRs也可用于评价UA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具有重要的猝死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