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细胞增殖及DNA倍体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及 DNA倍体水平的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6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粘膜的 PCNA标记指数和 DNA相对含量。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 PCNA标记指数和DNA相对含量分别为 (54.7± 13 .4) %和 7.64± 3 .15,与癌周正常粘膜组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 ;随着 Dukes分期的进展 ,PCNA标记指数和 DNA相对含量逐渐增加 ,C、D期较 A、B期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细胞增殖核抗原及 DNA倍体水平不同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 ,两者可以作为结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区别。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检测 ,并对二者的DNA指数 (DI)、DNA倍体类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水平 (Apo)和增殖活性 (SPF)做了对比分析。 结果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DI值为1.0 8± 0 .2 3,DNA异倍体检出率为 18.99%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DI值为 1.0 0± 0 ,DNA倍体类型均为二倍体。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Apo和SPF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 (P <0 .0 5 )。即使剔除DNA异倍体病例 ,其Apo和SPF仍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组织 (P <0 .0 5和P <0 .0 1)。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癌旁远处组织DNA二倍体细胞的Apo和SPF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正常组织 ,不能真正代表正常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BRCA2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RCA2、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RC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6%,而在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P<0.05)。BRCA2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差异(r=0.372 8,P<0.05);与腋下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0.362 2,P<0.05),但与发病年龄、ER、PR、C-erbB-2表达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BRCA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结肠直肠癌细胞DNA及CD44含量与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癌细胞DNA含量及CD4 4的定量检测与癌形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对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癌组织及癌旁周围正常组织细胞进行DNA含量及倍体测定、CD4 4定量检测。结果 :DNA含量在结直肠癌组明显增高 ,二倍体细胞明显减少 ,而异倍体明显增多 ,在结直肠癌组异倍体率为 6 6 6 % ;同时CD4 4在结直肠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周围正常组织组 (P <0 0 1) ,CD4 4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癌细胞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 ,CD4 4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形成、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癌旁组织DNA倍体及CD44检测的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笔者对57例喉癌旁组织进行DNA及CD44含量分析,并做了90个月的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喉癌旁组织DNA异倍体检出率为59.5%,异倍体中CD44平均含量为(26.8±12.1).二倍体组织中CD44含量为(7.9±4.8),癌旁异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二倍体患者[分别为32.0%、 (32.1±13.6)个月和82.4%、(65.8±21.7)个月,P<0.01],异倍体者生存线也明显低于二倍体者,CD44含量高的异倍体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均高.结论 癌旁组织DNA倍体变化及CD44含量可作为直接判断喉癌术后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DNA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检测58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并以36例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检测分析33例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DNA倍体。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与病理、类型无关(P〉0.01),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33例肺癌患者的DNA倍体分析显示;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的发展,异倍体肿瘤的检出率逐渐上升。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检测对肺癌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测定癌及癌旁细胞的DNA倍体,在评估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癌细胞核DNA倍体分布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类型(特征)的关系,及癌旁细胞核DNA倍体在判断肿瘤局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手术切除26例食管癌细胞,包括9例癌旁食管细胞核DNA倍体模式。结果 DNA指数(DI)范围为1.1~3.48。DI和病理组织分期、分级呈正相关。随着肿瘤的病理分期与分级的发展,异倍体肿瘤的检出率逐渐上升。Ⅲ~Ⅳ期食管癌其癌旁细胞核异倍体检出明显升高。结论 食管癌和癌旁细胞核DNA倍体的联合测定有利于估计食管癌进展和转移,对提高食管癌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 方法 :取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 4~ 5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 2等份 ,其中 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 ,另 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斑点印迹 ,并以TLC扫描数值。结果 :蓝紫色杂交信号颗粒定位于胞质。弱信号见于正常组织的上皮基底细胞 ;癌旁组织的增殖细胞信号增强 ;癌组织分化较高的癌巢信号较弱 ;浸润的癌细胞信号强。原位杂交信号积分值与TLC扫描数值在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依次降低 (P <0 .0 5或P <0 .0 0 1)分别为 :癌组织 (32 .1± 7.8)和 (35 .8± 8.7) ,癌旁组织 (2 2 .1± 5 .3)和 (2 8.1± 6 .8) ,正常组织 (11.2± 2 .4 )和 (11.2± 2 .7)。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呈高表达 ,DNA聚合酶 β较高表达可能是癌变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DNA含量、异倍体、细胞增殖活性与胃癌手术范围及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细胞DNA含量(DI值)、细胞增殖活性(PI值)进行定量检测,并根据DNA含量分析异倍体.结果 胃癌组织中DI值为1.35±0.10,PI值为18.25±7.32,异倍体为82.5%,癌旁组织3 cm、5 cm、7 cm、最远端断端,其DI值分别为1.20±0.08、1.05±0.05、1.01±0.03、0.96±0.01,其PI值分别为16.03±6.27、9.98±3.20、9.54±2.23、6.27±2.17,其异倍体率为70.0%、22.5%、17.5%、15.0%.异倍体率、细胞增殖活性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断端癌残留、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胃癌、癌旁组织3cm组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及异倍体率,高于癌旁组织5cm、7 cm、最远端断端组,可作为胃癌手术切除范围的理论依据.异倍体率、细胞增殖活性可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 DNA含量、倍体分析、S期比例等特点 ,及与组织学分级、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ICM)测定了 2 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 DNA含量 ,并以 38例卵巢良恶性囊性上皮性肿瘤为对照 ,进行倍体分析、S期比例、DI测定。结果 :卵巢交界性肿瘤 DI值 1.11± 0 .0 7,S期比例 33.2 1± 13.72 % ,与良恶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2 2例交界性肿瘤中 4例为异倍体肿瘤 ,与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3例复发病例与同组比较其 DI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异倍体肿瘤多见。结论 :ICM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 ,通过测定 DI值、S期比例倍体分析可提示卵巢肿瘤的增殖及预后情况 ,评估潜在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 ,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6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78.9%.其中肿瘤≥3 cm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90.4%(37/41),〈3 cm者PCNA阳性表达率为65.7%(23/35),两者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86.7%)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67.7%),两者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 结论: PCNA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定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MUC1与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MUC1、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86例乳腺癌及 4 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UC1、ER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可见MUC1阳性表达 ,而乳腺癌组织中MUC1高表达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ER、PR在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UC1及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ER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良好预后明显相关 (P <0 .0 1)。结论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指标 ,与乳腺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 ,ER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1在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8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6.5%,明显高于其在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率44.1%(P<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56,P<0.01;r=0.51,P<0.01);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r=0.31,P>0.05;r=0.18,P>0.05)。结论:在大多数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IGFR-1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并可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DNA修复基因XRCC1在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及种族差异.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各7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XRCC1 mRNA的表达.其中随机选取维、汉各27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XRCC1蛋白表达.结果:XRCC1 mRNA在维、汉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蛋白在维、汉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在转录水平表现出种族差异(P<0.05).结论:XRCC1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存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差异表达,并表现出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分析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每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甲基化基因数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乳腺癌组织中甲基化基因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直径≥20 mm、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的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组织直径<20 mm、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BRCA1基因甲基化性阳率高于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P<0.05);组织学Ⅲ级、乳腺癌Ⅱ~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组织学Ⅰ~Ⅱ级、乳腺癌Ⅰ期、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基因数目高于高于癌旁组织,而且其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影响乳腺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预测受TOP2A调控而影响乳腺癌发展的基因集.方法 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中收集GSM42568表达谱数据及对应的临床信息,分析TOP2A mRNA在104例乳腺癌组织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间的表达情况,以及TOP2A mRNA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比较TOP2A mRNA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生存情况;在TOP2A mRNA高表达样本中利用基因富集分析方法预测受TOP2A调控的相关基因集.结果 乳腺癌组织TOP2A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TOP2A mRNA的表达与T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无相关性(P>0.05).TOP2A mRNA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在TOP2A mRNA高表达样本中富集了碱基切除修复、细胞周期、DNA复制、蛋白酶体、RNA降解、剪接体等相关基因集.结论 TOP2A可能是乳腺癌的致癌基因,其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的新诊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庄晓苹  谭晓  朱暐  董迎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145-148
目的 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乳腺癌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100例正常乳腺组织、100例纤维腺瘤组织之间的SyK和HGF蛋白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癌组织中SyK、HGF的表达率分别为30.0%、68.3%,100例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率分别为60%、33%,100例纤维腺瘤组织表达率分别为63%、36%,SyK、HGF的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表达率在正常乳腺组织与纤维腺瘤组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K、H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块直径及脉管侵犯无关(P>0.05)。随乳腺癌临床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者,SyK表达率缺失越明显,HGF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SyK与HGF之间表达呈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SyK的表达缺失及HGF在乳腺癌的表达增高与乳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yK、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BRCA1蛋白表达与DNA定量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柳州地区人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及mRNA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检测2 5例正常乳腺上皮和增生上皮及5 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及DNA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 0例乳腺癌中的2 0例乳腺癌组织BRCA1mRNA表达。结果 在乳腺正常上皮、增生上皮和癌中BRCA1表达及DNA含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 0 1) ;BRCA1表达与DNA含量呈负相关(P <0. 0 1) ;BRCA1在不同肿瘤大小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但在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DNA分析中,DI值和>5C %值总体分布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但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结论 乳腺上皮中DNA含量增加,BRCA1表达下降,对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检测BRCA1表达及DNA含量在散发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及其配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sLe-X(SialylLewis-X)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E-Selectin和sLe-X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0例乳腺纤维瘤标本为对照。结果:E-选择素和sLe-X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纤维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4%(46/56)、67.86%(38/56)、15.00%(3/20);73.21%(41/56)、58.93%(33/56)、30.00%(6/20)。E-选择素及sLe-X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纤维癌中的表达(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sLe-X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1),而E-Selectin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与ER特征(P=0.001)、肿瘤分期(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13)、肿瘤直径(P=0.01)明显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E-选择素表达状态与生存率相关(P=0.027)。结论:E-选择素和SLe-X协同介导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E-选择素可能是预测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0.
β-catenin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β-连接素(β-catenin)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三阴性乳腺癌、13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β-catenin仅细胞膜表达;乳腺癌组织β-catenin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同时表达。三阴性乳腺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78.9%,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60.3%)(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Ki67状态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   β-caten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以及靶向治疗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