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血尿酸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与血尿酸亦有关.结论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Acuson- 12 8xp10超声仪检测 185例老年人颈总动脉 (CCA)、颈动脉分叉部 (BCA)、颈内动脉 (ICA)、颈外动脉 (ECA)的脂质班块形成情况及各项血流参数值。结果 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加之高血脂、高血压、脑梗塞等影响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结论 超声能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作出诊断 ,对临床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65例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65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临床、CT或MIR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血管壁,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多灶性,发生脑梗塞患者中有粥样硬化斑块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颈脉硬化中,有粥样斑块者易再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1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LDL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老年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脑梗塞患者的颈A内膜厚度(TMT)斑块形态、斑块类型进行检测并与20位身体健康、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无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塞组发现2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0%,患病组颈八内膜厚度IMT1.20±0.35mm,对照组IMTO.65±0.1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梗塞患者颈AIMrr比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性为主,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颈A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探讨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82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测,分别测量颈动脉血管内径、内一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记录其数目,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82例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2例(87.8%).对照组斑块检出者16例(19.5%).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15例(18.29%),对照组颈动脉狭窄检出3例(3.67%),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有重要价值,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监测有重大意义,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脑梗死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98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和112例非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共12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多发生于脑梗死病灶的同侧,以颈动脉分叉处及颈总动脉多见.脑梗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组颈总动脉 PS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颈动脉内膜病变,能敏感检测出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严重程度,对于脑梗死患者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5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以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55例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45例,检出率占87%;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者9例,占1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判断狭窄程度,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预防脑梗塞,提高病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超声检查97例脑梗塞患者双侧颈动脉,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程度。结果97例脑梗塞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69例,发生率为71.13%。CAS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软斑、硬斑次之。软斑、溃疡斑是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CAS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意义重大,可以把颈动脉斑块筛查作为预防脑梗塞的先期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19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脑梗塞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确诊的19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内减压术5例,单纯外减压术3例,同时行内外减压术4例,另有7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治疗总有效率为73.74%,治愈率为52.63%。[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CT、MR I及DW I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100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和血脂等指标。结果:灯盏花组临床总有效率(92.0%)及总显效率(44.0%)明显优于对照组(75.8%,29.0%,P<0.01),灯盏花组72例高黏滞血症和76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有明显改善;灯盏花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及治疗后梗死灶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灯盏花组在用药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 10 0例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6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和血脂等指标。结果 :灯盏花组临床总有效率 (92 .0 % )及总显效率 (44 .0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5 .8% ,2 9.0 % ,P <0 .0 1) ,灯盏花组 72例高黏滞血症和 76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有明显改善 ;灯盏花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及治疗后梗死灶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灯盏花组在用药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44例头部CT平扫及时显示基底节内囊区或(和)脑叶低密度梗死灶;58例复查时始发现。表现为:单纯性脑梗死25例;合并脑挫伤或颅内血肿77例。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首次检查未见脑梗死者CT的追踪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张文记 《农垦医学》2005,27(3):172-174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50ml中,30分钟内滴完。24小时后用肝索静脉滴往3天,并同时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一个月。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h、48h、7天、14天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比和患者总的生话能力状态病残的程度评定疗效。结果:17例溶栓治疗有效率,于24小时为58.8%,48小时为70.6%,7天为76.5%,14天为88.2%。其中5例发病3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者效果明显优于其余12例于3-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以多种药物及联合手术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伤后1年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分(死亡)5例,2分(植物生存)4例,3分(重残)9例,4分(中残)5例,5分(恢复良好)5例。结论:动态CT或MR I检查可尽早发现外伤性脑梗死;对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以多种药物联合、必要时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我院1987~1995年间收治给CT确诊的脑梗塞80例,现就本病诊断、治疗与急性期预后的关系作一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5~82岁,平均65.9岁。其中Ⅱ型糖尿病者27例(33.8%),原有高血压着26例(32.5%),心脏病者18例(22.5%);慢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既往卒中史30例(375%)。活动中起病48例(60%),睡眠中起病16例(20%),安静状态起病10例(125%),外伤后4例,腹泻后2例。右侧肢体无力22例(27.5%),左侧肢体无力20例(25%),意识不清6例(7。5%),视物不清、头晕各3例,头晕、头…  相似文献   

19.
李桃英  乔永红 《医学争鸣》2005,26(3):279-279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2 05/2004 02应用万拉法新治疗急性 脑梗死失眠39(男21,女18)例,年龄50~70岁,病程1~48 h,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晚餐后服用万拉 法新胶囊50mg,不再应用其他镇静药物,随时观察药物副作 用,4wk后进行疗效评定.经过4wk治疗,失眠焦虑症状均 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率(痊愈+显效)48.7%.治疗前后 CSS评分(20.9±3.7→18.1±4.5,P<0.05),睡眠焦虑因子 评分(7.2±2.8→3.5±2.0,P<0.01)明显下降.有8例出现 副作用,其中口干2例,头晕2例,嗜睡1例,失眠1例.减少 万拉法新用量25mg口服,症状缓解.在治疗过程中血、尿常…  相似文献   

20.
皮质脑梗塞患者的载脂蛋白a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蛋白及分子水平载脂蛋白(a)[apo(a)]多态性与脑梗塞间的联系。方法对85名健康对照者和42例皮质脑梗塞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Lp(a)水平、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结合银染法检测apo(a)蛋白大小多态性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方法检测apo(a)基因5′控制区、第一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序列变异。结果脑梗塞患者血Lp(a)水平(153±3mg/L)显著高于对照者(56±4mg/L)(t=4.15,P<0.001);患者组中含有B、S1、S2异型的低分子量apo(a)表型频率(524%)明显高于对照组(294%);apo(a)基因5′控制区有两位点变异在脑梗塞患者中显著不同于对照人群,与血Lp(a)水平变化有关。结论证实apo(a)基因5′控制区序列变异对Lp(a)水平变化亦起重要作用,apo(a)基因大小及序列变异与人群易感脑梗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