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堃 《广西医学》2007,29(6):915-916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梗塞、肠扭转、创伤、肿瘤等而切除了大量小肠后,剩余的小肠不能维持机体原有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临床上严重的营养障碍,术后死亡率较高[1].  相似文献   

2.
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意义 卒中患者的营养代谢功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卒中患者常合并吞咽障碍,其发生率为40%~60%,尤其是脑干和双侧半球卒中的患者更易发生严重吞咽障碍。一方面,吞咽障碍患者气道保护功能差,易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另一方面,吞咽障碍患者进食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其次,重症卒中患者应激反应严重,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对能量和基本底物的需求均发生改变。其他影响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的因素包括:病前已经存在的营养不足、意识障碍、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厌食等。很多卒中患者同时合并多种营养问题,导致营养支持治疗复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郑市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新郑市各级医院3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的发生率为32.5%,与年龄、性别、卒中次数、部位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而与文化程度和卒中种类无关。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与多因素相关,及早识别并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卒中后失眠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本院诊治的190例老年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失眠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社会支持、文化程度、情绪状态、偏瘫、卒中部位、卒中性质、病程及MBI评分者的失眠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老年卒中后失眠的关系。结果 190例老年卒中患者中失眠者99例,发生率为52.11%,其中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卒中性质者失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社会支持、情绪状态、偏瘫、卒中部位、病程及MBI评分者的失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情绪状态、偏瘫、卒中部位、病程及MBI评分均是老年卒中后失眠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卒中后失眠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13.06%,皮层病灶继发癫痫发生率高,占77.27%;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占58.19%,部分性发作表现多样,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多发生在脑卒中半年内,以大脑皮质的发生率为高,临床表现多样,抗癫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的肠内营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并发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6例和肠外营养组15例,于入院后48~72h内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5及14d测定。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4d后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营养指标亦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性期卒中患者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癫痫8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542例脑卒中病人中84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5.44%,男女两性无明显差异,发作类型以GTCS和SGTC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结论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卒中后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8.
赵晓峰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92-189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后脑心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二者的因果关系及误诊的原因。方法通过对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8.7%,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常。其中脑出血24例,脑梗塞26例,二者并发心肌梗塞的机率无明显差异。心肌梗塞多在脑卒中后第1~2周内发生。本组患者存活46例,死亡6例(12%)。结论脑心综合征是由于急性脑卒中后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心肌营养障碍、机体的应激性变化使脑灌注压降低,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较高等,以上诸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了脑血循环和冠脉循环紊乱而发生。因此,认为急性脑卒中与心脏卒中二者在发病进程中互为因果。脑心综合症容易误诊、漏诊,警示临床医生,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早期癫痫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920例脑卒中患者中52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7%,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卒中是老年性癫痫的常见原因,病灶累及皮层者容易发生。少数病例以癫痫为首发,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ABCD2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首次发作后7d内各组患者再发TIA及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38%及23.2%,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低危组与中危组7d内TIA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TIA后7d内大卒中及小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P<0.01).结论:ABCD2评分对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海涛 《海南医学》2008,19(11):44-4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与卒中类型、部位、发生时间的关系,以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方法 对53例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卒中部位、发作时间、发作类型、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皮质脑卒中组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脑卒中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类型无关,与脑卒中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郭和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7-28
目的:探讨中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8例诊断为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并将数据录入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3%,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灶的部位等无明显关系,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烟酒嗜好、合并高血压等有一定关系。结论:中青年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所以应重视中青年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卒中后自主神经障碍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选取卒中病人100例(脑梗塞60例,脑出血40例)对其自主神经症状分5项(即体温升高、瞳孔不等大、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及心电图(异常)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中线结构移位者其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移位者;双侧卒中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者,而右侧卒中心电图(ECG)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左侧;皮层下卒中各项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均高于皮层卒中,但以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及ECG异常为显著;脑出血自主神经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塞;老年卒中各项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但以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与ECG异常为显著。自主神经障碍与中线结构损害有关;中线结构移位、双侧卒中、皮层下卒中、脑出血及老年人更易发生自主神经障碍;右侧卒中较左侧更易发生ECG异常。  相似文献   

14.
田海静 《吉林医学》2013,34(16):3153-3154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卒中患者共计180例,同时选取一般情况接近的老年体检组及非老年体检组人群各150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评分,评判抑郁状态。结果:老年卒中组总发病率为48.33%,明显高于老年体检组(30.66%)和非老年体检组(14.00%),特别是重度抑郁的发生率老年卒中组与另外两组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家庭关系、照料情况、患者性格、神经缺损程度等是老年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卒中后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而卒中后患者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神经缺失程度则与抑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脑电图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56%,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8.06%);早发性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多见,迟发性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部分性发作多发生于缺血性卒中,而出血性卒中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好发。无论病变性质如何,皮质损害的患者易导致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很常见,其发生率及预后与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纪风兵  卓超 《广东医学》2012,33(7):1029-1031
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为200万左右,其中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为7%~22%,具有较庞大的发病人群,而死亡的卒中患者中大约10%死于肺炎。肺炎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患者起病急、病情重,一旦卒中后合并肺炎,则显著增加了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帕罗西酊治疗此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汉密斯顿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帕罗西酊治疗。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8.05%,盐酸帕罗西酊治疗有效。结论卒中后抑郁影响疾病康复,在治疗卒中的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进行评定,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1.18%,且与年龄、经济状况、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部位在左半球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病理生理及生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后继发的抑郁症 ,它不但是一种情感障碍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损害恢复、增加卒中后病死率及自杀率的潜在危险因素 ,并长期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因而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现就目前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病理生理及生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1 发生率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病例来源及卒中后的不同阶段有关 ,故对其的报道各不相同。Kim等通过对 14 8例门诊脑卒中患者随机、双盲、安慰 对照研究 ,以DSM III R为标准 ,卒中 4个月内发生抑郁障碍的为 18% […  相似文献   

20.
张千  洪雁  方芳 《疑难病杂志》2007,6(2):77-7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100例脑卒中患者中75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癫痫的总发生率为6.82%(75/1100),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3.33%(40/75),晚期发生率为46.67%(35/75),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4.0%(48/75),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12.10%)与皮质下(2.98%)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质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