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92例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17.39%,显效率为32.61%,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治愈率为28.26%,显效率为41.3%,有效率为93.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裂大小、瞳孔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改善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加味蠲痹汤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加味蠲痹汤内服、泡洗治疗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风痰瘀阻证患者康复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浆缓激肽(BK),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SHS患者以入院情况,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除内科治疗外,给予良肢位摆放,上肢被动活动训练、上肢主动活动训练等康复措施。观察组采用加味蠲痹汤内服和泡洗,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水肿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风痰瘀阻证、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FMA),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检测治疗前后CGRP,SP,BK,NO和ET-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3.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感觉、自主神经、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M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P,BK和ET-1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加味蠲痹汤内服、泡洗治疗SHS风痰瘀阻证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和感觉异常等,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并能调节CGRP,NO,SP,BK和ET-1等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 1次/d,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手肿胀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患肢灵活性、疼痛水平及手肿胀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侧肩、肘、手部关节肌肉疼痛和肿胀,提高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中药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血脂水平变化、SS-QO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 00%(P 0. 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HDL-C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药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瘀血痹通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瘀血痹通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I)、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 11%(41/45)较对照组73. 33%(33/45)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d、Vs较对照组高(P 0. 05)。结论瘀血痹通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气阴两虚兼血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药物治疗;口服普罗布考片,0. 5 g/次,2次/d,早、晚餐时服用;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1),连续治疗3个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1),加生理盐水10 mL,静注,1次/d。连续注射15 d,休息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1剂/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量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进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ABI和T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改善均好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间歇性跋行、下肢疼痛、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皮肤温度、肢体麻木、肢体酸胀等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Hcy,TNF-α,hs-CRP和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MDA,Ox-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西医治疗LEAD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改善了下肢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情况,具有一定的抗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效应,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LEAD进展起到减轻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对膝关节滑膜炎(KS)湿热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炎性因子和神经肽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抽净关节内积液后,以曲安奈德注射液关节内注射,1周1次,共2次,并口服醋氯芬酸缓释片,0. 2 g/次,1次/d。观察组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并内服四妙散加味,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评分,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进行治疗前后湿热阻络证和膝关节局部体征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物质(SP),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WOMAC量表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湿热阻络证积分、膝关节屈伸范围评分和浮髌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关节液IL-1β,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关节液SP,CGRP,NPY和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089,P 0. 05)。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KS湿热阻络证患者,能明显减轻疼痛、肿胀症状,促进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并能抑制关节液中促炎因子和神经肽类物质表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60例,单纯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0例。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靶点进行预测与机制探讨。方法: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5.1构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效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后,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治疗DPN上的作用机制及原理。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核心化合物有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O-甲基异丙醇胺(7-O-methylisomucronulat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核心靶标有前列腺素G/H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2),热休克蛋白HSP90(heat shock protein HSP90),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2)等;PPI网络图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效成分中关键蛋白主要有CJun氨基端激酶(JUN),肿瘤蛋白p53(TP53),F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转录因子P65(RELA),白细胞介素-8(IL-8)等;KEGG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多种靶点发挥其药物功效,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多种数据库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有效预测与分析药物的潜在作用与起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归脾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心脾不足证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VCIND心脾不足证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归脾汤加味组(39例),针刺组(42例)和联合组(41例),3组患者均给予抗凝类药物及降脂类药物口服常规治疗;归脾汤加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味150 m L/次,2次/d口服;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取水沟,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四神聪,悬钟(双侧)及太溪(双侧),2次/d,每周治疗6 d;联合组在归脾汤加味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北京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结果及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不同治疗时间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含量。结果:与归脾汤加味组及针刺组治疗4,8周比较,联合组患者MoCA,ADL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且治疗4,8周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血清CGRP含量升高,VILIP-1含量降低。结论:归脾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VCIND心脾不足证有明确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供给,减少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8例,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失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34例,以SAS编码,随机分配到醒脑开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简称醒脑组和常规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每日1次,共4周)和西医常规治疗;常规组118例,接受常规针刺和西医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随访期末生存、治疗和复发情况。次要指标:随访期末神经功能评估,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随访时醒脑组病死率(0.86%)、继续治疗率(36.21%)与常规组(1.69%、3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9,P=0.59;χ^2=0.32,P=0.57),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醒脑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是安全的,其远期疗效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及血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缺血后脑组织及外周血清TNF -α含量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效应。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缺血后各组动物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均较同时段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针刺治疗后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及血清中TNF -α的含量 ,从而减轻或抑制TNF -α造成的一系列脑缺血损害 ,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眉  李玉波  李玲  王颖超  杨敏  裴明明 《陕西中医》2020,(11):1661-166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仅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饮水试验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435,P<0.05); 治疗前组间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障碍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降幅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增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幅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更好的缓解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淑英  田麒  钱娜 《天津中医药》2013,30(8):470-472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黛力新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后对2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并对2组痊愈和有效的病例进行2个月追访观察对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 针刺组和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6.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追访2个月复发率为22.5%,药物组复发率为39.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复发率低,尤其是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42例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更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神潜阳"针刺法对伴有高血压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患者清晨血压、睡眠质量以及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1例),两组均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观察组加用"调神潜阳"针刺法,针刺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5 h。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共治疗30次。检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清晨血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收缩压(S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清晨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清晨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QSI总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PQSI总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NIH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加用"调神潜阳"针刺法可明显改善伴有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_(ATP))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按照Zea 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不插入尼龙线栓。电针组给予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3 d。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神经元急性分离技术获得海马椎体神经元,采用单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K_(ATP)通道电流曲线,各组随机选择封接成功的8个膜片进行膜片钳数据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均P0.01),海马锥体神经元K_(ATP)通道开放时间、开放概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均P0.01),电流幅度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海马锥体神经元K_(ATP)通道开放时间、开放概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电流幅度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K_(ATP)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其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K_(ATP)通道开放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