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巴利森苷类成分是天麻中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在天麻中含量较高并且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巴利森苷类化合物结构及特征、不同产地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和含量差异、天麻加工方法对巴利森苷类成分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目标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天麻有效成分巴利森苷的降解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巴利森苷是天麻中已经明确的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之一,其结构式是由天麻素和柠檬酸组成,在蒸煮加热过程中,易发生降解反应,从而使天麻炮制后的天麻素含量增加,本文拟通过一定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巴利森苷的降解规律。方法:以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HPLC-DAD-ESI-MSn技术系统研究天麻中主要成分巴利森苷的降解动力学特征和降解机制。结果:温度和p H是影响巴利森苷稳定的主要因素,其降解途径表现为酯键的断裂及天麻素残基的不断丢失,同时推导了巴利森苷可能的降解路径。结论:巴利森苷在一定条件下与天麻素之间可能存在转化,天麻炮制后天麻素含量增加可能来源于巴利森苷类成分的转化,建议在天麻的生产过程中需控制好加工条件,为该药材的后续加工和产业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天麻标准汤剂中存在转化关系的6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和指纹图谱,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并对标准汤剂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天麻素为内标物,通过考察柱温、流速、不同色谱柱以及多点浓度校正,确定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与天麻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18批天麻标准汤剂总含量,计算相似度。比较标准曲线法,外标一点法和一测多评法测量结果,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外标一点法和标准曲线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不同产地标准汤剂结果可以看出,来源于安徽、云南制得天麻标准汤剂质量较优,陕西、湖北次之,甘肃相对较差,且多批次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以上。以天麻素为内标物,一测多评测定天麻标准汤剂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等6个成分总含量,结合指纹图谱的方法准确、可行、快捷,可用于天麻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亦可对天麻药材饮片等原料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玥  王彩云  周雪  朱棚英  葛发欢  阮培均  张蜀 《中草药》2022,53(20):6337-6342
目的 通过分析天麻Gastrodia elata块茎不同部位中多种指标成分的差异,为天麻药材不同部位的质量评价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12批天麻药材中不同部位(箭芽端、中端、肚脐端)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A 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天麻药材不同部位各12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综合分析天麻块茎不同部位的质量特征。结果 天麻箭芽端中6种指标成分含量均最高;6种成分总含量在天麻3个部位中的分布规律为箭芽端>中端>肚脐端,分别达到2.727%、1.258%、1.129%,而其中的巴利森苷类成分总量的分布规律与6种成分总量一致,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318%、1.007%、0.862%,占所测成分总量的76%~85%。天麻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醇在箭芽端、中端和肚脐端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天麻中的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总成分在箭芽端与另外2部分之间的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在肚脐端和中端之间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天麻箭芽端部位的质量显著优于其他2个部位。结论 天麻块茎不同部位的6种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具有明显的质量特征,可为天麻块茎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平  郝敏  苏联麟  季德  宋嬿  秦思睿  陆兔林  毛春芹 《中草药》2018,49(23):5665-5671
目的建立天麻饮片UPLC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天麻饮片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超高效液相系统,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指纹图谱)、220 nm(含量测定),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35℃。通过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28批天麻饮片指纹图谱进行分析,通过对照品比对对主要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天麻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天麻素(1号峰)、对羟基苯甲醇(3号峰)、对羟基苯甲醛(7号峰)、巴利森苷B(14号峰)、巴利森苷C(15号峰)、巴利森苷A(18号峰)。28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主成分分析将不同产地天麻分为5组,并发现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等6个差异成分。同一成分在各产地天麻饮片中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成分的波动范围不同,各产地5种成分总量贵州(2.52%)云南(2.49%)陕西(2.33%)湖北(2.10%)浙江(1.90%)安徽(1.65%)。结论建立不同产地天麻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天麻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57批天麻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天麻中代表性酚类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VisionHT-C18-HL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数长220 nm,柱温30 ℃。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 23.0软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天麻素、天麻苷元、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A 6个色谱峰,57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81。基于含量测定结果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将药材分为两大类,其中吉林露水河产天麻的酚类成分含量最高。结论 所建立的综合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后续天麻的质量差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麻作为硫磺熏蒸较为严重的品种之一,其药材质量问题受到人们高度关注。该文利用全国8个主产区和3种主要变型天麻样品,基于UPLC-Q-TOF-MS/MS探讨不同产地和变型天麻药材的质量及其硫磺熏蒸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硫磺熏蒸处理后,天麻药材中除了巴利森苷E含量升高外,天麻素、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这4种成分含量均降低,并且产生了一种新的硫熏标志物p-hydroxybenzyl hydrogen sulfite。相比于产地来说,不同变型的天麻药材质量差异更大,尤其以红天麻和乌天麻的质量差异最为明显。此外,吉林产地的红天麻与其他产地的天麻在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上最低,这可能与其种植方式和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综合来看,硫磺熏蒸前后天麻质量差异要比不同产地和变型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更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产生了新的硫熏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别山红天麻饮片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多指标成分评价测定其中9种质量标志物,推进红天麻质量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天麻素为内参物(ZS),建立该成分与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建立大别山产红天麻饮片的质量标准。结果:红天麻饮片质量标志物的9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6%~102.21%。相对校正因子的RSD均小于2%。并指认出其指纹图谱中10种化学成分,建立大别山红天麻特征图谱。结论:一测多评(QAMS)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选择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可用于大别山红天麻饮片多指标质量标志物的同步测定,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红天麻的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4,(8)
目的探究硫磺熏蒸加工对天麻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硫熏前后天麻主要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及巴利森苷E的量。结果与未硫熏样品相比,硫熏天麻6个化合物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建议在天麻产地加工过程中应限制硫磺熏蒸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魏溱  汪海翔  刘宏程  刘祥义  徐娟  林昕  侯英 《中成药》2024,(4):1084-1088
目的 分析不同生长期云南乌天麻活性成分,并优化其微波加工工艺。方法 分别于当年10、11、12月至次年1、2月采集样品,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样品量为影响因素,外观评价及各活性成分总含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加工工艺。结果 6种活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86.76%~104.42%,RSD 3.70%~15.09%。最佳条件为先微波熟化(微波时间2 min,微波功率500 W)再微波干燥(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200 W),各活性成分总含量在每1 g样品中的占比达3.98%。结论 11月是乌天麻最佳采摘期,微波熟化结合微波干燥后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麻用种量对红、乌天麻农艺性状、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来源于贵州大方红天麻和湖北恩施乌天麻为麻种,分别以用种量为150、200、250、300、350 g/穴(0.3 m^(2))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天麻块茎宽度随用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天麻块茎厚度随用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红、乌天麻分别在用种量为200~250 g/穴、250~300 g/穴时,总产量较高,分别可达7.54~7.64 kg/m^(2)、4.70~5.28 kg/m^(2),且生产出的一、二、三级天麻占商品麻比例较高;不同用种量的同类型同等级天麻折干率无显著差异,同等级红天麻折干率显著低于乌天麻折干率;不同用种量对同类型天麻中天麻素、巴利森苷类等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红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存在显著影响,用种量为250 g/穴时,红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最高,巴利森苷类含量较高;不同类型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类等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天麻除巴利森苷E外,其他成分含量均高于乌天麻中含量。结论:天麻仿野生栽培时,红天麻用种量为200~250 g/穴、乌天麻用种量为250~300 g/穴时,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 6种天麻素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2%A;5~20 min,2%~30%A,20~25 min,30%~2%A,检测波长22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以天麻素为内参物,分别建立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5种成分的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量,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在线性范围内,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63、1.278、1.435、1.389、1.591,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6种天麻素类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测定天麻药材中6种天麻素类成分准确且可行,可用于天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巴利森苷A为例,探讨鲜天麻中酶对天麻中苷类成分的降解作用,为天麻产地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加工方式(蒸透烘干、40 ℃烘干、冷冻干燥)处理后天麻样品中的色谱峰差异;采用丙酮沉淀法从鲜天麻中提取粗酶,并考察不同孵育时间、温度对天麻中主要苷类成分巴利森苷A的降解作用;用葡聚糖凝胶G-200柱对天麻粗酶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与蒸制天麻相比,低温烘干天麻中苷类成分的色谱峰几乎消失,苷元对羟基苯甲醇的色谱峰面积明显升高;冷冻干燥样品中也含有苷类成分,但巴利森苷A的色谱峰面积明显降低;采用丙酮沉淀法得到的粗酶对巴利森苷A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酶解产物主要为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B。随着酶与巴利森苷A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峰面积逐渐减少,在45 ℃时酶具有最强的降解作用。经过葡聚糖凝胶G-200柱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峰,峰a对巴利森苷A具有明显的降解活性,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峰a含有3个清晰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5 000、60 000和48 000。结论 鲜天麻中含有可以降解苷类成分的酶,研究结果可为天麻中苷类成分降解酶的特性研究、鲜天麻的储存及产地加工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天麻炮制加工环节,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保证饮片质量。方法 以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和饮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天麻的去皮程度、干燥温度及干燥程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并以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特征图谱、醇溶性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综合比较传统炮制工艺和一体化加工工艺。建立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对不同加工工艺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间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天麻产地加工一体化最佳工艺为采挖新鲜天麻除去杂质,搓去表面粗皮,常压蒸至透心,取出,干燥至天麻呈柔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天麻中6种酚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150 mm×2.1 mm,1.7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5℃;进样量:1μL。结果: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及对羟基苯甲醇进样量分别在0.010,3~0.205,1、0.020,4~0.408,4、0.010,6~0.211,0、0.010,1~0.201,1、0.021,1~0.429,9、0.009,9~0.198,9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60%、100.97%、101.10%、100.06%、101.29%、98.48%,RSD分别为1.15%、1.22%、0.72%、2.14%、1.53%、1.23%。结论:所建立的天麻中6种酚苷类成分含量的UPLC测定方法,快速可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天麻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天麻饮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 6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进行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次数、液料比单因素考察,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水为最佳提取溶剂,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80 min,液料比为6∶1。结论:本研究优选的天麻饮片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少,为天麻饮片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市售天麻饮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天麻饮片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香荚兰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等6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122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yper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醋酸水溶液(A)-0.5%醋酸甲醇溶液(B),洗脱梯度:0~10 min,98%A,10~60 min,98%~60%A,60~75 min,60%A;体积流量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6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99%~101.73%,RSD2.5%。29批天麻饮片的测定结果表明,云南与四川地区天麻素含量最高。6种成分因地区不同,含量有所差异,其中巴利森苷A类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和香荚兰醇含量较低。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稳定可靠,能更全面、有效地对天麻饮片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动态优化法优选天麻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天麻素、巴利森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及时间对天麻提取工艺的影响;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动态优化法优选天麻提取工艺,比较2种优选工艺提取液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含量、浸膏得率、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差异。结果: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天麻素、巴利森苷提取量分别为0.50,1.44 mg·g-1。动态优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80,40,20 min;天麻素、巴利森苷提取量分别为0.43,1.37 mg·g-1。提取物中指标成分含量和浸膏得率的相对偏差均<2%;指纹图谱相似度100%;但与正交设计工艺相比,动态优化工艺时间节约67%,耗电量下降62%。结论:动态优化工艺在保证天麻提取物与正交设计结果一致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提取时间,降低耗能,节约生产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强力定眩片(天麻、杜仲、杜仲叶等)中天麻素、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对羟基苯甲醇、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巴利森苷B、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藁本内酯、蒙花苷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Lamdo Stamsil C18色谱柱(250 mmx4.6 ...  相似文献   

20.
付艳  周涛  许清清  杨昌贵  张进强  肖承鸿 《中草药》2024,55(5):1493-1501
目的 比较趁鲜切制和传统加工天麻饮片性状、内在质量、能耗等关键指标,筛选天麻饮片趁鲜切制方法,为天麻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醇溶性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巴利森苷类成分总量(巴利森苷A、B、C、E)为内在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分析13种加工方式对天麻饮片质量的影响,结合饮片性状、干燥时间和能耗,饮片颜色与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天麻趁鲜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加工方式天麻饮片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多糖含量差异最为明显;通过内在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趁鲜切制S6及传统加工S13饮片综合评分高于其他趁鲜切制组,且S6与S13聚为一类,表明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内在质量最为相近;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外观性状相似,耗时、能耗显著低于传统加工S13;天麻饮片切面颜色色度值与内在成分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鲜天麻切片5 mm厚、蒸20 min、60℃烘干与传统加工性状、品质最为相近,且较传统加工省时、节约能耗,为最佳趁鲜切制方法,该方法在天麻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