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般认为首先描述革脉的是张仲景[1],<伤寒论>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2].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句中的“减”字,医家注说不一,大凡有四:①“减即意味着虚软”;②“重按则现衰减”;③“主阳气减少”;④唯李今庸教授独具见解,认为减与芤相对为文,均言脉象,“减”当为“紧”之借字,不可作“减少”之“减”(见《山东中  相似文献   

3.
新绛旋复汤原名旋复花汤,系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方,由旋复花、新绛、葱3味药物组成。主治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病。《金匮要略》记载:“肝着,其人常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复花汤主之。”又云:“寸口脉弦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  相似文献   

4.
<正> 旋覆花汤治妇人半产漏下见于《金匮·妇人杂病篇》,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方以旋覆花、葱、新绛三味组成。此条历来视为悬案,尤在泾渭该汤“殊与虚寒之旨不和”,《医宗金鉴》断其“必是错简”,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则将此条作为存疑,附列篇末。余以为此条理法方药贯通一气,并无相悖之处。理由如次: 一、半产漏下有瘀血:该汤在《金匮·血痹虚劳篇》中复出,以其证属虚寒相搏,故将其归入虚劳之中。血之畅通,须阳之温煦,气之鼓荡。今证属虚寒,则血凝涩而为瘀血,故仲景将虚劳与血痹合为一篇,寓意深矣。诚如张锡纯所云:“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未有不虚劳者”。妇人半产漏下既属虚劳,则挟有瘀血当属无疑。二、旋覆花汤旨在活血通脉:该汤复见于《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以治肝着。何谓肝着?尤氏曰:“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既为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寸口脉弦而大 ,弦则为减 ,大则为芤 ,减则为寒 ,芤则为虚 ,虚寒相抟 ,此名曰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 ,旋复花汤主之”。笔者运用旋复花汤治疗半产漏下症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其中年龄 2 2~ 2 4岁 4例 ,2 5~ 2 8岁 2例 ;有习惯性流产史 3例 ;停经 6 0~ 70天5例 ,70天以上 1例。均经妇科妊娠试验为阳性。 6例均出现少腹刺痛或隐痛 ,不同程度的漏下出血症状。2 治疗方法采用旋复花汤加味 :旋复花 (布包 ) 12 g,青葱管6支 ,丝棉或蚕茧少许 ,茜草 10 g。每日 1剂 ,水煎顿服。加减法 :瘀…  相似文献   

6.
1、疾病发生后引起气血变异,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异常脉象称为病脉。病脉有多种,主要根据脉形、脉位、脉势与节律来区分。2、浮脉:轻取即得,举之泛泛而流利,按之稍减而不空。古人喻为“水漂木”、“捻葱叶”。浮脉多主表证,是人体卫阳起而抗外邪。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忌见浮脉,表示真气去脏而外越经络。3、浮脉大致有4种相类似的脉,其一为芤(kōu音抠)脉。芤是一种叶子中空的草。芤脉表现为浮大中空,浮取脉大而软,重按有中央空两边实之感。常见于大失血、亡津液之后,属大虚的表现。4、浮脉的第2种相类脉为革脉,浮取弦大…  相似文献   

7.
心动过速即中医惊悸、怔忡之类也。以脉象数急为诊。多系血不养心,神气浮越所致。痰火内扰也问有之。《伤寒论》曰:“数则为虚”,“阳气微,膈内虚,脉乃数也”。《景岳全书·脉神章》谓:“数脉之病,惟损为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然虚损有阴阳之别,故数脉亦有浮沉之分。《四诊正法》曰:“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细急如数阴证似阳之候也。”稽其治法《四诊抉微》指出:“浮数空软阳浮于上,治当温补;沉数细涩阴竭于下,法必滋阴。”《医碥》补充曰:更“有虚寒而逼火浮越者,真阳欲脱者,脉皆数甚”,且浮弦而大“投以温补之药,则数者静,弦者缓,大者敛矣。”笔者近年来根据临床辨证,应用不同的疗法治疗心悸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义理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本是在言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医宗金鉴》)认为亦或有指浮或沉的部位,按在浮部为阳,沉部为阴。亦有指左右手者)[1]。“阳微阴弦”即言寸脉微(不及),尺脉弦(太过)(或指轻按在浮部为微弱,重按至沉部则为弦急的形象)。但后世医家认为,此为仲景以脉赅胸痹病机之言。“阳微阴弦”之语,道出了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于内虚致阴邪干…  相似文献   

9.
1阳痿赵某,26岁,结婚2年,阳事举而不坚,或不举,或早泄。近1年来无性要求,每想到此事就·C烦不安,为此夫妻不和。曾服男宝、延生护宝液、中药补肾壮阳之品达3个月之久,收效甚微,·C情郁抑。诊见除阳痪以外,无腰痛和腰酸,精神尚佳。只诉心烦,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思之再三,阳痪常见于肾虚和肝胆湿热,而肾虚必见腰酸,腰痛,尺脉弱或小,而肝胆湿热必有口苦,苔黄腻,脉弦滑数。而本例却无此象涸此本病非肾虚和肝胆湿热所致。弦脉为肝经之主,紧脉或是寒饮停聚,或是肝与三焦阳气郁结不化,阳亨者系宗筋所主,而宗筋…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试就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的部分,归纳探析如下。 1.针灸发散截疟疫《疟病脉证》篇云;“疟脉自弦……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疟疫是感染外来“疟邪”所引起的病证,其病情变化可有偏表偏里、属寒属热之不同,脉弦紧者是病偏于表而兼风寒之象。《黄帝  相似文献   

1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为虚劳失精而设,主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症。正如徐彬忠所言:“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梦交为精神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本方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作用,后世常以之治疗遗精、梦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尤怡《心典》曰:“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疾不…  相似文献   

12.
"二阳之病发心脾"释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暖  董尚朴 《河北中医》2004,26(4):316-316
“二阳之病发心脾”,语出《素问·阴阳别论》,文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王冰注曰:“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隐曲,谓隐蔽委曲之事也。夫肠胃发病,心脾受之,心受之则血不流,脾受之则味不化,血不流故女子不月,味不化则男子少精,是以隐蔽委曲之事不能为也。《阳阳应象大论》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由是则味不化而精气少也。”金代张子和遵奉王冰之说,并进一步指出了临床证候,云:“男子二十上下而精不足,女人二十上…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阳微阴弦”“阳微阴弦”引自《金匮要略》。文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对“阳微阴弦”注家有不同解释。其一,从上下而言,“阳微”即浮取脉微,主胸阳不足。“阴弦”指沉取脉弦。主阴邪(水饮、痰、瘀等)有余。《难经》云:  相似文献   

14.
(一)吐血张××,男,41岁,新民县金家沟农民[主诉]自觉心热,恣饮冷水,热似稍解,移时心又热,遂吐血数口。翌日吐血次数增加,量多,自饮墨汁不愈。第三日大口吐血盈盂。[检查]脉象弦而芤,数逾五至。口唇带有血迹,神识不清,问其心热否?眼微开不欲言,点首示意。[辨证]芤为失血正脉,兼有弦硬之象而又  相似文献   

15.
妊娠脉辨析     
诊妊娠脉之法肇始于《内经》,一直沿用至今天。如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诊断学》中“诊妊娠脉”即说:“‘身有病而无邪脉。’就是指身体虽有症状反映,而三部脉浮沉大小正等,无弦、芤、涩等现象,便是有孕之征。《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说:‘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是说月经...  相似文献   

16.
古贤先哲从观察天地宇宙中悟得人体生命修炼的原理,认为人体是宇宙的缩影,所以要效法天地日月的运行,以获得永恒的生命活力。如《性命圭旨》曰:“人身,一小天地也。”《阴符经旧:“观天之道,执地之行,尽矣。”宋代俞议解释说:“盖人道与天道一世。人能收机返听,藏心于渊,驭呼吸之往来,周流不息,则与天道同运,而天行之机,吾得而执之矣。”又说:“首居上而圆,诸阳之所会,乾天之象也……腹居下而中虚,八脉之所归,坤地之象也”,“乾上坤下,吾身之天地也”以易外别传》)。所以,丹经中把头称作乾或乾项,把神光门叉神和天…  相似文献   

17.
<正> 1、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及现在的统一教材,均按阳病从阴着手治疗,阴病从阳着手治疗之意解释。即阳盛因阴虚导致者,治其阴虚;阴盛因阳虚导致者,治其阳虚。王冰则更明确地列出本篇上段原文中“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句为例说明“阳病治明,阴病治阳”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意。这样解释不完全符合原意。他只谈了阳病可以治阴,阴病可以治阳这一面,没有谈阳病也可以治阳,阴病也可以治阴这一面。原文的本义应该是:阳病应从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医籍、医案或验案报导中,常可见“脉细滑”、“脉弦滑”或“脉弦细而滑”的记述。近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清朝宫廷秘方》。等,脉细滑、脉弦滑的描述更可谓俯拾皆是。笔者认为细脉或弦脉与滑脉以相兼脉、复合脉的形式出现于理难通,颇有以证定脉之嫌。  相似文献   

19.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在“脏腑辨证”篇“胆郁痰扰”条下载有“脉弦滑”,同时“脉诊”篇“相兼脉与主病”条下亦有“弦滑数”脉。对于“弦滑”之复合脉象,临床医生口言笔记,习以为常。然经推敲,觉此脉指下难见。今不揣浅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言胸痹、心痛的总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有时二者单独出现,有时亦可合并发作,难以截然分开。细究之,阳微即寸脉微,胸阳不足,阴邪上乘阳位,胸膺阻塞不通而发为胸痹。阴弦即尺脉弦,阴寒过盛,阴邪上乘阳位,胸膈阻塞不通而发为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